第十二章 爭(給盟主囧囧木佐郎加更)(1 / 2)

小說:晉末長劍 作者:孤獨麥客

(看了一下,今天又多四個盟主,謝謝讀者老爺們支援。本來打算明天還加更欠賬的,但這會已欠6次盟主加更,先還一更吧,剩下五更明天開始慢慢還。再次感謝。)

“嘩啦啦!”甲葉子鏗然作響,聽著就讓人賞心悅目。

“還不錯。”邵勳看著身上的鐵鎧,滿意地笑道。

這是一領筩袖鎧,是這會最流行的鐵鎧。

東漢後期出現,三國時諸葛亮曾對其進行工藝改良:“敕作部皆作五折剛鎧,十折矛以給之。”

我們都知道,古代是很難進行技術保密的。於是,比原版更精良的諸葛筩袖鎧很快流傳了出去,風靡於三國兩晉時期。

一直到南朝宋,依然視諸葛筩袖鎧為珍品。

由後世出土資料可以看出,此鐵鎧呈魚鱗狀,胸、背連綴在一起,由肩部向下有筩袖,袖口收於肘部以上。

筩袖鎧之外,還有一種用皮革製成的筩袖甲,整體呈龜背形狀——所以,一般書中提到“甲士”,並不一定身著鐵鎧,也可能穿著皮甲等其他護具,鎧和甲並不完全等同。

邵勳很滿意身上這件筩袖鎧,但總覺得還缺點什麼。

他想起了昨天收到的幾樣物事。

一件大紅色的戎服,是他特意列出款式,最後由莊園內工匠製成的。

戎服名櫜鞬(gao jian),“紅帓,靴袴,握刀左,右雜配,弓韔服,矢插房”。

簡單來說,戎服左邊佩刀,右邊有盛放箭囊和弓梢的地方,再配上綁紮於額上的“絳帕”(紅抹額,日軍“月經帶”原版,紅色),下身穿著袴奴,腳蹬靴,非常實用,穿上後活脫脫一副中晚唐大將、節度使的造型。

魏晉軍隊有獨立建制的“弓營”和“弩營”,他們沒有專門設計適合弓手、弩手的作戰服。唐代要求軍士全員會射箭,全員參與近戰搏殺,全員長短兵器都要會用,因此戎服設計較為複雜,弓這種每個人都要攜帶的標配武器更是重中之重——唐代尤其是中晚唐以後,部隊裡沒有專門的弓營,因為理論上每個人都是弓箭手。

鬼知道邵勳怎麼對櫜鞬服如此熟悉的,反正他自己想了很久都沒想起來原因。

但這種作戰服是真的好用,左邊抽刀,右邊拿起弓梢就上弦、校準,然後拈弓搭箭,左手手臂上還有專門綁紮小圓盾的地方,背上還可插一把長刀、重劍,沒有使用步弓的時候,右手一般還拄著根長槍——如果嫌長槍太輕,可以專門打製一把步槊,接戰時可以敲擊、橫掃敵人的長矛。

總之十分方便,武裝到牙齒的感覺。

“隊主穿上鐵鎧,果然英武。”什長黃彪笑得合不攏嘴,趾高氣揚地站在他身旁,用挑釁的眼神掃著其他隊,說道。

被他掃過的人,紛紛低頭。

邵勳也瞟了一眼。

這些兵太溫順了,大概上級剋扣他們糧餉,都不敢反抗的。

這既是優點也是缺點,在如今天下大亂的情況下,弊端更明顯一些。

夫戰,勇氣也。

士兵沒有心氣,還指望他們爆種?

面對敵人的鋒刃,你敢不敢扒了衣甲,赤膊上陣,肉袒衝鋒?

全幢五百人,他看不到任何一個敢這麼做的。

難搞。

“幢主來了。”突然有人喊道。

遠處轔轔駛來一輛馬車,很快停在陣前。

幢主糜晃不知道是從哪個聚會場所匆忙趕來,居然一副峨冠博帶的裝扮。

微風輕拂,衣袂飄飄,腳踩木屐,氣度不凡。

就是這個味,太沖了。

有人很喜歡,覺得這才是士大夫該有的風範,憑風而立,衣袂飄飄,瀟灑不羈,溫潤如玉。負手而立之下,算無遺策,木屐踢踏之中,頑敵頓破。

一定要有不食人間煙火,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感覺!

也有人很不喜歡。治軍是系統、科學的工程,它需要繁瑣細緻的工作,需要傾注大量的心血,甚至需要你與將士們同吃同住,渾身臭烘烘的。

出征之時,日曬雨淋,臥冰吃雪。

決勝之時,輾轉反側,夜不能寐。

誤餐點誤出胃病很正常。

冬天凍得雙手開裂、流膿也很正常,豈不聞“都護鐵衣冷難著”?

面板被風沙打磨得黝黑、粗糙,更是難以避免之事,畢竟“半夜軍行戈相撥”之時,“風頭如刀面如割”。

至於身上的傷疤,但凡上陣,就不可能避免。

糜晃這個樣子,真的讓人無語,相當不專業。但說句讓人傷心的話,此時像他這種人太多了——不是沒有願意沉下心、腳踏實地做事的世家子,但真的很少。

清談清談,太特麼不接地氣了。

糜晃身後還有一人,便是之前來過的司空府參軍王導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