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八章 治軍先安民(3 / 3)

小說:大明第一貢生 作者:一語不語

當王守仁拿到此戰報時,也不由在苦笑。

這不都跟張周所預言的對上了?

不是大明這邊想不想決戰,而是火篩……信心被打沒了。

或者說就算火篩還有信心,火篩也該知道審時度勢,其麾下的將士憑什麼有自信跟大明一戰?

明明草原內部正在兼併,而其部族族民多數都還被俘虜,他們一部就要代表草原跟大明一戰?就算沒有張周的崛起,沒有黃火藥和那些先進的火炮,大明的勢力也遠超達延汗……

現在有了張周,火篩更不可能主動去雞蛋碰石頭。

隨後一道詔書發到陽和口。

張周被拔擢為都察院左都御史、兵部右侍郎,並擢升為後軍都督府右都督,領宣大軍務的同時,節制宣府、大同、偏關、延綏、寧夏、陝西等各處軍務……皇帝就差把九邊重鎮都交給張週一人。

張周文職臨時為正二品,武職正一品,等於說一躍成為西北最有權勢的男人。

雖然張周還沒得爵,但似乎誰都知道,張週迴到京城就能拿到爵位,現在沒賜爵,只是方便張周以文官翹楚的身份來節制西北軍務,如果成為武勳的話,那可能張周就要聽秦紘的調遣。

這是個主次的問題。

雖然皇帝也可以下一道詔書,讓張周以武勳的身份節制西北軍務,但會形成不好的先例,就好像成化時王越被擢為威寧伯之後,也要卸任兵部尚書等職一樣。

皇帝這是在儘量堵別人的嘴。

王守仁被拔擢為刑部郎中,兼左僉都御史,巡撫大同軍務。

前大同巡撫洪漢被就地卸職,調京師敘用……

一切都是在張周沒見過洪漢的前提下完成。

旨意下來,接下來就是各司其職的問題。

火篩撤兵,而張周目前沒有足夠多的火器出兵,張周要執行的就是開礦和安民這兩項,這需要有人來幫他執行……偏關更類似於軍所,周圍沒法開礦,也沒法去屯田,安民一項基本要全放在王守仁身上。

張周當即要為王守仁餞行,送他去大同府接任。

“也不急吧?”唐寅得知後,還顯得有些吃味。

明明我才是張半仙您的師弟,怎麼好事都落到人家身上去了?

同樣都是六部主事過來,為啥他就提升為巡撫了呢?

旁邊的王守仁似乎也覺得,就算當大同巡撫,也不一定非要去大同履職,大同跟宣府的情況還不同,大同鎮作為山西的重鎮,本身就集合了經濟、文化和軍事等城市功能。

當大同巡撫,可比當宣府巡撫、偏關巡撫要複雜得多。

在跟地方官府等衙門對接這一項,就讓王守仁覺得自己力不從心。

軍事上他是有自信,但要以他這樣新科進士的身份去管理那麼複雜的體系,無論你信心多高,論資排輩你不行,就是底氣不足啊。

張周道“伯安,我讓錦衣衛孫千戶陪你一起過去,同時給你調一千京營神機營人馬和一千宣府鎮兵,過去之後也儘可能不要起衝突。等一切安頓下來之後,這些人再相繼撤回來。”

張周除了要考量王守仁的從政壓力,也要考慮到他的人身安全。

一個年輕的巡撫去任所,還是去行整頓和改革的,很容易遭致地方地頭蛇的不滿。

這兩千兵馬算是張周給王守仁的親兵,身邊有人才好辦事。

王守仁也明白大同現在對他來說,算是龍潭虎穴,他也不會跟個愣頭青一樣拒不接受,反而可能還覺得……兩千人有點少了。

“另外我再給你一萬兩銀子。”張周道,“這是啟動資金,你自行調配。放心,這些銀子都是我開礦和自行籌措所得,不涉及到朝廷調撥,你想怎麼用怎麼用。”

又輪到王守仁和旁邊的唐寅無語了。

唐寅問道“張制臺,您先前不是給了朝廷一萬多兩銀子折色俸鈔?”

張周道“當時我近乎把自己的身家都貢獻出來了,但最近西山開煤礦賺得不少,京城的工坊生意也挺好的,又賺了一點,拿過來用用。”

唐寅皺眉。

他想說,見過別人從朝廷往自己家搬的,沒見過你這樣從自家往朝廷搬銀子的。

“沒投資就沒回報,一萬兩銀子也不夠做多少事,重點是招募點人手,把煤礦開起來,具體的位置我會找人過去溝通,我有閒暇也會親自去。”

張周繼續道,“至於軍功犒賞之事,朝廷已在落實中。首功不足以兌現的,則以鹽引、屯田田地、屋舍、軍職等兌現,不在這一萬兩銀子使用範圍之內。如果實在不夠的,可能未來開礦後,還要再拿出開礦所得的部分,給將士們發點犒賞。物盡其用。”

唐寅道“朝廷連軍功犒賞,都要讓我們自行籌措了嗎?”

張周聳聳肩道“是未必需要我們自行籌措,那就先欠著?欠著對我們治軍不利。府庫用銀緊張,我們幫想想辦法,為軍中安穩。沒毛病。”

(本章完)

喜歡大明第一貢生()大明第一貢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