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卷舒風雲,思接千載(上)(1 / 2)

小說:一劍吞鴻 作者:曹家大官人

如今的大漢帝國,坐擁千萬裡疆土。

廣袤深邃的國土上,青山連著青山,層疊連綿;草原接著草原,綠草如茵,眼望不穿;一片挨著一片的金黃谷田,沒有一塊兒荒蕪的禿地,雞鳴狗吠之聲和縷縷炊煙在帝國四野時常冒出,可以說,如今的大漢帝國雖有內憂外患,但確實是自三皇五帝以來,華夏民族正在經歷的、最為鼎盛的一個黃金時代。

不過,土地一多、民眾一多,思想就多了,剪不斷理還亂的事兒,也就變多了。

就有如今夜東宮的秘密會晤,五六個人,六七十個想法,七八百個心眼子,最後,出兵滅國高句麗,成為所有人不同想法中的共同點,也為今夜之事,完完整整地劃上了一個句號。

......

長安城中。

就在劉淮等人議事之際,星燈遍地的文通館內,一位姓劉的老頭兒徹夜未眠,他抱心守定與寒月形影相弔,觀了一夜的星象,正準備返回館內休息。

......

文通館與文成館、武通館、武備館,隸屬於大漢京畿十二卿中的宗正府,四座書館的藏書,囊括了從古至今十之八九的先賢典籍,因其巨大無比的藏書量,這四座書館,被世人合併稱為‘帝國明珠’。

宗正府文通館、文成館、武通館、武備館作為收藏天下孤本殘卷的帝國四館,其收藏內容,可謂各有春秋。

文成館主要收藏曆代野史、百家學說、民間雜談和重要的研究成果;

武通館主要收藏曆代兵法大家著作、山川地圖、戰陣、兵器樣本;

武備館主要收藏江湖秘籍、門派詳解,更新長生境界以上高手名錄;

文通館則主收藏曆代正史、人物列傳,皇室奏章、詔書和年曆。

四大館主都是精彩豔豔之輩,當代文成館館主是劉彥的二師父沈瓊,而文通館館主,則是眼前這位穿著破破爛爛、頭上僅剩了幾根毛的劉老頭兒。

此刻,他觀了一夜的星象,十分睏倦,衣衫和頭都很繚亂,更顯得劉老頭兒有些邋遢了。

......

時光的年輪從不停轉,皇宮裡的人一茬接著一茬的不停輪換,只有劉老頭兒依然堅挺在文通館,幾十年如一日,從未變過。

據說,到如今,已經沒人知道劉老頭兒侍奉過幾任帝王,也已經沒人說得清楚姓劉的老頭兒是什麼時候在文成館的紮根,也沒人說得清楚這姓劉的老頭兒到底叫什麼,年代太過久遠,大家只知道,他姓劉。

傳說,蜀漢牙門將向寵麾下一員的偏將名為劉詡,原本是個默默無聞偏將。後來,諸葛亮北上漢中,臨行前上《出師表》,其中提到‘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

約莫在向寵被提拔為中領軍後,這位名叫劉詡的偏將被擢升為牙門將,時值漢嘉郡地區蠻夷生叛亂,劉禪命劉詡率軍前往平定,漢嘉之戰中,劉詡每戰必先,在他的身先士卒之下,蠻夷叛亂很快就被平定,有力保障了蜀漢的大後方穩定,而這位劉詡,卻身負重傷,不省人事。

戰後,劉詡再也沒有出現過軍旅之中,那時的宮中有人稱在文通館見到過劉詡,因這一句傳言,後世有很多人都認為,劉老頭兒就是當年的劉詡將軍。

不過,這個說法,也有很多人並不認同,疑點有二:第一,根據從戰場上和劉詡將軍一起退下來計程車兵們說,劉詡將軍身中數箭,前胸後背已經被砍成了肉泥,還沒有走到成都,便已經氣若游絲了,根據這個疑點,劉詡將軍很可能在回到成都後便已經氣絕身亡。

第二,劉詡將軍當時上有老下有小,怎能在傷重痊癒後拋妻棄子在文通館修身養性呢?

倒是第二種說法,在民間頗有信服度。

宮內一些愛嚼舌根的常侍們經常在私下裡說,這劉老頭兒原是孝仁帝劉禪時期少府麾下的一名四百石尚書丞,在大漢帝國重新一統後,文武英才濟濟一堂,當時政治清明,還是青年的劉老頭兒自覺官場無望又無趣,便到文通館過起了半官半隱的學讀生活。

時光如水,轉眼百年,孝仁帝走了,神武帝走了,新帝劉彥也已到了大衍之年,但這劉老頭兒還是活蹦亂跳,一頓能吃三碗飯,很多宮裡的老人兒都說,照此下去,這劉老頭兒很可能在百年之內化身成聖。

不過,這都是一些宮廷傳言罷了,半真半假,各位看官自悟吧。

書歸正傳。

文通館比起其餘三館,要高出來許多,高出來的部分日日夜夜燈火不斷,劉老頭兒平時起居生活在此,學思踐悟在此,觀星占卜也在此。

每隔幾日,這位集百家之大成的劉老頭兒,便要登臨文通館樓頂,觀星一番,一來推演天下大勢,也好稟報劉彥盡一份臣子本分,二來清心寡慾一夜,以正修道之心。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