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九章 開誠佈公(上)(1 / 3)

小說:晉末長劍 作者:孤獨麥客

司馬越鬆口之後,整個六月,王衍都在清點物資。

大戰即將來臨,這時候再不把家底弄清楚,就真的完蛋了。

王衍太清楚管理洛陽武庫、東陽門太倉那幫人的德性了,因為以前就是他的人在管,現在則換了司徒幕府的新貴——王衍不認為他們與自己的“小弟”有什麼區別。

甚至於,很多人還沒“吃飽”,吃相可能會更難看一些。

清點完物資後,七月初一,王衍派人南送了一批,主要是各種軍資。

他很清楚,梁縣那邊有一定的生產能力,但很薄弱,幾年內都不可能自給自足。比起錢糧,軍資更能吸引邵勳。

除了這些事外,他在朝中幾乎沒什麼可做的了。

司徒幕府的人幾乎把持了一切,甚至開始侵奪他的權力。王衍遣人旁敲側擊了一番,司馬越壓根不問,遂死心。

七月中,眼見著邵勳還沒有北上的動作,王衍便親自去了一趟廣成澤。

“自春至夏,未有一滴雨落下。”王家別院外,聽著女兒王惠風的話,王衍只是無語。

如果還不下雨,廣成澤大概也要減少秋播田畝數量了。

畢竟,小麥比粟更需要灌溉,沒水肯定不行。

但粟沒法越冬,沒法利用災害減少的冬春時節,這是致命的缺陷。

“廣成澤收的糧食,只夠他們自己吃吧?”王衍順著長堤往前走,問道。

大女兒王景風拽了根枯萎的柳條,無聊地甩著,跟在後面。

小女兒王惠風聞言點了點頭,道:“怕是還得用掉點存糧。梁縣、魯陽雖然河湖縱橫,也種了小麥,但收成應比不上廣成澤。襄城七縣、陽翟、陽城、宜陽的日子也不好過,魯陽公大概要開倉放糧,救濟一點。”

“他還能撐一年。不過,也就撐一年而已。”說到這裡,王惠風的語氣稍稍有些惋惜。

這個男人,她只遠遠見過一兩次,甚至沒說過話。但因為父親的關係,她一直在蒐集有關他的材料,摸清楚他的家底,為此甚至把幷州、冀州、豫州等地的訊息處理都延後了。

在她的認知中,魯陽縣公是個難得的幹才,心中又有熱忱,當真是奇男子一個。

今年以來,父親在京中聲名鵲起,威望大漲,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去歲力推冬小麥,眾皆以為有先見之明。但王惠風知道,這是邵勳出的主意,前幾年他一直在推行“兩年三熟制”,與傳統的“一年一熟”制相比,好處多多。

她找人問過,兩年之內,粟、麥交替種植,能減少蟲害,麥的畝收還比粟高,而且還能多收一季雜糧。

最重要的,今年的大旱已經證明,沒有什麼比規避災害更重要的了。

這個功勞,其實該是魯陽縣公的。

“他能撐一年,洛陽都不一定能撐到一年。”王衍苦笑道。

大旱之際,江、漢、河、洛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斷流,可謂史無前例。

因為斷流,漕運不通,今年各地的賦稅就沒能及時解送入京,也就附近的豫、荊、冀、司四州透過6路轉運,輸送了少許錢糧過來。

但6路轉運如何能跟漕運比?差遠了。

所以,現在洛陽也缺糧,每一斛都得精打細算——光靠洛陽盆地,是養不活這麼多禁軍、官員、工匠以及其他各色人等的。

到了明年,即便漕運暢通,多半和今年一樣,不會有多少錢糧入京,因為今年大旱的惡果會反應到明年,今年賦稅上的虧空,也會反應到明年。

今年洛陽能依靠太倉存糧、少量入京賦稅以及收穫的一批冬小麥挺過去,但明年日子就難過了,後面怕是要陷入嚴重饑荒。

這一切的壓力,都落在他肩膀上,因為他最大的作用就是賣老臉,為朝廷催繳賦稅。

明年的話,大概只能向平子鎮守的荊州、處仲鎮守的揚州以及裴盾所在的徐州多索要些錢糧了,還不一定有多少。

劉元海若知道接手洛陽將面臨這樣一副爛攤子,大概都沒興趣南下了。

沒錢沒糧,還有十幾、二十萬不種地的人,送給你要不要?

“阿爺,實在不行去建鄴好了。”王景風大大咧咧地說道。

夏日天熱,衣衫甚薄。

她胸前鼓鼓囊囊的,偏偏還挺拔得很,不知道咋長的。

腰肢纖細、勻稱,大腿修長、筆直,臀肉結實、挺翹,配上那副堪稱完美無瑕的臉蛋,當真風華絕代——就是人有點傻。

“建鄴?”王衍有些心動,但終究搖了搖頭,道:“一旦南渡,就再也回不來了。”

王惠風也皺起了眉頭,輕輕嘆息一聲。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