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南北分榜

小說:永樂大帝 作者:焚琴煮魚

劉三吾在胡惟庸走後,也覺得不妥,他內心是牴觸平衡的,但是也希望給北方士子一個機會,他寫了個帖子給負責再次審卷的上一屆狀元張信,他的意思是讓張信秉持公心,嚴加稽核。做到毫無遺漏,不讓士子寒心!儘量做到人才他的本意是希望張信好好看看有沒有挖掘的可能性。如果能夠挖掘一個兩個最好。也算有交代了!

張信,南方士子中的傑出人物。年紀輕輕就中了狀元,與劉三吾一樣沉浸於學識,不受外界人情干擾,他對北方士子更是看不上眼。在接到劉三吾的信後,他誤認為劉三吾要自己嚴加審查。所以採取了更為嚴格的審查措施。只要是字跡有問題的一律不錄,措辭不精細的一律不錄,詞句不優美的不錄,與聖人之道有別的,而且只要有錯皆罷黜!北方人不說。一些偏北的南方人因為觀念和風格趨近於北方的一律都被罷黜。

次日,養心殿中,臣張信參見陛下、太子!”只見張信進到大殿後,也立刻向朱元璋和朱標行禮道,不愧是年輕的狀元。禮數上挑不出半分的毛病。

“不必多禮,朕讓你們重新審閱卷,可有新結果了?”朱元璋臉色不太好的問道。

“啟稟皇上,臣等重新閱卷之後,現之前的錄取名單有點問題,部分南方士子確實不應該上榜。但是北方舉子的試卷,我們審閱之後卻現文理不通,甚至有犯聖人禁忌之語,實在無法入眼,所以臣等決定維持原來的榜單名單中南方大部分人,有些南方的都被罷黜。至於北方士子,實在無法錄取!”只見張信一臉正色的回答道。彷彿自己做了多麼一件道德典範的事情。

“去你媽的!老子讓你們仔細稽核。參照洪武四年來錄取北方舉子,你們卻連一個都沒有增錄嗎?還罷黜了一部分南方的,”朱元璋聽到這裡也氣的一拍桌子怒道,整個人也一下子站了起來。他想立馬把胡惟庸或者劉三吾給殺了,這兩人還能不能理解自己的意思,自己把底線都放寬了

朱標接過名單,掃了一眼,現原本一些偏向北方計程車子名字已經被剔除。他的嘴角勾起一絲冷笑,這份名單顯然沒有如他所願。他將名單遞給父皇朱元璋,目光轉向張信,語氣中帶著幾分質問:“為什麼一些上榜的偏北士子都被去掉了?”

張信低著頭,恭敬地回答道:“回稟太子殿下,這些士子雖然在科舉考試中表現不俗,但經過我們嚴加稽核,現他們的學問風格與北方計程車子十分相近。他們的回答和論述,並沒有完全遵循聖人的教導,有些理解甚至偏離了儒家經典的本意,相差甚遠。因此,我們決定將他們從名單中剔除,以確保錄取計程車子都是真正精通聖人之道的人才。”

“放你孃的狗屁。”朱元璋又忍不住罵髒話了,你這是取士嗎?你這是以學術風格來取士了!你把老子的科舉當什麼了?

然而死到臨頭的張信卻還不自知,反而擺出一副鐵骨錚錚的諫臣模樣道:“陛下,非是臣等不願意錄取北方士子,而是科舉自有科舉的規矩,一切都以才學為準,這些人才疏學淺,所作文章根本不堪入目,若是臣將他們列到榜上,恐怕有違聖人的教誨!

“哈哈哈哈~,好一個聖人的教誨!”老朱怒極而笑,,只見他伸手從懷裡掏出一份文書,臉色也忽然變得嚴肅起來讀道,劉三吾與胡惟庸密談後,劉三吾派僕人到侍讀張信府上,將一封書信交給張信!”

張信說:“這沒有什麼。是劉主考叮囑臣下要更為嚴加稽核,給天下士子一個交代,不違聖人教誨!確保聖人的教化。

張信,你可知罪!”朱元璋雷霆震怒,在大殿之上厲聲斥責,張信匍匐在地、瑟瑟抖:“臣,不知何罪?”,“劉三吾年邁迂腐!”朱元璋繼續罵道:“你年紀輕輕,竟也迂腐不堪,朕以為你能領會朕之心意,把壞事變成好事,想不到如此愚魯,事已至此,朕能容你,那殿外的北方學子能容你嗎?朕的天下能容你嗎?來人啊,押入天牢。

為什麼朱元璋會得到劉三吾的信,因為姚廣孝派到錦衣衛的臥底將這件事稟報給了錦衣衛指揮使,指揮使命其在一早就去抄了出來,然後將其交給了朱元璋,朱元璋看了後決定看張信如何做?然後再定性!但是沒有想到張信是誤解了意思,而且完全是下狠手收拾與學術異議的人。

訊息傳出,在京的北方考生一片譁然,這個結論讓他們徹底憤怒,他們在貢院和衙門聚眾,還聯絡更多的北方學子進京,不僅認為劉三吾有問題,還認為侍讀張信不僅有偏袒南方學子之嫌還打壓異端!

這個訊息如一陣旋風般迅傳遍了京城,引起了軒然大波。劉三吾給張信的信件內容被洩露出去,稱他要求採取更為嚴格的稽核標準,而張信居然真的聽從了,導致偏北計程車子再次被罷黜。這一舉動徹底激怒了北方士子,他們群情激動,紛紛表示不滿和抗議。

朝中許多北方籍的官員也感到人人自危,他們擔心這是朝廷對北方人的打壓和驅逐。於是,這些官員紛紛前往胡惟庸的府邸,希望能從他那裡得到明確的解釋和安撫。

胡惟庸面對這些焦急的官員,連連解釋,強調朝廷絕無驅逐北方官員、打壓北方人的意圖。他深知這一事件對朝廷和國家的穩定造成了嚴重影響,因此竭盡全力進行解釋和安撫。

然而,這些解釋和安撫並不能完全消除北方士子和官員們的不滿和擔憂。他們仍然堅持認為,這是朝廷對北方人的不公平對待,是對他們文化和才能的否定。因此,他們決定聯合起來,採取更為激烈的行動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和抗議。

這場由科舉考試引的風波越演越烈,不僅牽動著無數士子的心,也考驗著朝廷的智慧和決策能力。朱元璋作為開國之君,面臨著如何平衡南北矛盾、維護國家穩定的重大挑戰。

朱元璋作為開國之君,雖然以鐵血手段著稱,但他也深知穩定國家的重要性。面對群情洶湧的情況,他不可能輕易大開殺戒,更何況這涉及到南北之間的對立和文化差異。

在古代,由於交通不便和資訊交流緩慢,南北之間的風俗差異確實更加明顯。這種差異不僅體現在日常生活習慣上,還深入到文學風氣中。北方學子因為長期飽受戰亂之苦,他們的文學風格更趨於思考和現實,作品中充滿了對家國情懷的反思和對儒家學說的質疑。而南方相對安定,經濟繁榮,文學則更趨近於抒情,對儒學經典有著幾乎病態的執著。

朱元璋明白,這種文化差異是南北之間長期形成的,不能簡單地用對錯來衡量。因此,在處理南北對立問題時,他採取了更加謹慎和包容的態度。他鼓勵南北之間的文化交流和理解,希望透過這種方式來彌合南北之間的裂痕。同時,他也注重選拔人才時不拘一格,不論南北,只看才能和品德。

但是如今看來,這批南方的文官集團,尤其是翰林清談的這一批人已經是到了宣揚其所謂的普世價值是無可救藥的地步。劉三吾尚能保持清醒,但是一些人卻藉此想固化學術方向。打壓異己,本來北方的文化水平就不高,再加之預設的南方學派的標準。能夠有上榜的就怪了,這一點是許松之前就和朱棣交流過的。

朱元璋也不廢話。直接將劉三吾免職,趕回老家去做學問,至於參與閱卷的經辦人,包括張信一個不留,全部殺掉。罪名就是科舉舞弊。二十餘名官員凌遲,數十名官員被充軍配,

六月,京城的氣氛異常緊張。朱元璋親自出馬,對士子們進行了策問。最終,他欽點了韓克忠為狀元,王恕為榜眼,焦勝為探花,這一榜單因此被稱為“夏榜”。令人矚目的是,所錄取的六十一名進士全都是北方人,因此這屆榜單又被稱作“北榜”。

這一訊息傳回北平,布政使的臉上洋溢著無法掩飾的喜悅。這不僅是許松的功績,更是他治理有方的明證。這麼多人被錄為進士,無疑證明了北平的文教興盛。家族的族長們和學子們都開始憧憬著下一屆科舉的到來,希望自己的家族或自己能夠成為其中的一員。

而在北平的朱棣也得到了這一訊息。他的社會調查部暗衛的情報網路再次揮了巨大作用,為他提供了詳盡的情報。這次小小的試驗不僅證明了社會調查部的能力,也讓朱棣看到了其中蘊含的巨大潛力。此次科舉風波能夠鬧得如此之大,幾乎可以說是社會調查部在背後一手推動的。

朱棣對劉三吾產生了深深的忌憚。他認為劉三吾對藩王抱有偏見,這對他未來的計劃極為不利。因此,他決定將劉三吾趕下臺,以消除這一潛在的威脅。朱棣的決策果斷而迅,他很快就採取了行動,將劉三吾從重要的職位上趕了下來。這有利於他在北方推動自己的觀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