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升龍開封府

登基大典進入十天倒計時。

李綱委婉建議,登基大典之前,最好請趙構母親韋皇后和邢王妃回宮,才算完美。畢竟登基大典當日,後宮還有一套程式,李綱不想在歷史上讓趙構留下詬病的地方,畢竟自己總領政務內閣。

趙構又徵求了趙旭、汪伯彥和歐陽珣的意見,這三人也非常贊同李綱的提議,說是老成謀國之言。於是趙構給近衛師趙子亮下令,前往迎接韋皇后和邢王妃回開封,其餘二帝后宮人等,可一併回開封。但特別叮囑潘賢妃,一定要孩子滿月再回來。

大校兵總指揮是劉浩,九大軍團所有參演官兵,早已經在劉家寺大營開始了為期十五天的集訓。時間還是太倉促了,沒辦法,歷史,已經破天荒的多給了趙構一個月的時間,其他的,退而求其次吧。總比歷史上的趙構,剛當上皇上,就讓金兵兜著屁股一直攆到海上強。

好在趙構成軍的時候就建立的教導團機制,形成了星火燎原之勢,基本上都是按趙構制定的軍隊條例展開的訓練。現在,就是磨合默契整齊度,第一次彩排的時候,趙構頗為滿意,各個方陣的步伐轉換、劈槍動作、口令口號等,都非常到位,但要和後世的方陣比,還是有差距,但後世提前進駐集訓地展開集訓,至少是半年時間。

趙構只提出一個意見,就是第一個儀仗兵方陣的訓練,一定要高標準、嚴要求。雖然是在九大軍團裡挑選出來的,無論是身高、儀表、相貌,都是百裡挑一,但這是軍隊第一方陣,軍中第一兵,前面擎舉的,是宋國國旗、軍旗。

趙構的三百龍衛,全部參加集訓,是緊隨著儀仗隊出場的第二個軍陣,旗手是何山,最早跟隨自己的近衛親軍掌旗使,護旗手一左一右分別是高進和龍一。對龍衛,趙構還是非常有信心,這支隊伍,一直在自己手底下訓練,自己當然是知根知底。

汴梁皇宮內外,總管是內務部部長高世則,外部事物,則是吳福在打理,高世則主管內。但內宮都總管,趙構卻任命了朱遠山,而且,依舊主管“修內司”;而藍圭、康履、黎楶,楊公恕等王府舊人,都不同程度有所提升。歷史上,康履的專橫跋扈,早在趙構的威嚴之下,蕩然無存,做事極為小心,被趙構提舉為三大殿總管,黎楶提舉為後三宮總管,楊公恕,則任命為康王府總管,署理康王府一應事務。趙構對楊公恕言道,康王府,要作為趙構的另一處辦公之地,定要打理好一切。

這件事,交給高世則辦理,趙構還是很放心的。經過幾個月的觀察和考驗,這些王府的舊人,已經完全融入到趙構的思想體系當中,趙構越是嚴厲,他們越是感到心安,好像已經摸準趙構的心思,因為趙構對越是親近之人,要求越是嚴格。

趙構現在,已經逐漸學會放手,一些事情,大膽讓下面的人去做,自己的工作重心,放在了五零三。這裡面有一個天機院,是趙構花重金打造的部門,院使,就是趙構在磁州招募天下人才時,招募的一位煉丹道長—渡虛子。

渡虛子精通天文地理、醫卜堪輿、煉丹藥理,是一個全才,也是一個怪才。為人放蕩不羈,並沒有什麼清規戒律在他身上,酒也喝得,肉也吃得,但卻被趙構在頭上牢牢套了一個緊箍咒,酒肉管夠,上面管住嘴,下面管住腿,手腳乾淨,褲腰帶勒緊。

不要看渡虛子平時無狀,但卻是一個真正的天才。尤其是在化學、物理方面,他們喜歡叫“格物致知”。趙構稍加點撥,渡虛子馬上就能融會貫通,這個老道,只有趙構當面,他才會收起其放蕩不羈的樣子,不大的小眼睛裡,閃爍著智慧的光芒,猶如一塊海綿,拼命吸取趙構所講的每一句話。

還有兩個副使,一個是磁窯掌記張秉正,一個是鍛造大師範大,都是早就跟隨趙構在小龍灣軍械所任職的人才。這次,讓趙構一下子都挖了過來。磁州的五零一,現在是張秉正的師叔張寬在掌總,主要是軍械製造為主。

這個天機院,建在劉家寺大營的東面,一個偏僻的小山溝裡,四面環山,有一條潺潺激流的山溪水,沿著山腳自東北向西南流去。山坡之陽,依山傍水,建起了一座山莊,就是趙構的五零三廠,最裡面的一座六進院子,就是天機院,不過,牌子卻是“五零三廠生活保障處”。

小院後面,是一個小山坳,極為僻靜,被開闢成了試驗場,四周的半山腰,拉上了鐵絲網。制高點,已經矗立起四座塔樓,嚴密監視著周圍的風吹草動,這裡的安保,甲類一級。趙構的皇宮,是甲類特級,可想而知,趙構對這裡的重視程度。

時不我待,趙構感覺,時間還是太緊了。

但七月初九的日子,還是邁著不緊不慢的腳步,悄然來臨。

初九日這一天,趙構第一次感覺到什麼叫身不由己,光是這套禮服,就把他裹得像個粽子一樣,這麼熱的天,可真是難為趙構了。

從大慶殿完禮、群臣祝賀、禮樂、太廟祭祀等等,趙構就像一個前線木偶似的,被歐陽珣“牽著”一道道的程式走過去,別的都記不住,接過那枚“大宋受命之寶”玉璽的那一刻,覺得沉甸甸的,好像有了點感覺一樣。

儘管趙構嚴令簡化程式,節省時間,但,還是從一大早的寅時未刻,一直到午時初刻剛剛結束。趙構關心的是,午後的大校兵,一來天氣正是炎熱的時候,各部大臣身體是否吃得消;二來趙構早已下令,大校兵是向全開封府的黎民百姓開放觀禮,又怕出現什麼踩踏、中暑事件,雖然嚴令梁景的情報安全總局、開封府安保局以及內務部三方聯合指揮部,務必確保午後大校兵儀式萬無一失,但還是低估了宋朝這個時代,人們的那種瘋狂。

大校兵的看臺在御街東側,靠近西大街的地方,起了一座祭壇,是趙構登基的時候,邀拜北方,告慰二帝,自己克繼大統,承祀宗廟,延續國祚,中興宋朝的決心,也順便禱告,希望二帝保重龍體,忍辱負重,以待大軍迎還。

儀式完成,就變成了校兵檢閱臺,另外在一左一右,搭建了兩座功勳觀禮臺,因為時間關係,只是邀請了開封附近兩河路、京畿路、京西兩路、永興軍路等地的知名士紳、軍隊授勳人員、烈士家屬等,像中山府龍嘯天、沙繼祖、謝老牛、謝誠、端木三兄弟、東京城李家米店東家李實、樊樓樓主白不凡、前禁軍統領姚友仲、吳戈、大相國寺主持圓真大法師、龍泉觀張真人等,一共三百六十六人。

本來趙構還想邀請兩位分量很重的人士,但李綱、歐陽珣、趙旭,包括趙楷等人,均覺的不妥,趙構不好再堅持,但臉色也和不好,為什麼,這個名單是在登基之前擬定的,自己還沒有登基上位,也就是他提出個代表人選,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阻力?

還是汪伯彥看到趙構臉色不悅,四下裡偷偷告訴趙構,不是大家駁你的面子,這兩個人,著實身份有點尷尬,涉及皇室顏面和王爺的顏面,為了避免王爺登基大典這個大事不出任何意外,只好委屈一下,等登基大典結束,您上位成功,君臨九五,還不是您說了算?

趙構想想,沒有多說,只是點點頭,心裡卻在想一個事情“歷史上,汪伯彥和黃潛善為什麼成為投降派?恐怕真是和趙構有關係。現在的汪伯彥,怎麼看,也是一位難得的人才啊。”

只不過讓趙構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大校兵上,最瘋狂的,卻是汴梁城的女人們。好些個大娘子、小娘子,都是仰仗趙構對金兵的強硬態度和謀劃佈局,倖免於難。

於是,當兩名軍旗手,護衛著宋國國旗手,引領著三百名儀仗兵,踢著正步走過檢閱臺的時候,一下子震撼了整個御街兩側所有觀禮的幾萬民眾,他們哪見過這個,不知道誰突然就喊了一嗓子“大宋國萬歲!”兩側觀禮的民眾便瘋狂了,整個御街兩側,成了歡呼、哭泣、甚至嚎啕大哭的場所,人們被圍困的壓抑、委屈、痛苦,和眼前民眾看到希望的激情,所有的情緒,被一下子被點燃起來,形成燎原之勢,勢不可擋!

人們歡呼著,數不清的金簪、飾、銅錢、甚至大小不一的金銀元寶,像下雨一樣扔到御街上。無論金兵怎麼搜刮,老百姓藏東西的手段,從來沒有落伍過。一面是金兵包括王時雍之流拼命搜刮而不得,一面是汴梁城老百姓自地把好不容易藏起來的金銀,毫不猶豫地拋向了自己的子弟兵。

對於這樣的場景,趙構儘管有心裡準備,但還是被深深地震撼了!他站在高高的觀禮臺上,看著臺下嘩啦啦走過的一個個方陣,心潮起伏,久久不能平靜,汴梁城的激情,被徹底點燃,大宋國的民心,被再次凝聚。從這些老百姓的身上,趙構彷彿已經看到自己復興大宋偉業的一縷曙光。

不過,這嘩啦啦扔下的滿大街的物件兒,倒把趙構下了一跳,詢問之下,方知這是民間的彩頭。每年的正月十五的元宵節彩燈大遊行,就是以彩頭論輸贏。不過,現在這個彩頭,可是從來沒有過的。好在所有參演部隊訓練有素,並沒有收到干擾。各個方陣,順利走完了全場,在這個過程中,彩頭就一直沒有斷過。

事後,趙構責令開封府點驗彩頭,共得金三萬兩,銀五萬兩,銅錢十於萬貫,至於金簪、銀釵、頭面飾無數。另外,香手帕一萬多條,荷包、香囊若干,還有弓鞋……若干。趙構下詔,將彩頭折算下來,收入全部用於宋國的教育事業,劃撥給教育部。這,就是民心所向!

但唯一令人哭笑不得的是,好些個士兵,被沉甸甸的金銀元寶砸傷了臉面,也是大校兵的一景。趙構隨即下令,所有受傷的參演士兵,可以隨意抽取一個禮物收藏,只要你拿得動,就可以取走,也成就了這次大校兵的一個歷史特例。

凝心聚力,民心所向,民意所指,這是趙構一個最大的感受,也是趙構舉行這次大校兵的最大收穫,就連汪伯彥,也在下面悄悄向趙構豎起了大拇指,沒說的,王爺的想法,下面的人,永遠也趕不上趟兒。

喜歡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請大家收藏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