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復興三年計

復興三年十二月初,汴梁城皇宮西側集英殿。

這裡,被趙構重新佈局,加蓋了一溜平房,作為軍事樞密院的辦公地方,平時樞密院的日常軍務,都在這裡完成後上報趙構作出批示,再下全軍。遇上重大事情,就在集英殿召開軍事擴大會議,定出決策。

前面的文德門以南,被趙構開闢為政務院辦公的地方,這樣一來,軍政兩個地方都在皇宮以內西側,處理起來也比較方便,兩個地方,專門有一條通道連線,由龍衛值守,屬於禁地,除了工作人員來回傳遞訊息以外,任何人是不容許進入的。

其餘各部、兩院,則在汴梁城不同的區域辦公,但距離宮城都不會太遠,所以宮城以外的十幾個坊,被汴梁城的人們習慣叫做紅區,因為趙構要求,每個機關的大門前面,都要豎立國旗杆,每天舉行升旗儀式,包括宣德門外大廣場,每天龍衛的升旗儀式,一定是汴梁城最吸引人的一道風景。

趙構的小蝴蝶翅膀,還是多少改變了一些既往的歷史走向。在歷史上,金天會六年(1128年,宋國復興元年),金太宗完顏吳乞買下令第三次南下侵宋。但由於趙構的提前佈防,尤其是五大戰區、十大軍團的設定,以及太原、中山、河間三鎮的收復和雁門關的一顆釘子作用,已經不是金兵隨時可以長驅直入的態勢。

岳飛的北道戰區,死死守住了金兵東路南下之地,兵鋒直逼燕京;席貢的西道戰區牢牢牽制著西夏,側翼保護太原一線;趙子明的中道戰區,則死死守住了雁門關和中山府,單是一個蒼狼軍團,就讓雁門關成了一道不可逾越的天塹。金國雲中府樞密院完顏宗翰派出第一戰將完顏婁室,曾經試探性起一次軍事行動,讓宋琦的狼軍在雁門關外設伏,吃了不小的虧,鎩羽而歸,就再也沒有動南下的念頭。

金國東路燕京府金國都統帥完顏斜也,奉吳乞買之命,下令金國皇帝吳乞買的嫡長子浦蘆虎,率領五萬大軍南下,剛一出燕京府,就在涿州到新城一線,遭到青龍軍團龍炎特種大隊的襲擾,一路上走得是戰戰兢兢,卻在拒馬河一線被岳飛誘敵深入、迂迴包抄,打了一個漂亮的反擊戰,損失了一萬多人後,不得已灰溜溜撤回燕京。

金太宗吳乞買審時度勢,下令終止進攻,展壯大自己。金宋兩國進入了一段難得的和平時期,但雙方都知道,這就要看誰先舔舐完傷口,恢復元氣,才能動致命一擊。

趙構現在有兩件事急需解決,一是前太子趙湛的事情,二是與西夏結盟的事情。

歷史上,金兵之所以下決心南下侵宋,實際上和所有侵略者動戰爭的根本目的是一樣的,就是展生存空間。歷史上,金國所處的東北地區,出現了小範圍的極寒天氣,氣候的變化,讓地處北方地區的金國不斷南下,尋找適宜的生存之地,戰爭就成為唯一的有效手段。生存還是毀滅,在當時絕對是一個重大的社會問題,當金國滅遼之後,雖然暫緩了一下生存的矛盾,但卻沒有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歷史上的靖康之恥後,金國獲得了河南、河北、山西、山東等大片原屬於大宋的疆域,也或多或少緩和了金國生存的空間,所以,最後滅宋的,並不是金國,而是後來崛起的成吉思汗的蒙古大軍,而你看看蒙古的生存之地,就會現,為什麼蒙古要遠征歐亞大6了。

所以,趙構攜近千年歷史知識的沉澱來到這個世界上,就是要改變一點什麼,至於結果如何,趙構唯有盡人事知天命而已。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這是趙構經常掛在嘴皮子上的一句話。這種緊迫感,也讓宋國的文臣武將都在心裡產生一種危機感,不由得讓宋國這臺機器高效地運轉。李綱李總丞,已經連續在政務院盯了半個多月沒有回家了。

政務院“居安堂”,和樞密院“思危廳”,屬於宋國的大腦中樞的兩半部分,各司其職,互相合作,這兩年,讓宋國這架馬車平穩快地邁進,可以說功不可沒。

居安堂,李綱正伏案批閱公文,時近年關,許多政務都需要李綱把總簽字匯總,雖然有幾位副丞協助,但身為宋國政務院總丞,李綱還是感覺時間不夠用。

趙構邁步而入的時候,李綱並沒有抬頭,手裡飛快地簽字後,對身邊的工作人員急衝衝下令道“這份檔案,急送往樞密院,事關過年軍烈屬、當地駐軍慰問一事,要和宗帥通報。”

“慈善救濟署的報告已經審批,拿去找鄧副丞簽署回覆。”

“土地確權法陛下已經批覆下令,馬上刊印下各路、府、鄉,確保農民自己的土地利益不受侵犯。

……

李綱突然覺得屋子裡的氣氛有點不對勁兒,抬頭一看,不知道什麼時候,趙構已經站在他的案頭多時了。

李綱急忙站起身來,繞過案几,來到趙構面前揖禮道“不知陛下駕臨,恕罪恕罪。”

趙構拉住李綱的手,關切地問道“聽下面人講,你已經快二十天沒有回家了,每天工作七八個時辰,這怎麼行?一張一弛,文武之道,懂得休息的人,才會更好地工作。八位副丞,輪流當值,你也要學會適時地放手讓他們去做事,還是那句話,不要怕做錯,有些事情,我們也是摸著石頭過河,出一絲差錯,也在所難免,只要不犯原則上的錯誤,讓大家放開手去做,你不要有什麼思想顧慮,一切,有我!”

李綱心裡真是百感交集,有點小感動。所是在話,李綱官場歷經三朝,數次臨危受命,但心中那種壓抑,始終伴隨著他,直到趙構君臨天下,專門任命他為宋國政務院總丞,那份信任與期待,讓李綱第一次有了得遇明君之感,無他,唯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

正如現在,趙構一張口,卻沒有談差事,只是讓李綱要注意休息,保重身體,至於手裡的差事,更多的是一種鼓勵和肯定,從來也沒有插手或指手畫腳,只要制定出了方針政策,趙構都是讓手下放手而為。趙構的底線,就是反腐倡廉,並且在每次大朝會上,都要談到這個問題,不僅要潔身自好,還要教育好自己的子女、親屬和身邊的人,千萬不要在這個方面犯錯誤。

李綱舒緩了一下心情,笑道“陛下關心微臣,微臣感激不盡。只是適逢年尾年初,許多事情不能積壓,也就這幾天忙一些,過幾天就會好的,我再休息不遲。”

趙構心中感慨,不僅僅是李綱和他的政務院,就是樞密院哪裡,宗澤七十多歲的高齡,盯在樞密院也是一天天不回家,有這二人做表率,下面的各部院署司,都是一點不敢懈怠,成就了宋國最為難得的飛展時期。

“飯要一口一口吃,事情要一件一件去做,該休息,就要休息。正好今天有事要碰頭,索性就在你的政務院召開兩院中樞會議,我已經讓宗老和汪若海、劉浩趕了過來,你通知汪副丞、趙副丞,梁局長一會兒就過來,開完會,你必須回家休息,這是命令。”趙構笑著對李綱說道,話裡裡卻是一副不容反駁的語氣。

李綱只好揖禮道“微臣遵命就是。”

趙構大笑道“這才像是我宋國總丞的樣子,舉重若輕,胸有錦繡。回家也該準備準備,快過年啦。”

君臣二人正說著話,最先趕到的,卻是宗澤,雖然年齡大了,可知這風風火火的脾氣,可一點沒有變。

不一會兒,汪若海、劉浩、汪正奇、趙楷、梁景6續趕到,加上李綱和宗澤,八大中樞令齊聚居安堂,召開復興三年的第一次宋國中樞會議,在會上,趙構聽取了兩院關於復興二年的工作彙報和復興三年計劃綱要,對軍政兩院的工作做出了重要指示,說道復興三年,是關鍵的一年,是飛展大道一年,也是矛盾逐漸凸出的一年,各部要本著“團結起來向前看”的精神,克服一切困難,圓滿完成今年的各項工作,夯實基礎,重在創新,鼓勵創新,尤其是民間,展規劃部和財政部,要統籌解決政策問題,要形成動力,不能成為束縛。

趙構侃侃而談,為大家開啟了宋國未來三到五年的宏偉藍圖,一句話“你們都將是這個偉大復興的開創者和締造者”,就把大家心中的激情完全點燃。宗澤、汪正奇、歐陽珣等老一輩人,不禁老淚縱橫,這是他們為之追求一輩子的夢想,能在有生之年看到,怎麼不令人激動萬分。

可是,轉眼趙構一瓢“涼水”兜頭向眾人頭上澆過來,讓大家著實體驗了一把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

喜歡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請大家收藏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