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7.了不起的朝陽群眾! 二合一(1 / 3)

從廣州到連州, 車馬走山道最快也得三四日。張九齡的身子骨經不住顛簸,七娘又年幼,駕車郎只得放緩了速度, 七日後才抵達順頭嶺驛館。

順頭嶺是騎田嶺古驛道的轉圜處, 越過這裡, 便能進入郴州地界。兩州來往行商士子不在少數, 因而,此地的驛館規制也比普通的高一些。

張九齡下了車,回頭看向腳下這條古山道。

青石板順著地勢鋪開,一直蔓延到林木掩映的山嶺另一端。這條古道自秦漢時期開始修築,是由當地百姓們一點一點親手造出來的。①

這時節南方正喜落雨。

七娘向來不怕淋一點小雨,站在石板道的水坑裡頭踩幾下, 驚喜道:“竟然不滑誒, 張阿翁。”

她說話的時候,寧刺史正帶了兩名屬官與張九齡見禮。驛館外人聲嘈雜,一晃便蓋過了七娘這句讚歎。

寧斐離她最近, 索性接話:“因為這些石板都經過仔細打磨。七娘子不妨蹲下瞧瞧, 上頭有許多雨天防滑的凹槽。”

七娘也不管是誰接了話茬,只蹲下身摸了摸石板凹槽,點著小腦袋嘰嘰咕咕道:“修路修路, 肯定要方便人和馬匹走動,才能叫好路。待會兒得建議張阿翁, 新驛道也要注意腳下打滑的問題。”

七娘琢磨完正經事,起身時忽然反應過來:“你怎麼知道我是誰。”

頭頂的雨已經被傘沿遮擋,七娘回頭,看到寧斐在為自己撐傘。上下打量之後,她忽然往後蹦了好大一步, 防備道:“你是那個寧家的毒郎君!”

張九齡旁的沒聽到,就聽到這一聲“毒郎君”。

小老頭訕笑兩聲,忙走過來揪了揪七娘的耳朵,低聲斥:“調皮。”

寧刺史卻不在意,笑呵呵介紹道:“不礙事,這是家中幼子寧斐,雖瞧著性子沉靜,卻開得起玩笑。都督不必介懷。”

寧斐也溫和道:“張都督,七娘子,按著族中排行喚我寧十四便好。”

七娘聽許葭講了太多嶺南人用毒的軼事,雖然寧斐長得好看,卻完全沒法扭轉她對“毒郎君”的可怕想象。於是,小女郎站得遠遠的回個禮。

張九齡哭笑不得:“就這樣你還打人家。”

七娘在外人跟前挺要面子的,扒拉著張九齡的衣袖催促:“不是說發現的礦規模很大,不知道從何入手開採嘛,張阿翁快別說閒話啦。”

這話叫張九齡肅了面容,看向寧刺史:“你信中說,不只是順頭嶺發現了金礦,桂陽嶺也發現了兩座銀礦和錫礦?”

寧刺史拱手:“正是。”

“只怕後續桂州等地炸山築路,也少不得會發現新礦山。”

這就是張九齡親自跑一趟的原因所在了。

若只是偶然發現一處礦產,沒必要如此興師動眾。只是這些日子,連州與郴州藉著黑.火.藥炸山發現了不少礦產,才叫張九齡意識到,整個嶺南的築路開啟之後,新的財富分配也是問題。

大唐礦冶歷來由少府監掌管。

或許是少府監理不過來舉國的礦產,朝廷便將私人開採權下放了。

唐律規定,天下諸州銅鐵等礦所在,除過西北邊境禁制私採、鑄造錢幣以外,其餘諸道允許私人開採,只是要由官府收取一筆稅。②

因而,在少府監眼中,礦產就像一個自己長了腿往長安奔來的錢袋子。它最大的作用,就是讓朝廷設定在各道的冶場監、鑄錢監收攏貢金貢銀。

這稅錢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無論私人開採什麼礦,都需以開採量的兩成作為課稅,上繳各監。到了年末,再由少府監統一清算。③

嶺南道一下子湧出這麼多礦產,其餘俚人不說,四大氏族定然想搶了開採權,分一杯羹的。

張九齡得提前做打算,看看官府能否盡力握在手中一部分。

小老頭牽過七娘,由著寧刺史撐傘引路,往最近的一處金礦行去。

順頭嶺這處金礦已經被火/藥炸過,張九齡檢視過後,發現被炸開的礦洞圍巖還沒有開鑿過的弧形痕跡,此刻已經被封上,邊上還派了人把守。

顯然,寧刺史沒有擅動這些金礦。

張九齡對寧宣的舉動感到滿意,索性直言:“依你看,嶺南道內,哪家的採金冶金技術得用?”

寧刺史攥了手心,不免用餘光瞥一眼兒子。

他沒想到,寧斐昨夜的話竟然應驗了,張都督果真問了這個問題。索性按著對好的詞兒緊巴巴道:“下官以為,哪家都不妥帖。”

“哦?”

“張都督,大唐在西南有五處官府鑄幣之地,其中,以益州和梓州最為長久。益州城有五爐,每年鑄幣便可達一萬六千五百緡。④今日嶺南道有了比這更大的富貴,如若任由財力放歸下去,實在後患無窮。下官以為還是握在府衙手中,更為穩妥一些。”

張九齡的試探得到了最滿意的答覆,便笑著伸手點了點寧刺史:“也是個老狐狸。”

寧刺史笑著拱手告饒,瞥一眼寧斐。真正的寧家狐狸這會兒正跟七娘一邊一個,扒在礦洞圍巖上仔細查探。

張九齡又開口:“只是官府開採終究有限,按照現有的土法子,佔不了太多。”

這就是私人開採能興起的根本原因。

想要解決這個問題,除了提升官採技術,流程精簡,沒有別的辦法。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