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心口不一(1 / 2)

王允在董卓死後,對朝堂上下的勢力開始進行清洗,在他看來,和董卓勾結在一起的,都是漢廷的威脅。

其中分為兩類,一是朝堂官員,二是幷州兵將派系。

對於前者,王允採取殺雞儆猴的策略,蔡邕在聽到董卓死訊後,只嘆息了一聲,便成了立威的靶子,直接被王允下獄,即使多有官員向王允勸諫,也無濟於事,最後蔡邕不明不白死於獄中。

蔡邕死後,天下官員百姓皆為之不平,民怨沸騰,王允才悔之晚矣。

至於蔡邕是怎麼死的,原因是無法得知了,有可能就是王允下令殺的,也有可能有人為了巴結王允私自動手,也有可能是有人為了嫁禍王允,誰知道呢?

不過蔡邕之死,影響也只限於王允在朝野之上的聲望,還不至於到形勢惡化,無法挽救的局面。

但第二點,就很是致命了。

清洗涼州兵將派系。

平心而論,王允的憂慮也不是沒有道理,並涼兵馬,因為常年和外族打仗,是漢廷最精銳的兵士,要想保證漢廷實力,就必須牢牢控制他們。

王允和呂布本身就是幷州人,所以他們手下的幷州兵將,忠心還是可以保證的,關鍵還是在於涼州兵身上。

董卓生前控制著涼州兵,在他死後,王允在如何對待其部下上猶豫反覆,最後不顧呂布要求赦免涼州將領的建議,決定嚴懲涼州將領,甚至暗暗防備涼州出身的皇甫嵩。

最要命的是,他竟然也同時忌憚呂布,對於其提出將董卓私庫分配給並涼將士,收買人心的做法也拒絕了,導致呂布心生不滿,兩人漸行漸遠。

要知道,幷州將領人數遠不如涼州將領,能撐起大局的,也就王允呂布張楊張遼幾人而已,如今卻是互相猜疑起來,等於是自毀長城。

於是王允出了這一生最大的昏招,利用天子下詔,將涼州兵解散,讓原在董卓手下的涼州將領去長安請罪,然後由關東兵收編涼州兵。

這個主意王允到底是怎麼想出來的,已經不得而知,但無疑引爆了所有矛盾。

漢代有兩大兵源,並涼兵御外,關東兵主內,要是關東兵戰力強還好,但是經過東漢百年拉胯的治理,關東兵已經脆弱不堪,戰力根本無法和並涼兵相提並論。

加上蔡邕被殺,涼州將領害怕到長安後,會被王允處死,人人自危,終於將李傕郭汜逼急了,他們在賈詡的慫恿下,聚集了所有的涼州兵,直攻長安,結果卻意外的順利。

城內來自蜀地的叟兵造反,開啟了長安城門,幷州軍湧入長安,呂布逃跑,王允被殺。

至於留在城裡的天子劉協,再次被挾持,其境況之差,遠甚於董卓王允在時。

曾在王允門下的官員,也四散逃亡天下,當年孔融因為頂撞董卓,被配到北海為相,先被袁氏擊敗,後投靠劉備離開,回到了漢庭。

如今他做為使者迎接呂布,兩人多年後再次見面,也是不勝唏噓。

要說兩人心裡不後悔,是不可能的。

王允本來的機會很好,只差那麼一點,天下就能再次安定,如今卻是滑向了不可預測的深淵,對於吉凶未卜的將來,誰也無法看清前路。

孔融對呂布苦口婆心道:“雖然溫侯之前和曹操已經勢如水火,但是天子希望溫侯能夠暫時放下成見,共御外敵。”

“如今天子外有李傕郭汜窺探,內有白波賊弄權,至少先將其平定,還政於天子,才好坐下來相談啊。”

呂布聽了,眼睛一瞪,怒道:“為什麼讓我去打難啃的李傕郭汜,而讓曹操對付好打的白波賊?”

“這是欺負我好糊弄嗎?”

孔融無奈,“我也知道這不公平,況且在融看來,曹操遠不如溫侯可靠。”

“但朝內公卿,現都偏向於曹操,這是當年王司徒種下的因,如今只能溫侯來承受。”

漢廷官員的人際關係,是非常複雜的,做一件事,可能在交好一部人的同時,會得罪另一批人。

王允固然拉攏了孔融呂布一批人,但他上位後,得罪的人太多,導致出身不高的呂布,也不為百官所喜。

況且曹操還有祖父曹騰積累的人脈,相比之下,呂布就顯得尤其孤立無援。

呂布還想說話,此時趙雲出聲,“公子命我等配合溫侯行事,雲願作先驅,帶一支軍馬,會會那李傕郭汜!”

呂布沒有見識過趙雲武藝,搖頭道:“不妥,那李傕郭汜武藝不凡,你未必能討得了好去。”

沮授出聲道:“無妨,子龍將軍是知道進退的,可讓其先帶兵在安邑城西紮營,抵禦李傕郭汜。”

“先試探交手,若事情不協,便退回寨中。”

呂布聽了,思索一會,心道反正用的不是自己的兵,幽州兵願意打頭陣,就讓他們去好了,自己還求之不得。

他當下點頭答應,卻聽沮授道:“我想和溫侯一起寫封信。”

呂布問道:“給誰?”

沮授答道:“給回到華陰的段煨。”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