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隱藏的一切

小說:永樂大帝 作者:焚琴煮魚

洪武九年七月,朱元璋以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即將前往封地,便派遣朱棣和秦、晉二王前往“中都”鳳陽,觀摩祖宗肇基之地 ,使他們瞭解明朝的基業由何而興。朝堂上,太監宣讀了聖旨。

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昔我皇祖,肇基鳳陽,開創大明之基。今秦王朱樉、晉王朱棡、燕王朱棣,將赴封地,以承藩王之重任。為使其深明祖宗之德,朕特命朱棣與秦、晉二王,同赴中都鳳陽,觀摩祖宗肇基之地,以知我明朝之基業由何而興。

鳳陽之地,乃我皇祖初創之基,山河壯麗,人文薈萃。望諸王於此,緬懷祖宗之艱苦創業,感念國家之繁榮昌盛。更當以此為鑑,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共策國家之繁榮,永葆大明之昌盛。

特此詔示,咸宜遵奉。

欽此。

聖旨既宣,群臣跪聽。皇帝朱元璋復言曰:“朕定於三日後,偕同三藩親王先行巡視鳳陽,親臨祖陵,視察修繕之進度。茲事體大,朕必親自過目,以安祖宗之靈,亦以彰顯朕之孝誠。

是時,太子朱標監國,李相輔政。凡軍國大事,太子與李相先行商議,共策大計。若有不決之事,再報於朕,朕當裁斷。此朕之託腹,望太子與李相恪盡職守,共維國家之安定,以慰朕心。

朕之決策,已宣示於眾。咸宜遵奉,欽此。”

言畢,群臣齊聲頌曰:“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善長與胡惟庸同在內閣,共理朝政。今年李善長身體欠安,遂將具體事務委於胡惟庸,自己則專注於決斷大事。在應對朱元璋問政時,多以胡惟庸為主答,李善長則附議之,唯遇特別重大之事,方親自解釋或給出意見。然此局面,於三人皆不滿。

朱元璋欲易李善長之位,使胡惟庸繼之,然因劉伯溫新逝,暫無合適之人以制衡。按正史所載,李善長本應回鄉養老,然因朱棣與藍玉之衝突,朱元璋與李善長皆選擇留任。李善長雖欲辭官,然朱元璋挽留之,故留任至今。胡惟庸亦欲李善長去,然不欲其去,因己之班底尚未成熟,尚需時日以培養。

三人皆明此理,然無可奈何,只得勉強支撐。此皆權謀之鬥,非一朝一夕所能解。明朝政壇之風雲變幻,由此可見一斑。

胡惟庸蹙眉問道:“李相,您對皇上此番安排,究竟有何看法?”李善長輕嘆一聲,目光深邃地注視著胡惟庸,緩緩說道:“你還看不出來嗎?皇上意在逐步將權力轉移至你和太子手中,而我不過是個過渡。你遲遲不願表態,無非是想讓我多留些時日,以便你培養自己的勢力。然而,一旦我離去,你仍需面對決斷之責。你若想借他人之口表達己意,卻又不想揹負罵名或承擔責任,此等心思,我豈能不知?”

胡惟庸聞言,面色微變,卻未立即反駁。他心知李善長所言非虛,自己確實存有私心與野心,不願輕易表露立場,更不願輕易承擔責任。他想借李善長之力穩住局面,同時暗中培養自己的勢力,以便在適當的時機取而代之。然而,他也清楚,這樣的做法終非長久之計,必須找到一個合適的時機和方式來展示自己的能力和價值。

胡惟庸沉思片刻,道:“李相,那皇上為何安排三位藩王前往鳳陽呢?”李善長嘆了口氣,解釋道:“皇上意在逐步接管兵權,特別是邊塞地區的。這三位藩王中,唯燕王有獨鎮一方的潛質,但他們都缺乏實際經驗。不經過磨練,他們如何能夠掌軍、處理地方事務呢?如今國家安定,皇上或許有了‘兔死狗烹’的念頭。我年歲已高,希望早日退隱,享受晚年。至於未來,便是你們年輕一代的天下了。”

胡惟庸默然,心中泛起波瀾。他明白李善長的意思,也清楚皇上的意圖。在這個權力旋渦中,他必須更加小心謹慎,以免捲入不必要的紛爭。同時,他也開始思考如何培養自己的勢力,為未來的權力鬥爭做好準備。

兩人之間的對話雖然平和,但卻透露出一種難以言明的緊張感。在這個充滿權謀和利益交織的時代,每個人都必須時刻保持警惕和機警,才能在這個政治舞臺上立足。

在乾清宮的御書房內,朱元璋與太子朱標正在進行一場深刻的對話。朱元璋語重心長地對朱標說:“標兒,這是你次監國,雖然你年紀尚輕,但你必須逐漸涉足政務,樹立起你的威信。你要記住,作為未來的皇帝,你必須有自己的決斷力和影響力。”

他頓了一頓,繼續道:“在處理政務時,你要多問、多聽、多想。李善長和胡惟庸二人都是經驗豐富的老臣,他們在大事上不會亂來。但你要記住,涉及官員的提拔和調動,一律不準擅自決定。必須等我回京後再議。這是為了防止權力過度集中,也是為了保護你自己。”

朱元璋的目光中透露出深深的期許:“標兒,你可以從奏摺中掘一些你認為有潛力的文官,作為你的儲備人才。下次朝會時,你可以提議他們的調動和晉升。這樣既能鍛鍊你的眼光,也能逐漸建立起你的太子班底。”

他拍了拍朱標的肩膀,嘆道:“至於武將方面,我們只能等待。等待新生代將領的湧現。這是國家的未來,也是你的未來。”

朱標深深地作了一揖,鄭重地說:“兒臣明白了,父皇的教誨兒臣銘記在心。兒臣一定不負父皇所望,努力做好監國之職。”

在燕王府與福記錢莊之間,一條隱秘的地下通道早已建立,通向王府深處的密室。這個密室的入口巧妙地隱藏在門房老者的屋內,而這位老者與朱棣之間,卻有一段深厚的淵源。

老者曾是一名童生,識字知書,但在前元時期,他遭遇了困境,流落到了金陵。在金陵的街頭巷尾,他靠著來福麵攤的一碗麵艱難求生。當他得知這碗麵的錢是由朱棣預付的時,他對朱棣的感激之情如滔滔江水,連綿不絕。

為了報答這份恩情,老者在福記糕點店成立後,主動請纓,擔任了看火的職務。雖然這份工作看似簡單,但需要極大的耐心和細心,因為火勢不能大也不能小,必須保持適中。老者雖然識字有學問,但他毫無怨言,默默守護著那團火焰,如同守護著自己的感恩之心。

當朱棣開設燕王府時,老者再次主動請戰,擔任了門房的工作。在古代,貴族府邸的正門往往緊閉,僕人和貨物進出多從側門或後門通行。門則更為莊重,只有在紅白喜事、重要客人或聖旨到達等特殊場合才會開啟。這種習慣,也體現了古人對於隱私和安全的重視。而門房則是府邸與外界的一道重要關口,老者在這裡,既是守護者,也是資訊傳遞者。

每當夜幕降臨,亥時之後,老者會關閉門房,回到自己的屋內休息。離開屋內時,他會把門上鎖,他的屋內就是一個大衣櫃,大衣櫃是上了鎖的, 只有朱棣需要去密室的時候才開啟。因為裡面就是入口。而到了第二天清晨,他又會準時起床,開啟側門,迎接新的一天。離開屋的時候,他會鎖門,任何人都不得進。櫃子鑰匙被他捆在自己的手上,你除非把他的手給砍了,否則是無法拿到鑰匙的。大

如今,燕王府的密室已經建立,而老者的作用也變得更加重要。他不僅是朱棣的僕人,更是王府安全的守護者。他的存在,讓燕王府更加神秘而深邃。

這一夜,密室裡,聚集了朱棣、徐妙雲、來福、德海、劉五、春梅、許松(推薦去北方的教喻之一。他是作為北方的代表。他同樣時受恩於朱棣,因為來福按照朱棣的意思資助這些讀書人。最終當上了教喻。此次回來述職並參加重要的事情)、也是來拜訪燕王殿下。

朱棣在聽完許松對北方的詳細介紹以及他關於如何推進教化的策略後,表現出了深深的讚賞與認可。他對許松的辛勤付出和努力給予了高度評價,認為許松對大明北方的瞭解與洞見,對推進教化事業的熱情與執著,都是大明官員的楷模。

朱棣不僅表達了對許松的欣賞,更是藉此機會重申了大明對蒙元蠻夷的仇恨與決心。他強調,大明作為華夏正統,有責任也有義務驅逐外族殘餘勢力,維護國家的統一與尊嚴。這種仇恨與決心,不僅體現在對外族的軍事打擊上,更體現在對內政的治理與展上。

朱棣對許松寄予了殷切的期望。他勉勵許松要深入北方,紮根基層,深入瞭解北方的風土人情和社會狀況。透過培養優秀的北方士子,推動科舉制度的深入實施,為大明選拔更多有才能、有德行的官員。他希望這些北方士子能夠在科舉中脫穎而出,出人頭地,最終回到家鄉,用自己的知識和才能為北方的建設與展貢獻力量。

朱棣對許松說:“我希望在我藩王就國之時,北方能夠人才濟濟,這些優秀的官員能夠真心實意地為家鄉父老謀福祉,讓每個人都能夠吃飽穿暖,過上安定的生活。”

這番話中,朱棣不僅表達了對許松的深切期望,更是對北方未來的展望和規劃。他希望透過許松等有志之士的努力,培養出一批批優秀的官員,他們不僅要有才幹和能力,更要有情懷和擔當,真心為家鄉人民的福祉而努力。

朱棣的這番話也反映了他對北方民生的深切關心。他希望北方人民能夠過上安居樂業的生活,不再受飢寒之苦。這既是他作為大明藩王的職責所在,也是他作為華夏子孫對家鄉人民的深情厚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