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2章 逆天神器出

“我的設想是從宋國開始,一路從海上,遠赴南洋各國,甚至更遠的地方,把買賣做得越遠越好;另一路,就是從西北各國進行友好通商,包括西夏、回紇、吐蕃、漠北各部,恢復大漢盛世時期的絲綢之路,把沿線各個國家串聯起來,互通有無,開放搞活,有錢大家賺,實現共同富裕。和平展、互利共贏,打造利益共同體,實現同呼吸,共命運,天下大同,和平眾生。這些,都需要老哥哥的支援才行。”

一番話,說得眾人是心潮澎湃,久久難以平靜。尤其是李承常,更是心潮起伏,不能自己。緣於先帝和他多次說過類似的話,就是西夏能脫離戰爭,安安靜靜展,不出十年,定然會崛起於西北。可是,梁氏一門兩後“母黨專權”給西夏造成的災難,硬生生把西夏惠宗皇帝李秉常的宏偉藍圖給撕了個稀巴爛,夏惠宗一直不得親政,抑鬱而終,心中的夢想折戟大漠之中。這些事情,別人不知道,李承常作為親弟弟,輔佐皇位,怎會不知?倘若不是梁氏後黨弄權,也不至於西夏一直處於飄搖動盪之中,何談展。

想到先帝未了心願,李承常不禁潸然淚下。李乾順還不是十分明白,可趙構作為後世之人,是知道這段歷史的,只是對李承常在歷史上,鮮有提及而已。但既然是三朝之臣,其中的酸甜苦辣,自然盡知其中滋味。

他走到李承常面前,遞過一方宋國精製手帕,對李承常說道“李丞之心,我懂。讓我們一起攜手完成康靖皇帝之未了心願。”

又對李乾順說道“西夏先帝諡號康靖,我宋國上朝年號靖康,你我兩國今日攜手和談,豈不是天意?”

一語出口,眾人一想,還真有這麼一點寓意在裡面。要知道,古代對這些,是很有講究的。

話鋒一轉,趙構咬牙說道“我大宋靖康之恥,壓在我大宋億萬子民頭上,這是國恥,所以,宋金必有一戰,這個矛盾是不可調和的,我也從來沒有想過和金國有什麼和談?昔日我就是奉官家哥哥出京告和,但構深知,真正的和平,不是談出來的,而是打出來的。二聖北狩冰寒之地,皆是我輩無能;二帝邀盼天兵迎回,定然朝思暮想。每當想到這些,構寢食難安,如芒在背,時刻刺痛著我,不要忘了自己的父皇和哥哥,還在北國遭受非人之罪。作為臣子,我何嘗不想即刻揮師北上,迎接二聖回朝。但作為宋國一國之君,我不能讓感情支配自己,深知戰端一開,兵兇險危,要做好充分的準備才行。”

“所以,構此次前來,就是要和老哥哥締結兩國友好合約,永不刀兵相見,共謀絲路展大計,這既是雙方共同的利益使然,也是歷史必然的選擇,我們是遵從歷史的步伐,還是背道而馳,全在老哥哥一念之間。”

李乾順看著趙構,神色卻有點恍惚,趙構所說所講,他都是第一次聽說,但又好像卻是他心中一個永恆的夢,一語驚醒夢中人,是該做出選擇的時候了。

沒想到,這個時候,李承常有點腦子短路地說了一句“敢問宋國皇帝陛下,我西夏現在如果和金國聯手,難道也沒有一戰之力嗎?”

其實,這也是西夏所有官員心裡深處最真實的想法,和談歸和談,但你要說我西夏沒有實力抗衡,也有些危言聳聽了吧。

趙構臉色一沉,身上殺氣頓時瀰漫而出,屋子裡頓時感覺到了一絲絲刺骨之氣順著皮袍的縫隙浸透到骨子裡,李承常、李政、李惠並沒有經歷過生死廝殺,頓時不由得緊了緊皮袍,李乾順也感覺到了不對,但自己是西夏皇帝,手底下硬氣兩句,自己萬不能鬆口。

趙構冷笑一聲,說道“我是為兩國和平大計而來,但不是來乞討的。我說過,和平時打出來的,但我不想和老哥哥刀兵相見,能談,我們坐下來談,還是一家人。我和李副使的兵棋推演,想必李副使已經和大家說過了,我只是補充說一下,和金國一戰,不可避免;和西夏一戰,儘可能避免。但如果西夏舉棋不定,或者投靠金國,我會先把西夏掃平,解決我的後顧之憂,一年,我只需一年,西線永無戰事。但我的西道戰區司令席貢,卻敢和我立下軍令狀,半年之內,西夏將成為宋國賀蘭山路,將不再有西夏任何痕跡。”

他霸氣地環顧一下西夏的君臣一眼,說道“咱們在屋子裡談了這麼久,不如出去散散心,順便讓我的飛龍衛為大家助助興,老哥哥以為如何?”

這是要炫耀武力了,儘管西夏君臣臉色有點不好看,但也不能怪人家,這是你西夏的政務大臣提出來的,既然伸出臉來,趙構也就不客氣了,必要的武力威懾一下,還是必要的。西夏民風彪悍,崇尚武力,敬佩英雄,光耍嘴皮子,還不能讓他們心服口服。好在趙構早有準備,這次帶出來的二十名飛龍衛,可是千挑萬選選出來的,龍一拍著胸脯子打了保票的。

出了興慶府東門不遠,就到了黃河邊。有一處廣袤的河灘地,甚是平整,趙構笑道“就是這裡吧。”

他對並排而行的李乾順說道“西馬、瘊甲、夏國劍,這是西夏精銳鐵鷂子的標準配置,我這裡有二十人,咱們就打野戰,你出一百匹馬,套上假人,披上瘊子甲來衝陣,只要能衝散我這二十人的軍陣,老哥哥,你說什麼我都接著,以後宋國唯西夏馬是瞻。如果僥倖結陣不破,還望老哥哥慎重考慮小弟所說。”

李乾順哈哈大笑,說道“好久沒有這麼痛痛快快出來散心了,既然趙賢弟想給大家散散心,我西夏豈能沒有勇士?李繼宗,派出一百鐵鷂子,不用假人,我西夏一樣有搏擊長空的雄鷹。”

趙構急忙勸阻道“老哥哥,我的飛龍衛的武器殺傷力可不小,還是假人安全。”

旁邊李承常冷笑道“党項男兒以血為榮,豈有怕死的道理。”

得,趙構直接閉口不言,心裡暗道,這可不賴我,你們自己作死,可惜了這一百党項勇士,給我多好。

趙構衝龍一點點頭,悄悄打了一個手勢,龍一點點頭,大聲吼道“飛龍衛,列陣!”

二十名飛龍衛加上龍一,每七人組成一個箭矢型軍陣,三個箭矢軍陣,又組成一個大箭頭,箭尖,就是龍一,間隔三米,正好把趙構等人護在身後,趙構騎在乘風上,在箭矢陣的後面,一動不動。其餘人,都跟在趙構的後面。

李承常下令,尚書府所屬一百鐵鷂子護衛,當做這次衝陣的西夏一方,李秉常對帶隊侍禁官說道“打贏這仗,你升任團練使。其餘人等進位一等,賞賜千錢。”

所謂重賞之下必有勇夫,這位西夏的統兵官吆喝聲中,一百鐵鷂子瞬間在對面大約六百步(大約在一千米左右)距離站定,列好陣型,準備衝擊。

在西夏鐵鷂子眼裡,騎兵對沖步卒,就是一個突擊衝鋒而已,不會有任何懸念,況且,他們都是重灌鐵騎。

對面的鐵鷂子開始策馬緩緩而動,這也是一個箭矢隊形,當前一人,這是隊將。隨著隊將胯下戰馬提,已經開始小跑,隨後,隊將將手中長劍狠狠下壓,出了全突擊的命令,整個馬隊驟然加,果然是西夏鐵鷂子,整個隊形節奏,完全按照指揮官的命令執行的如此完美。

龍一列陣完畢,沒有多看對面一眼,兩側飛龍衛在迅測算距離、風、區域標定劃分等工作,口令聲此起彼伏,忙而不亂,片刻便測算完畢,隨著龍一揮手下令,飛龍衛迅把腰間一個布袋子拽出來,倒出裡面的武器,又熟練地從腰間抽出一枚比手掌略大一些的圓身胖嘟嘟的東西,趙構起名叫“手炮”,二戰期間有一個響噹噹的名字——擲彈筒。

而他們背在後背的摘掉槍衣的東西,也露了出來,113o型新式步槍,這種步槍,手工拉出了膛線,是一款真正意義上的線膛後裝步槍,儘管只有兩裝填,也是劃時代的產物,它的第一次實戰,居然是在這個和平談判的過程中。

擲彈筒,只是二戰日軍採用最多的一款伴隨火力,介於步槍和迫擊炮的射程之間,很好地彌補了3oo米到5oo米之間的火力空白,熟練的擲彈筒手,可以精準地把榴彈射到掩體裡,造成毀滅性損傷。

趙構配備的擲彈筒,因為火藥的原因,比日式擲彈筒稍大,採用極限壓縮黑火藥,可以射5o毫米榴彈,最遠射程可達到5oo米左右,破片殺傷範圍5到7米。

這是熱兵器對陣冷兵器的第一次碰撞,卻戲劇性地在西夏的黃河河灘上拉開了帷幕。

喜歡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請大家收藏南宋崛起之雄霸天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