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七章 熟能生巧(1 / 2)

摔跤,自古以來便是效率最高的殺人方式。

雖然都說現代古典摔跤起源於古希臘,但這種說法嚴格來說,只是偏頗的話術而已。

最早的摔跤,和烤串一樣,都起源於原始社會。

單純論記載,黃帝時期華夏便出現了摔跤運動,比古希臘早多了,嚴格來說,摔跤是使人失去平衡倒地的一種方式。

我國古代摔跤的異名很多,如角力、摔胡、角觝、相撲、布庫、厄魯特、摜跤等,各民族的語言文字不同,摔跤的方式方法也有較大差異。

《述異記》所記,在五千年前的氏族部落時代,黃帝部落與蚩尤部落進行了一次大戰。蚩尤部落的人都在頭上戴了假角,“以角抵人,人莫能御”,這種用頭衝撞的作戰方式,就是摔跤的最旱起源,後代稱摔跤為角觝,也是沿用這一名稱而來。

在古代摔跤屬於徒手搏鬥的範圍,是軍事作戰的一種,《禮記·月令》記載:“孟冬之月,天子乃命將帥講武、習射、御、角力。”射箭、馭車和角力,都是士兵作戰的重要技能。

《國語》記載,春秋末年的晉國已經有了摔跤比賽。

《太平御覽》引王隱《晉書》說:在中原地區的襄城郡與穎川郡的聯歡會上,就有相撲比賽,襄城人在輸了之後反而解嘲地說:“相撲下技,不足以明兩郡之優劣。”這說明彼時摔跤比賽,已經成了榮辱之爭,甚至到了生死相搏的地步。

《晉書·庾闡傳》記載,“有西城健胡,矯健無敵,晉人莫敢與校”,司馬炎為此大為惱火,於是張貼榜文,召募勇士,庾闡的父親庾東應募,與胡人比賽,“遂撲殺之”,庾東由此“名震殊俗”,並做了官。

平日娛樂如此,戰陣之上,摔跤更被看重。

青銅兵器時期,兵器常有折損,徒手作戰技術極為重要,而最有效的徒手殺敵方式,經過無數次戰場驗證,便是摔跤。

不同於現代一對一搏擊,用摔跤將對手帶入地面,然後用關節技和寢技降服對手,古代戰陣上的混戰,倒地的人會失去幾乎所有的防護,然後被踩踏群毆而死。

戰場之上倒地便意味著死亡,所以常常有兵士受了重傷,死也要站著,便是為此,至少站著還能有一線生機,裝死除外。

再者,人身上部位再硬,也硬不過地面。

摔向地面撞擊的損害,是地面的硬度和自身重量的總和,這比什麼肘膝的威力可要大的多了,一下摔死人的情況,很是常見。

這就是為什麼中國自古戰陣武藝,推摔跤的緣故,相比之下,拳擊這種在對方有衣物盔甲防護的時候,幾乎沒用,還不如掌擊傳導震盪的傷害大。

後世的摔跤運動,很多結束動作都是為了保護對手免受致命傷的,但戰場之上,對方怎麼死得快怎麼來。

所以袁熙看到呂玲綺竟然擺出了個摔跤姿勢,不禁暗暗叫苦,這女的心裡也太沒有比數了!

她這摔跤,怕不是跟著呂布這個包頭人學的,自己要是一腦袋磕在腳下的泥巴地上,不是要終身癱瘓?

作為武德差些的駐馬店人,袁熙想也不想,掉頭就跑。

他跑到一顆碗口粗的樹旁,在腰間掏出一根繩子,將自己腰部牢牢綁在樹上時,呂玲綺目瞪口呆地看到,頓時麻了。

有你這樣的嗎?

為什麼你會隨身帶著一捆繩子,還捆得這麼熟練啊?

呂玲綺也懶得和袁熙計較,對方既然看穿了自己目的,真以為區區一條繩子,就不被摔倒了?

先前的數次搏殺,已經讓她明白了一個道理,戰場之上,確實什麼招數能用,但歸根結底,還是要看實力的!

她微一蹲身,便躥了出去,腳步連踏,幾個眨眼便來到袁熙身前,右手抬起,一拳便往袁熙面門上砸了過去。

雖說拳頭並不是最有效的制敵方式,但是對於沒有戴頭盔的對手,卻是足夠了!

呂玲綺揮拳那一瞬間,看到袁熙的臉猶豫了一下,心道這臉也算好看,要是砸破了相,對方會不會哭出來?

袁熙豎起胳膊一擋,呂玲綺拳頭砸在他的小臂上,鑽心的疼痛傳來,讓袁熙以為自己骨頭斷了。

他身子猛然歪了一步,眼角餘光卻看到呂玲綺左腳順勢起腳,向自己側肋踢來,袁熙下意識豎起另外一側手臂,卻看到呂玲綺身子後仰,不禁寒毛直豎,連忙竭力下蹲。

這一刻呂玲綺左腿再度抬高,狠狠掃向袁熙頭部,袁熙卻是正好蹲下身子,呂玲綺的腳尖擦著他的頭皮掃過。

呂玲綺咦了一聲,心內頗為驚訝,袁熙似乎對於空手搏擊,頗有些手段啊?

她眼見袁熙又要伸手去抓她的腳踝,腦中不由自主浮現出上次的事情,火氣上來,右腳一蹬,整個人跳在空中,身形旋轉,就是一個全力後蹬!

她滿以為袁熙要結結實實捱上自己這一腳,沒想到咚的一聲,她蹬到樹幹上,樹葉嘩嘩地落了下來。

呂玲綺站定,現袁熙竟然趁機躲到樹後去了!

她站穩身子,並未進擊,而是疑惑地摸了摸頭,出聲道:“你真是師父教出來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