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八章 後方發展

小說:極品太子 作者:寒塘鴉影

把杜預等人搞定之後,劉封才鬆了一口氣,集合選拔的將士往涼州出,他不知道的是,杜預等人後來聽到荀方講述他在書房的反映之時,著實讓這三個年輕人聳然動容。

整個涼州和雍州的展,以天水、金城、槐裡、上圭、陳倉、長安等地為重點之地,都設定有民屯和軍屯組織,各有農夫三千到五千人不等,其中上圭和長安為主要軍屯基地。

同時興京兆、天水、南安鹽池,這方面的收入第一年全部用於屯田,第二年開始才用來充實軍備,陳倉和郿城一帶的煤礦也現了好幾處,這對冶煉技術有極大的提高,兵器裝備更加精良。

同時將在益州主持興修水利的諸葛均調到陳倉,以渭水和涇河為主要水利通道,開渠引水,打通涼州和雍州之間的水路,近三年的時間,陳倉至長安一片平坦之地,開拓良田三千餘頃,陳倉已經成為西部的倉廩。

涼州的主要兵力集中在武威和金城,共有精兵八萬,預備役五萬,加上五萬西涼鐵騎,不但將羌人震懾得服服帖帖,就連西域的大宛、月氏、樓蘭等國都遣使來進貢,並且宣告斷了與魏國的外交。

而在長安,由魏延統領的長安守軍則達到了二十五萬之多,其中十萬騎兵有三萬是匈奴突騎兵,可以和西涼鐵騎相媲美的騎兵精銳,而魏延訓練的步兵也絲毫不弱,精銳可以和陳到的白毦兵一較高低。

益州已經成為蜀漢的大後方,每個季度都會有錢糧和徵召的新兵送到漢中、長安和江陵三個地方,為前線戰爭提供儲備。

三年一度的文武大比還在進行,自從魏國陳群提出九品中正制之後,劉封結合後代的科舉制對大漢的選拔重新做了部署,將科舉制的部分建議命人寫信告知諸葛亮,讓他指定出一套更客觀、系統、健全的人才選拔機制。

漢代的察舉制由地方郡守或者此事在轄區內考察、選取人才並推薦給上級或中央,經過試用考核再任命官職,選才之權集中在皇帝、中央和地方***之手。

這就是漢代士族眾多的原因,汝袁家四世三公,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導致平民寒士的優秀人才被拒之門外,漢末更是任人唯親,由權門勢家把持察舉,弊病百出,察舉制度其實已經名存實亡。

九品中正制在這時代並不是這個叫法,只是劉封自己知道而已,是魏文帝曹丕為了拉攏士族而採納陳群的意見,也是對曹操唯才是舉用人政策的繼承。

中正是由有名望的推薦官,人才的等級由他們評定,一般是二品官員,而二品又有參預中正推舉之權,而獲得二品者幾乎全部是門閥世族,這直接導致閥世族就完全把持了官吏選拔之權。

大小中正官均被各個州郡的“著姓士族”所壟斷,劉封很清楚到了西晉時期,在評定品級時,這些中正偏袒士族人物,九品的劃分,已經背離了“不計門第”的原則。

在中正品第過程中,才德標準逐漸被忽視,家世則越來越重要,甚至成為唯一的標準,最終形成了“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的門閥士族壟斷政權的局面。

這個巨大的弊端,是劉封不想看到的,科舉制正好能夠彌補這個缺憾,也能讓更多的寒門弟子有出頭的機會,是將現行的文武大比進行系統化的規劃和考核,有了文武大比做鋪墊,科舉制的提出,諸葛亮等人都大為贊同。

當然劉封只是提出了自己的想法,給了他們思路,至於具體如何操作,自有蔣琬、費禕等人討論制定,細節的東西他完全不想參與。

穿越到三國亂世轉眼已經快過去十年,局勢還處於三足鼎立,劉封深知打仗除了錢糧之外,人口更是重中之重,便想到了後世偉人的一個政策,鼓勵展人口,只要生一個小孩,不論男女,都不住五十旦糧食,同時免除第一年的賦稅。

()

之所以這麼晚才提出展人口和科舉制度,是因為漢代時期,讀書人還少之又少,這幾年才在劉封和諸葛亮的主持之下興辦學庠,有了這些大量的讀書人培養出來,才有施行科舉制的可能,要不然斗大的字不識一個,還何談考試?.

興修水利、展屯田、西域商道、人口教育等等,劉封只是按照實際情況提出可行性的建議,自有諸葛亮會安排合適的人去實施,現在正是人才匱乏的時候,荀顗、杜預、裴秀等人的到來,簡直是雪中送炭,尤其是還是能夠獨當一面的人才,劉封怎能不下點血本留住他們?

等這三人穩定下來之後,他才開始實施自己的下一步計劃,將目光瞄向了魏國的大後方,上郡和西河郡。

諸葛亮和關羽聯手取下柴桑、廬陵兩郡,急需良將把守,諸葛亮還要回去主持朝政,不能長留在荊州,劉封便把姜維派到柴桑去了。

讓他幫助諸葛亮的同時,也能多跟著學些本事,有姜維在柴桑,加上李嚴等人,應該能夠擋住吳軍的攻擊。

而且現在的諸葛亮比歷史上已經多活了好幾年,誰知道會不會哪天真的病逝了,姜維學了半吊子本事,那可就虧大了。

兩人在長安道別之後,劉封以巡查之名帶著趙廣等人來到陳倉,趙雲突襲上庸的訊息也傳來,眾人都很高興,徐晃一死,不知道會派誰來鎮守南陽。

聽說趙雲受傷,趙廣很是擔憂,不過有趙統追隨左右,趙廣倒也沒有太著急,執意跟著劉封出征。

上庸丟失,對魏國整個戰略部署來講其實並無大礙,上庸在眼前的局勢來講算不得要地,有新野和宛城相互牽制,就算蜀軍想要北進,也十分艱難。

這一戰最讓人熱議的,反而不是趙雲和徐晃的驚天一戰,而是公孫勝一怒射殺徐晃的連弩。

一箭之怒,八矢齊出,刺穿大將鎧甲,擊碎護心鏡,那是何等的威力?

從此之後,大家對蜀軍的連弩又有了新的評估,而且一次性射這麼多箭矢,威力著實驚人。

劉封慨然嘆道:“這可真是天意啊!”

記得徐晃在歷史上也是在攻打上庸的時候,不知道被誰給一箭射死,命運竟然如此相似。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