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九章 遲恐晚矣(1 / 2)

小說:晉末長劍 作者:孤獨麥客

八月下旬以後,洛陽戰事愈激烈。

匈奴人已經完全佔領位於黃河南岸的湖、弘農、陝三縣,並屯兵新安東,控制了函谷的東大門。

歷朝歷代,函谷關的位置不太一樣。

秦函谷關在弘農縣西南今靈寶境內,古稱桃林塞。

春秋時晉侯使詹嘉處瑕守桃林之塞。

這條路也不是一直都能走的。

《三秦記記載:“桃林塞在長安東四百里,若有軍馬經過,好行,則牧華山休息林下;惡行,則決河漫延,人馬不得過矣。”

可見各個時期地理條件不一樣。在黃河河道變動之後,人們開闢新路,函谷關所鎮之路漸漸荒蕪,無人穿行,潼關應運而生——潼關既能擋住桃林塞舊路,又能截住新路,重新取代了函谷關的地位。

在新安縣東六十餘里今新安境內,還有漢函谷關舊址。

漢函谷關其實沒啥用,因為它只能守住新安道,而無法擋住宜陽道,關東大軍西入關中,可以繞道洛水河谷,繞過漢函谷關,但繞不過秦函谷關。

匈奴人此時屯兵之所便是漢函谷關。

歷史上北周在此築城,曰“通洛城”,以逼齊。

洛陽中軍剛剛在此與匈奴人打了一仗,大敗,損兵三千,餘眾潰入山中,躲避匈奴遊騎捕殺。尤其是那些從新安縣本地徵來的丁壯,直接跑回家躲起來了,再不想為朝廷賣命。

整個八月,匈奴都在此營建城池,看樣子不想走了。

“弘農這麼一處鳥不拉屎的地方交給我,唉。”王彌登上澗水以東的坂道,居高臨下眺望。

他身邊還跟著四人,分別是幕府長史張嵩、帳下督徐邈、外都督高梁以及牙門將王延——這個與國舅同名之人乃東萊王氏族人。

聽到自家主公嗟嘆,張嵩上前一步,勸道:“弘農雖久歷戰亂,但到底是一塊根基,今又得新安,便有四縣之地。侍中當在此勸課農桑,操練兵馬,伺機向南越崤山,取黽池。此縣在手,大軍南下之時,便有歇腳之處,或可緩圖洛川之宜陽。”

“宜陽雖止一縣,但地域遼闊,抵得二三縣之大,邵賊經營有年,戶口眾多,較為富庶,取之大利也。”

“得宜陽之後,侍中不宜輕進洛陽,但溯洛水而上,取晉之上洛,以為後方。”

“如此勠力經營數年,就站穩腳跟了。”

張嵩侃侃而談,說得王彌心情好轉,便笑道:“此為君之隆中對耶?”

張嵩尷尬而笑。

他何德何能,敢自比諸葛孔明?王飛豹也沒劉玄德的本事啊……

不過,劉玄德蹉跎半生,大部分時候的本錢,可能還沒王飛豹多呢。

侍中的部眾又恢復到了三萬餘人,其中不少是關中降兵。

在這件事上,天子劉聰是非常厚道的。或許,他也存著制衡的心思吧。

趙染、趙固、石、石勒等輩,都不是省油的燈。

哦,對了,還有曹嶷。他最近正在青州擴張地盤,穩固統治。

對這個人,無論他還是王彌,都心情複雜。

聽聞曹嶷出征時,遇到士人隱居之所,嚴令軍士不得騷擾,並遣人奉上禮品示好。

訊息傳出去後,得到了一些人的讚揚。

曹嶷是個有頭腦的人,但王侍中寧願他沒頭腦,唉。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現在王侍中對曹嶷也沒那麼多嫉妒了。畢竟他被安排到了弘農,與青州相隔甚遠,不太可能東還了。

如此,不如結個善緣,畢竟曹嶷曾是侍中舊部,香火情分還是在的。

“聽聞邵勳開府了?”王彌看著遠處荒涼的平原,問道。

“以平東將軍開府。”

“黽池那邊歸誰管?”

“河南尹劉默。”

“不歸邵賊管就好。”王彌鬆了口氣,道:“先將函谷故關收拾起來再說吧,不然沒法向朝廷交代。”

說這話時,坂道上大隊騎兵正在東行,往洛陽方向前進。

這是朝廷禁兵,戰鬥力不是他們能比的,也不是臨時徵起來的匈奴雜胡可比的。

王彌固然對漢廷沒太多忠心,但有時候不得不低頭。

至於黽池,既是地名,也是縣名。

洛水之北有熊耳山,雙巒競舉,狀同熊耳小熊耳山,非南邊的大熊耳山。山際有池,池水東南流,水側有一池,世謂之黽池矣。

這個池子,因水中有一種蟲子叫“黽”,故得名,大體位於金門、檀山二塢北面的山裡。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