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章 文官集團的反抗(2 / 2)

但大明亡了嗎?

百姓真就活不下去了嗎?”

于謙啞口無言,拱手道,“請尚書賜教。”

“大明有錢!”李青道,“大明的錢,都是從富紳身上剝削來的,而官員大多出身世家,這就造成了君臣不合。”

“可這……和出征有關係嗎?”

“當然有。”李青嘆道,“官紳不服管,定然會製造混亂,逼皇上讓步,燒織造局、燒三大殿、通運河受阻、唐賽兒起義……都出自官紳手筆;

這些人的能量太大了,若不及時遏制,大明將禍亂四起;

若想讓官紳不鬧騰,只有控制軍隊,透過控制軍隊集權,從而掌控局勢;

其實,隨著皇上上了歲數,他的權威已經大不如前,說話也不怎麼好使了。”

于謙訥訥道,“這……不至於吧?”

“以後你就會明白。”李青苦笑,“皇帝並非你想象的一言九鼎,那些言辭尖銳諫言的臣子,也並非都是忠君之人,大多時候,不過為了利益罷了。”

于謙還是不信,李青也沒再解釋,這些個事兒,等他在官場待上兩年,就都明白了。

……

根本沒用兩年,僅過一日,于謙就見識到了文官集團的力量。

吏部、刑部、工部、戶部四位尚書,八位侍郎;翰林學士、都察院都御史、內閣、言官……烏泱泱跪宮門。

求皇帝以民為重,以民為本,放棄親征。

若沒有李青那一番話,于謙會覺得,他們這是赤膽忠心,為了天下百姓著想。

但現在……他多少有些懷疑這群人的真實目的。

君臣不合,皇上欲透過控制軍隊,從而控制朝局……于謙想起李青的話,又看了眼長跪不起的官員,心道:“這些人如此,會不會就是為了不讓皇帝控制軍隊,從而削弱皇權呢?”

但群臣個個赤膽忠心,一臉光偉正,于謙又覺得自己把同僚想得太不堪了。

再看看吧……于謙這麼想著,並未參與進去。

~

群臣長跪不起,表示:為了大明,為了江山社稷,皇上若不收回成命,臣就跪死在這兒。

朱棣表示:那你們就跪死好了。

但群臣也不是善茬,當即揚文官老傳統。

——罵皇帝!

山.東為何農民起義?

百姓對你暴政的反抗!

太祖為何降雷霆示警?

是對你遷都不滿!

韃靼為何前來寇邊?

是你將京都設在險地的後果!

總而言之,言而總之,都是皇帝你的錯,都是遷都惹的禍……

群臣慷慨陳詞,尤其是言官,一個個唾沫橫飛,把朱棣罵的啥也不是。

有本事你就打死我,反正我也能落個好名聲,只要你不怕留下惡名,儘管動手好了……這是他們的心理寫照。

自唐以後,漢人皇帝就沒有不捱罵的,尤其是宋太祖之後,皇帝捱罵更是常態。

因為,這位仁兄立了個規矩:不可殺上諫臣子,尤其是言官,殺之不詳!

當然,他本意是好的,讓皇帝廣納諫言,但這也成了言官有恃無恐的依仗。

連老朱都捱過言官罵,可想這群人有多猖狂。

朱元璋殺官不少,卻很少殺言官,即便殺,也都是找其他理由,而不是因為捱了罵就殺。

這也是他們的底氣所在!

更何況法不責眾,一眾尚書、侍郎都在罵,你還能全殺了?

確實不能。

朱棣儘管很氣,但也知道輕重,如今局勢不穩,若再把文官一窩端了,只怕真要亂起來了。

他打破過規則,也嚐到了打破規則的惡果,更是知道,把這些尚書、侍郎、郎中、御史……全部砍了的後果。

不過,朱棣也不是毫無辦法。

以怠慢政務之罪,扣除了所有跪宮門官員一個月的俸祿,並表示:一日不去處理政務,扣除一個月的俸祿!

你們不是說,國庫沒錢嗎?

那好,俸祿也別領了,看看誰先頂不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