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當機立斷(1 / 2)

小說:晉末長劍 作者:孤獨麥客

大晉永嘉五年九月十七日,考城,晴空萬里。

裴妃一大早就起來了,看完各地送來的軍報後,不敢怠慢,立刻遣人找來幕府左司馬裴邵、右司馬鄧攸、四位參軍鄒捷、劉蔚、李興、冠軍夷、監軍裴邈、督護糜直。

東海王司馬毗也來了,跟在他後面的是新蔡王司馬確。

司馬確被免去許昌都督後,便投奔了過來,成為幕府的第二位監軍。

“餘事就不多說了。”裴妃坐下後,見到人都來齊了,立刻說道:“裴司馬,你詳述一下來龍去脈。”

“諾。”左司馬裴邵起身,一五一十地將最近收到的幾份軍報說了一遍。

事情源自靈津那邊。

隊主彭陵帶人過河接應斥候,未果。但他現了匈奴大舉輸送糧草之事,彙報上去後,一開始沒受到重視。

數日之後,因為斥候在河北接連不斷損失,傷亡遠以往,唐劍意識到了不對,於是找兗州刺史楊瑁商量。

楊瑁判斷,匈奴調集大量遊騎,加大搜殺斥候的力度,多半是想遮掩什麼事情,於是又行文濮陽津、白馬津、文石津等處詢問。

滿衡、劉洽、何倫各自派出大量人手過河,無一例外都遭到了敵軍騎兵兇猛的圍攻,不得已之下,這些人又狼狽退回了河南。

不過也不是做無用功,他們將各自得到的訊息拼湊了一下,得到了一個驚人的結論:從河內到河北諸郡,全都在徵集物資、兵員。

這說明什麼?說明匈奴在做渡河南下的準備。

恰好在這個時候,滎陽傳來訊息:匈奴步騎佔據成皋,並修建營壘,挖斷道路,似有所圖。

裴妃一聽,就感覺不太妙,於是立刻召集幕府僚佐,商議對策。

在座諸人或許不會帶兵打仗,但紙上談兵的本事還是有的,雖然不一定靠譜。

聽完裴邵的話後,臉上多有驚訝之色,當場交頭接耳,議論紛紛。

裴妃耐心地坐在那裡,等眾人充分交流完意見後,方道:“先司徒在時,諸君便參謀軍事,今可有結論?”

眾人互相看了一眼,很快,參軍鄒捷站了起來,道:“太妃、大王,僕覺得匈奴可能要強渡大河,直趨考城。”

此言一出,不少人臉色一變,又嗡嗡了起來。

鄒捷,字太應,荊州新野人,父祖官至侍中、左將軍。

在過去一年裡,新野那邊也打成了一鍋粥,家中財貨、部曲乃至族人多有損失。

眼下兗州又這樣,鄒捷還是比較著急的,害怕剛搬來考城沒幾個月的家人受到驚擾。

“肅靜!”督護糜直起身,斥道:“太妃、大王當前,爾等成何體統!”

糜直現在統率著考城附近唯一一支兵馬。

該部以駐文石津的一千東海兵為基幹,吸收了濟陽、陳留士族的一千部曲,又募了一千新兵,總計三千人,其中騎兵五百——文石津何倫部由此產生的缺額,著其自流民中招募新丁補充。

眾人一看糜直這個後輩出來教訓人,頓時有些不滿,有人便要開口斥責。

“諸君稍安勿躁。”裴妃搶先一步開口了,道:“可還有人建言?”

“太妃、大王。”參軍冠軍夷起身,道:“僕以為,匈奴或打算自汲郡渡河,然後攻打滎陽、許昌。陳公家眷皆在許昌,若為匈奴掠取,恐傷其威信。另者,許昌又是都督治所,一旦拿下,潁川士族或不再相信陳公,人心必然動盪。”

這話也有道理,眾人議論紛紛,甚至有大聲爭辯起來的。

裴妃的臉色不是很好看,手下意識抓緊了裙子,顯然內心十分焦慮。

司馬毗看得一愣。

方才鄒參軍說匈奴可能攻打考城,母親還沒這麼緊張呢。可一說到陳公威信要大跌,就緊張得不行,何也?

要知道,即便當年父親被滿朝文武擠兌得狼狽不堪,被迫出鎮外藩時,母親都是一副雲淡風輕的模樣。

當時他還感慨母親心志堅韌呢,現在看來,似乎不是那麼回事啊。

她居然為陳公緊張!

“其實不然!”監軍裴邈突然起身,先對裴妃、司馬毗行了一禮,然後掃視眾人,成竹在胸道:“我認為,匈奴並無目標,其意重在擄掠。”

這話說得新鮮,眾人安靜了下來,聽他下文。

裴邈在廳中走了一圈,就在眾人等得有些不耐煩的時候,道:“匈奴必經東武陽渡河,然後入東平、濟北、高平、泰山乃至豫州之魯國一帶劫掠。”

說到這裡,他又對裴妃、司馬毗行了一禮,道:“太妃、大王,僕請防範東平、高平、濟北等郡國。趙固被陳公擊敗後,並未遠去,至今仍盤踞在清河、平原一帶。青州方向又有曹嶷,兵強馬壯,此皆匈奴賊帥也。若幾位劇賊聯兵,便能自兗、徐、豫交界之所突入,我重兵皆在濮陽,後方空虛,恐難抵擋。”

這也是一種可能。

司馬毗聽完後,坐立不安。

裴妃則緊皺眉頭。

幕僚們又交頭接耳了起來,有人面有懼色,暗暗想著要不跑路算了?

兗州地處前線,直面匈奴,實在不是什麼好地方。如今看來,豫州也不保險,不如直接渡江南下,去建鄴謀個職位,反正琅琊王一向敬重先司徒,來者不拒。

裴妃突然站起了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