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2章 忠誠的物件

小說:凡仙逆續 作者:葉yu續

葉楓其實並不傻,他自然知道此刻比賽空間裡面的草木,有些根本就不是洪荒仙域的植物,而是第四維度空間裡面的。而葉楓本可以裝作不知道,之後不懂還裝懂,那麼就可以完美偽裝自己。反正自己臉皮厚,這個才是一個厚臉皮人的正常邏輯。

或許,歐陽川之所以把那些草木摻雜在正常的植物中,那只是因為這些虛無空洞裡面的植物,承載著他計程車兵們的記憶。他懷念那些曾經和自己同生共死、但最終為國捐軀的烈士們吧。

但是葉楓卻還是選擇了將那些第四維度的草木,認說出來,而且為了讓那個歐陽川老將軍相信。葉楓還特意完整地說明了草木的各種方方面面的特性。

作為千年魔王的葉楓,他在第四維度待了很長一段時間,在那個時候,他對第四維度的瞭解比任何一個土著都要清楚,甚至很多時候,連第四維度的領主都要向葉楓魔王這個外來者請教。

所以當葉楓把這些草木特性的方方面面都說出來的時候,由不得歐陽川老將軍不信。因為在歐陽川看來,葉楓小友說出來的東西,有些和自己對於那些草木的推斷是不謀而合的,甚至有些還糾正了自己的推測。畢竟葉楓的是事實陳述,而歐陽川的只是推測。

所以到了後面,歐陽川已經無比地確信,葉楓一定是去過虛無空洞,甚至是去過虛無之地。因此歐陽川決定,只要此件事了,一定要和葉楓“好好聊聊”。畢竟相對於拿人命去摸索虛無空洞,有一張活地圖和沒有活地圖,二者將士的死亡率根本就是天壤之別。甚至於歐陽川老將軍已經決定,為了自己的將士,無論任何手段,都一定要得到“葉楓”。

而這個也正是葉楓的目的。

之所以如此,那是因為歐陽川的性格,葉楓很清楚,歐陽川效忠的是大夏皇朝,並非是大夏皇帝夏無炎,或者說是自己的學生夏以沫。

之所以如此,舉個例子吧,或許你們就能明白了。

那就是于謙,於少保。

于謙,字廷益,號節庵,官至少保,世稱於少保,漢族,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區)人。祖籍考城(今民權縣)。明朝大臣、民族英雄、軍事家、政治家。

永樂十九年(1421年),于謙登進士第。宣德元年(1426年),以御史職隨明宣宗平定漢王朱高煦之亂,因嚴詞斥責朱高煦而受宣宗賞識。後巡撫河南、山西。宣德五年(1430年)又以兵部右侍郎巡撫河南、山西等地。明英宗時,因入京覲見不向權臣王振送禮,遭誣陷下獄,因兩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請而復任。土木之變後,英宗兵敗被俘,他力排南遷之議,堅請固守,升任兵部尚書。明代宗即位,整飭兵備,部署要害,親自督戰,率師二十二萬,列陣北京九門外,抵禦瓦剌大軍。瓦剌太師也先挾英宗逼和,他以"社稷為重,君為輕",不許。也先無隙可乘,被迫釋放英宗。和議後,于謙仍積極備戰,挑選京軍精銳分十團營操練,又遣兵出關屯守,邊境得以安寧。當時朝務繁雜,于謙獨運徵調,合乎機宜。其號令明審,令行政達。他憂國忘身,口不言功,平素儉約,居所僅能遮蔽風雨。但因個性剛直,招致眾人忌恨。

天順元年(1457年),英宗復辟,大將石亨等誣陷於謙謀立襄王之子,致使其含冤遇害。明憲宗時,于謙被複官賜祭,弘治二年(1489年),追諡"肅愍"。明神宗時,改諡"忠肅"。有《於忠肅集》傳世。《明史》稱讚其"忠心義烈,與日月爭光"。他與岳飛、張煌言並稱"西湖三傑"。

于謙被稱為大明朝最後的骨氣,以一己之力為大明續命數百年。而關於謙的死,這和土木堡之變有很大的關係。

公元1449年,英宗皇帝在宦官王振的慫恿下親征,結果居然慘敗,明英宗也被俘虜,後來還被被當做瓦刺的“擋箭牌”,瓦刺軍隊一路南下,面對明英宗,誰也不敢輕舉妄動,只能任他們逼近京城,而明英宗被俘的訊息傳到京城後,也是震驚了朝野上下,面對瓦刺的襲來,不少大臣已經失去信心,提出遷都南京暫時躲避,而這時候宰相於謙站了起來,嚴詞否定了徐有貞南遷的提議。

在他的主張和整頓下,22萬軍隊嚴陣以待,誓於京都共存亡,同時他擁立郕王為帝,如此一來明英宗就不是皇帝,而是太上皇,並且還拒絕了瓦刺議和的要求,官軍也是士氣大增,晚上,明軍發動夜襲直擊瓦刺,斬殺敵軍數百,雖然只是小勝,但好在穩定了軍心。

只是對戰中,明軍能夠看到明英宗正在瓦刺軍中當俘虜,于謙下令進攻的舉措,無疑是把明英宗陷入了險地,而瓦刺很快也意識到,成為俘虜的明英宗作用已經不大,索性就把他放了,看明英宗與新皇之間會如何相處。

皇位這麼重要的位置,說不準又是一場血雨腥風,要是明朝因此生亂,也是瓦刺的又一次機會,不過於謙似乎是意識到瓦刺的算計,於是一回來,就把明英宗監禁了起來,說是為了維護現任皇帝的統治,所以新皇朱祁鈺也沒說什麼,但是讓人無語的是,沒過幾年朱祁鈺就去世了,這皇位還沒坐穩呢人就沒了,而且他的子嗣也還年幼,於是這就給了明英宗重新登基的理由,那麼再次登上皇位的明英宗,會如何對待監禁他的于謙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公元1457年,朱祁鈺病死,石亨等人迎接太上皇明英宗復立,宣諭朝臣以後,立即把于謙等人逮捕入獄,並施加謀反等罪名,開始明英宗其實是有點猶豫的,他心裡清楚,于謙立下的功勞很大,不太好殺他,但這時,徐有貞說到,如果不殺于謙,復辟這件事就成了出師無名,於是明英宗就下定了決心,最終於謙被押到崇文門外被斬決。

而於謙之所以會被處死,主要還是他得罪的人太多了,首先是皇帝明英宗,趁夜晚攻打瓦勒,沒有顧及明英宗的死活,讓明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繼位,明英宗被迫當上了太上皇,被瓦勒放回來之後,于謙監禁於他,這樣的遭遇,換到其他任何一個皇帝身上,想必都是忍不了了。

還有就是,當初徐有貞提議南遷時,被于謙大聲斥責,使其顏面掃地,徐有貞故而懷恨在心,這就有了明英宗猶豫時,徐有貞讓其堅定決心的一幕,而以石亨為首的軍官對於前也不怎麼滿意,石亨曾在與瓦刺的對戰中立下戰功,出於對於謙的敬佩,石亨舉薦于謙的兒子圍觀,沒想到,反被于謙拒絕,弄得石亨很難堪。

後來兩人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多,石亨也越來越討厭于謙,此外,在朝廷中於謙非常能幹,堪稱國家柱石,非其他任何一人可比,這也顯得勳貴集團很無能,於是就遭來了他們的妒恨,封建社會的政治向來是黑暗的,于謙太過正直,又得罪了這麼多人,其結局也註定是悲劇。

而這些都是人性。到了這裡幾乎本就無須再說什麼了。

電視劇《大明風華》中於謙這個角色演的很好,幾乎是歷史上的于謙活過來一般,他有那麼幾段臺詞,剛好體現了于謙的品性,他和歐陽川一樣,忠於的是國家,而不是皇帝。

“俗話說,紅衣官袍是百姓血染,我穿藍,圖個乾淨。

“如果皇上是神,天下就不應該有戰爭,有災荒,如果皇帝什麼都精通,什麼都明瞭,他就不需要有百官,不需要有六部,劉家的漢朝,李家的唐朝,趙家的宋朝,這些都不是一家一姓,得了天下,就自命天子了嗎?他們真的是天子嗎?還不是一樣,亡了國家,苦了百姓,子孫蒙塵染垢,任人欺辱嗎?

“我們為什麼要打這一仗,我們為什麼要保護大明血戰至死,”

“古人說,不爭一世爭百世,而我爭的是萬世之名”

還有很多很多的臺詞,但是這些就已經說明了,人心人性之下,于謙必死的理由。

于謙他有功於江山社稷,但是卻得罪於明英宗。

按理說,在儒家的思想裡面,皇帝就是國家社稷,但是理想是美好的,現實是骨感的。

在皇帝看來,你作為臣子,你要先忠於皇帝,之後才能忠於國家,但是于謙反著來,他忠於國家,之後才輪到忠於有利於國家的皇帝。如果皇帝的存在,有損於國家,他就不會忠於那個皇帝,所以你說,你是那個被于謙“拋棄”的皇帝,

你殺不殺于謙呢?

或許只有如“神”一般的皇帝,才不會殺吧。

但是很可惜,在事關自身利益的時候,歷史上任何所謂的“明君”都只是人。

僅此而已。

喜歡凡仙逆續()凡仙逆續。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