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三章 義利之辨(2 / 2)

小說:寒門崛起 作者:朱郎才盡

可以說,朱平安以一己之力幾乎得罪了小半個官場。

當然,當聽說朱平安自己也被罰銀時,眾多官員稍稍出了心裡的一口惡氣,活該,自作自受了吧。後面聽到朱平安被罰破產被迫去經商時,心裡面更是一陣舒爽。

當得知,朱平安經商做的還是臊臭的豬下水生意時,更是忍不住嘲笑不已。

狀元郎乃是讀書人中的佼佼者,千軍萬馬之中一馬當先過了科舉的獨木橋,好比是鯉魚躍了龍門,結果你躍了龍門後去折騰豬下水去了。

這不是笑話嗎!

“不可以偏概全。夫商與士異術而同心,故善商者,處財貨之場而修高明之行,是故雖利而不汙。”

朱平安拱手,淡淡的回道。

雖然商人和士人的謀生的方法不同,但是內心都是一樣的。善於經商的人,雖然在商海里泛舟,但是道德修養一樣是高尚的,就像荷花出淤泥而不染一樣,雖然商人求利,但是一樣可以高尚。

“子曰:君子喻於義,小人喻於利;孟子云:苟為後義而先利,不奪不厭;荀子言:為事利,爭貨財,唯利之見,是賈盜之勇也。子厚汝所言之四民不分貴賤是何人所言?”

又有官員起身加入到駁斥朱平安的行列,直言朱平安所言無理無據,乃是個人狡辯。

“陽明先生所言。”朱平安回道。

“陽明先生?”眾人一怔。

王陽明在明朝可以說是一個傳奇,傳奇的人生,傳奇的能力,以及不下予朱熹的影響力。

“是的。陽明先生的‘格物致良知’學問宗旨,相信諸位大人都知道。所謂‘格物致良知’,說的是每個人心中都有良知,也就是說不論你做什麼,不論你是士還是農工商,心中都有良知,透過格物就可致良知。也是因此,陽明先生言‘滿街都是聖人’,且還強調了商人亦可為聖為賢,其言‘雖終日作買賣,不害其為聖為賢’。既然,士農工商皆可為聖,又何來高低貴賤之分。”

朱平安環視了眾人一眼,不急不緩將王陽明的格物致良知一論搬了出來。

拉大旗作虎皮,效果還是有的。

眾人在朱平安搬出王陽明的格物致良知後,短時間內沒想出怎麼反駁朱平安。

等他們想出如何反駁朱平安的時候,卻現朱平安早已拱手離去了。

看到的只有朱平安的背影,等朱平安的背影消失在轉角後,眾人不由低聲嘲諷了起來。

“哼,一派胡言,曲解陽明先生本意。”

“就是。”

“鼓吹什麼士農工商平等,你一個做豬下水的,就是商人也不齒他吧。”

“呵呵,我看他是讀書讀傻了,經商就經商,去做什麼豬下水生意。豬下水這等低賤之物,那個會吃。看吧,等他朱記開張後,有他哭的時候。”

“哈哈哈,怕是開張沒多久就要關張了......”

“哈哈哈,言之有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