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內相和外相的談判(3 / 3)

小說:大明第一貢生 作者:一語不語

大明後軍都督府,主要統轄京師到山西、宣府各處的衛所軍務等事。

讓張周當這個職位,看起來是不授以實缺的,但其實皇帝是想借此告訴近京師各鎮衛所的人,張秉寬是朕的心腹大臣,他負責京師周遭都司、行都司各衛所的軍務,隨時可以調遣他領兵上陣。

李東陽道:“若以兵部郎中兼領都督府都督同知的職位,只怕是……於理不合。”

文武職一肩挑,相當於張周既當調兵的又當統兵的,還自己當裁判,如此一來大明將統兵和調兵的許可權分開,其意義都被張周破壞。

蕭敬沒說什麼。

一旁的戴義開口道:“所以陛下才派咱家等人,與諸位閣老一併商議,看是否可開此先河,陛下也言明,所掛之職位除翰林侍講職位是為實缺授予之外,其餘職位皆都領職而不入公堂,在職而不管公廨事,一切都只是為了方便排程。若是三位閣老覺得不妥,或許陛下也只能讓張先生晉升為侯。”

a或者b。

現在皇帝的意思,是讓內閣三人,替朝中文武大臣來選。

a就是晉升張周為侯爵,並給予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的職位,很可能還會給予帶兵的實權,讓張周“霍霍”都督府。

b是讓張周繼續當文官,主職是翰林侍講,可能會掛個詹事府左右春坊諭德或者中允之類的官職,教導太子,同時給予兵部武庫清吏司郎中的兼職,方便督造火炮,同時武職那邊掛後軍都督府都督同知的虛銜。

聽起來b的職位太寬泛,不好控制。

但說到底,如果選了b,那張周還是文臣,還在內閣三人的“掌控”之下,更重要的是張周的職權會大大降低。

內閣三人不由面面相覷。

他們很清楚。

看起來不好選擇,兩邊都不想選,但其實有第二種選項,已是“萬幸”。

按照一般道理來說,或者說換了一般人得到張周的功勞,直接選a就行,也沒有選b的困擾。

正因為張周是大明新科狀元,考中狀元才不過半個月時間,再加上張周還有心來當文官……這點很重要,也跟張周表現出卓越的為人師表能力有關,讓皇帝覺得太子的課業少不了張周的教導,這才有了b這個選項。

“留在翰苑,是好事。”劉健也不用跟李東陽和謝遷商量。

他可以直接代表三人,甚至是代表朝中文臣做決定。

武勳大概也要為劉健的英明決定而歡呼……

還是劉閣老您深明大義,知道我們雖然推崇張秉寬,但也不想讓他來禍害都督府,若他進了都督府拿了實缺,以後陛下在都督府只知道有張周而不知道有我們,而且我們跟張秉寬形成了直接的競爭關係。

就好像王威寧一樣……還是當兵部尚書的王威寧是我們所推崇的王威寧,若是他當了威寧侯……

最好還是死得遠遠的。

戴義笑道:“那劉閣老是同意,讓張先生繼續留在翰苑,並給予先前所說的職位?或者在其中,會有少許的變化,多是晉升之舉,若是到來日朝堂上再反對的話……”

“不會!”

劉健也明說了。

既然現在同意了,明天我們就會照這個說,就算有人不識相出來反對,我們也能利用內閣大臣的身份給他懟回去。

談判嘛。

最講求的就是說到做到,但也請陛下別亂來,說好就這些職位,別加得太狠就行。

戴義道:“話雖如此,但還是要提醒三位閣老,若是陛下明日在朝堂上,提出要再將張先生此戰的功勞給記下……放心,不為文職的晉升,只為將來賜給其爵位,也還請三位閣老不要反對才好。”

別看選了b沒有選a,但偏頭關戰事結束之後,記賬的規則仍舊在。

皇帝現在的說辭,是說太子尚且年少,要等太子學業有成之後,再把張周委以重任。

但內閣三人知道,其實就是皇帝自己捨不得把張周調遣到別處,時刻想跟張周探討事情,留張周在翰林院當顧問,比直接塞進都督府領實缺更方便。

這次劉健稍微有了猶豫。

現在妥協,讓張周仍舊當文臣,卻還阻攔不了張周未來晉升爵位,劉健能感覺到他自己這邊很被動。

因為等將來太子學業有成時,很可能他劉健等人都已經退下去,誰敢保證到時的內閣和朝中大臣,還有能力限制張周的崛起?

更可甚的是一種結果……

那就是張周自己從翰林院晉升高位,自己爬上翰林學士甚至是入閣了……

以目前皇帝對張周的信任來看,這似乎是時間早晚的事情,到時張周自己成了文官翹楚,指望張周限制自己?

讓他自斷後路嗎?

“可!”

劉健最後還是點頭。

這就是個取捨的問題。

劉健要思考的,是現在就晉升張周為侯爵,對朝堂造成的破壞性太大,還是給他一堆虛職,讓他留在翰林院當侍講更好。

戴義笑道:“那此事便當是商定,咱家會回稟於陛下,也會告知於張先生。明日朝堂為遼東軍將,還有張先生論功時,不要忘了今日所談的結果才好。”

(本章完)

喜歡大明第一貢生()大明第一貢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