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論兵晝錦堂

相州城,康樂園,晝錦堂。

這座北宋兩朝名相韓琦的園圃,現在成了趙構的臨時行在。將王爺的行在安置此處,可見,汪伯彥是動了心思的。

晝錦堂大殿早已歸置一新,作為趙構的會客廳,四下用厚幔遮蔽保暖,地龍已經燒起,又加了火盆,整個大殿暖烘烘的。

晝錦堂後的忘機樓,是趙構的寢室兼私密會客室,也是屏風隔扇相隔,分為前後兩部分。高進已是率領近衛,開始四下警戒佈防,將整個晝錦堂四周防衛得針插不進,水洩不通。

晝錦堂大殿,汪伯彥率州府一眾官員等著趙構的正式接見。大殿裡,熱烘烘的,絲毫感覺不到北方冬季裡的寒冷。汪伯彥和相州通判趙不試站在前邊,汪伯彥不停地踱來踱去,而趙不試卻如老僧入定,一動不動。

汪伯彥雖是正職,但絲毫不敢怠慢這位通判。趙不試乃太宗六世孫,論起輩分,還是趙構的皇叔輩兒。雖然年輕,但官聲卻久,敢於彈劾童貫賑災虛報;在安徽涇縣任上,修水利,開良田,為官做事公正廉潔,對大宋忠心耿耿。在相州官聲很旺,汪伯彥雖為知州,也是禮敬有加,所以,這對搭檔在如此動盪的特殊時期,能把相州軍政打理的井井有條,實屬不易。

趙不試看著汪伯彥走來走去,笑道“大人,如此不定,可是有心事?”

汪伯彥停下腳步,臉色瞬間平靜下來,道“康王殿下駐蹕本州,我等有了主事之人,以前東京訊息不暢,我等做事,難免瞻前顧後。現在王爺在此,我等心安啊。”

正說話間,但見一人從堂後繞出,低聲道“王爺來了。”正是近衛統領高進。

堂內眾人忙起身站立,趙構已是閃身進來,一眾人等忙揖禮參見。趙構笑道“諸位請起,毋須多禮才是。”話雖如此說,眾人還是參拜完畢才起身,畢竟是王爺,眾人都是久經官場,禮不可廢,就是指此時。要是因為這種小節讓御史臺那幫官老爺知道,平時倒還好說,關鍵時刻,不定會生出什麼么蛾子。

趙構虎臂虛抬,笑道“諸位大人請坐,吳喜,給諸位大人看茶。諸位,這是小王自己所創沖茶之法,看看能否入得諸位尊口?”

趙構實在是受夠了此時大宋人的茶道,好好的茶葉,非得加上一些亂七八糟的東西,美其名曰“鬥茶”。茶的清香意蘊,都被新增的東西遮蓋沖淡了。趙構乾脆就是用後世的沖茶之法,來款待來賓,省時省力,效果不見得差。

吳喜現在完全沒有剛來時的羞澀,小小年紀,卻是應對得體,做事周密。片刻功夫,一杯杯香茗就端放在眾人面前,氤氳之氣,嫋嫋而上,整個晝錦堂散著茶的清香。眾人忍不住端起茶杯,細細品嚐,剛剛入口,也覺平淡無奇,待到一杯下肚,慢慢的,茶的醇香浸潤滿口,比起自己平時喝的茶來,真是別有一番風味。

茶是好茶,杯是精品,水是上水,一盞茶,已經把眾人的好奇心調得高高的,眾人看趙構的眼神,又有了不同的變化。

趙構端起茶杯,道“諸位臣工,小王此番出京,肩負使命,未敢懈怠。相州軍民堅守我大宋國土,未曾有失,小王以茶代酒,敬諸位國之干城。”

眾人忙舉杯道“王爺過譽,此皆是我等之責。”

趙構舉杯對汪伯彥道“汪大人守牧有方,小王敬大人。”

汪伯彥急忙躬身施禮,道“在下豈敢擔王爺讚譽,都是下官應盡職分,皆是眾人齊心之功,在下雖忝為一州之主,卻是不敢一人貪功。”

“說得好,有我等軍民齊心協力,定會驅逐韃虜,還我河山。”趙構扶起汪伯彥說道,一席話頓時激得眾人心潮澎湃。

趙構隨即來到趙不試跟前,輕施一禮,道“皇叔安康。”對於這位輩分上的皇叔,趙構是從心裡敬佩。

趙不試忙回禮,急道“不敢不敢,不試雖為皇室子孫,亦是大宋臣民,不敢當此大禮。”

趙構動情的拉住趙不試的手,說道“皇叔大名,小王在京已有耳聞,太學三義,(趙不試、李若水、鄧肅合稱太學三義)早已名聲在外,官家有賜殊榮。在地方,於兵事、民政、訴獄、水利等,皆有良政,宗室弟子,多以標榜,有您在,小王心安啊。”

一席話,動情曉理,說得趙不試雙目微紅,不由得攥緊了趙構的雙手,用力搖了搖,沒有說話。

汪伯彥在旁,不由得心裡暗讚道“君子曉之以義,小人曉之以利。康王馭人之手段,果然老辣。這怎麼會是傳言中的花花太歲呢?傳聞不可信,眼前的康王,絕不是坊間所傳的康王,先前的打算,看來是需要重新擬定。”

汪伯彥心中的小心思,趙構心知肚明。人不為己,天誅地滅;一朝功名在,便把名利求,這,都是人之常情。趙構並不反對,但不能無節操、無節制、無底線。但現在的趙構,其實為後世之人,對大宋的弱幹強枝也深有覺醒,無論如何,在自己手裡不能出現令行不暢的局面,否則,怎麼對得起自己辛辛苦苦穿越而來?

趙構站在大廳之中,對汪伯彥及眾人講道“小王雖身負皇上重託,不敢有絲毫懈怠之心。自金兵二次南下以來,兩路金兵勢如破竹,已然渡河南進,直逼我東京城下。我大宋都城危如累卵,四道總管之兵只有南道總管張叔夜相公應邀勤王,金兵重重攔阻,一路殺往東京勤王。我等身為大宋臣民,正應效仿嵇仲公(張叔夜,字嵇仲),為國分憂,為君效命,這是臣子本分和職責。金兵不可怕,困難能克服,怕什麼?怕的是上下有畏懼之心,怕的是臣子有投降之意。”

眾人靜立不語,鴉雀無聲,都知道這是康王殿下要為以後的事情定調子,大家心裡也是忐忑不安。因為朝堂上下,主和之聲不在少數,就是相州城裡,包括汪伯彥本人,也是戰和兩端搖擺。說起來,也不能怪下面,當今皇帝也是戰和不定,一會戰,一會和,你能指望下面的臣工都有紅心一顆?思想工作不到位,都是海市蜃樓,稍微有些風雨,片刻就會蕩然無存。想起近日大家在一起的議論,都覺得康王殿下最近所作所為,無論如何也和“告和使”的身份不沾邊,但自古“帝王心,海底針”,誰能保證這不是一種試探呢?

見大家沉思不語,趙構繼續說道“東路完顏宗望所部,約五萬人,自大名而下,據悉前軍已至東京外圍劉家寺附近;西路大軍完顏宗翰所部,約七萬人,已進至東南青城附近,這還是兩日前得到的訊息,恐怕金兵兩路合圍,就在這幾日。十萬大軍兵臨城下,開封城內諸軍加起來也不過七萬,禁軍不足半數,其餘皆是輔兵,戰鬥力有限。加上天寒地凍,開封外城、內城和皇城,二十八座城門,六座水門,方圓近五十里,需要多少人馬守城?整個東京城,西北高,東南低,狀似臥牛之勢,善利門、通津門、陳州門地處東南,地勢低平,利於攻城,金兵選攻城之地,一定在這幾處。”

趙構揮手讓吳喜展開一幅地圖,這是這兩天趙構在磁州重點完成的,結合耶律修交代的金兵情況和宗澤的斥候上報的軍情,以及自己手中的近衛親軍偵緝到的情況匯總而成,由趙構親自傳授吳喜繪製。地圖所標,雖然不是十分完備,但敵我進攻路線、態勢、各個代表不同兵種的小旗,卻是一目瞭然。趙構知道,這已經是當下最好的一份敵我態勢圖。

趙構手指地圖,說道“諸位請看,金兵兩路圍城,已是必然。其奪城之勢,已是箭在弦上。敵我兵力部屬大致如此,現在的問題是,我們如何守?汪大人,如果你是東京防禦使,這仗,怎麼打?可有高見?”

汪伯彥盯著地圖看了好一會兒,擦拭了額上的一把汗珠,顫聲說道“微臣對武備之事,不是很精通。但依本州守城經驗來看,要判斷金兵攻城重點才行,否則,以開封現有之兵,怕是不能面面俱到,守城之兵實在是太少了。”

趙構點點頭,讚道“汪大人這話說到點子上了,守之敵必攻,攻之敵必救,汪大人還說自己不精通武事,這完全是個行家嗎。”

汪伯彥急忙擺擺手,道“王爺過譽了,廷俊可實不敢當。”

趙構又道“諸位,還有什麼高見,大可暢所欲言,我們權當是兵棋推演。”

“兵棋推演?”眾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一時半會可弄不明白這個後世的名詞。

趙構忽然對劉浩說道“劉將軍,你招手下岳飛前來,我想聽聽他的意見。”

喜歡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請大家收藏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