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章 安內(1 / 3)

小說:大明第一貢生 作者:一語不語

張週迴朝,卻沒有在任何公眾場合出現,甚至也沒有去兵部、都督府、翰林院這樣的地方點卯。

這讓朝中上下對此議論紛紛。

更重要的是,京師朝廷上下還在等一個是否出兵援助朵顏三衛的答案,皇帝之前當著閣老尚書的面有說要問張周的意見,此事後來經由一些途徑外洩,朝野上下對此都很關切。

結果張週迴來……這件事就好像沒發生過一樣,皇帝既沒說馳援,也沒說不馳援。

這天早朝之前,一群人便圍著劉健和馬文升要得到答案。

“是否出兵,總要給個準信吧?”禮部左侍郎傅瀚代表在場官員把問題丟擲。

劉健直搖頭。

大概是在出兵與否這件事上,內閣對此也無能為力。

謝遷則打趣一般道:“陛下有意在遼東佈置,那大概就是不出兵了吧?”

吏部右侍郎秦民悅道:“都在遼東佈局了,並無出兵之意?張秉寬至今不露面,到底是何意?莫非是他已離開京師往遼東?”

“不會吧?”

禮部尚書徐瓊對此卻不以為然。

張週迴到京城,已經當了那麼多官,而且看樣子每個都是實缺實職,就這麼把張周又派去遼東了?

李東陽道:“爾等會如此認為,那韃靼人或也有這種想法,這種時候沒他的聲音,諸位莫非是覺得朝中異樣的聲音不夠刺耳嗎?”

“嘶……”

人群中有人深吸一口氣。

李東陽明顯是有在諷刺在場之人的意思。

怎麼的?張周不出來接掌他那麼多的官職,沒有在朝中呼風喚雨,你們覺得少了競爭對手,心裡還不舒服?真要他出來攪動京師這潭水,你們才覺得舒服是吧?

謝遷笑道:“我倒覺得,可能各位的意思是說,懸而未決才是最令人焦灼的,他沒有什麼為官的經驗,即便他入朝,又能興起多少風浪呢?”

李東陽和謝遷,一個唱紅臉一個唱白臉,也必定誰是紅誰是白,反正就是用這種左右互搏的方式,保持內閣的獨立自主。

徐瓊也笑道:“於喬所言極是啊。”

我們那是覺得張周沒出招,心裡不舒坦嗎?

我們明明是覺得,張周應該早點出來,我們早就想跟他在朝堂上,就如何為官和參與決策等方面,好好較量一番。

劉健語氣很冷漠道:“若諸位對於北方用兵之事有何想法,今日朝上大可問出。你們不想問,老夫幫你們問了便是!”

這算是一錘定音。

有些事總需要確切的答案,你們這群普通大臣都喜歡使嘴上功夫給別人壓力,卻不想著自己親自上陣,那作為首輔的也並不會袖手旁觀。

……

……

朝堂。

當天所商議的仍舊是秋糧徵繳等事,涉及到邊儲的問題,先上戶部那邊接連幾道奏疏,所提的都是要平衡各地的災情,儘可能多加寬免地方的賦稅。

周經道:“北方旱災不斷,而南方卻又有洪澇,旱災之後往往有蝗災等出現,若不提前在北方各處儲備糧食,則到災情嚴重時,流民失所臨時籌措則杯水車薪。”

皇帝的意思,是要把各地徵繳上的糧食,直接跳過京儲,往西北調運。

而如今朝廷的意思,還是以保民生為主,至於那些窮兵黷武的策略,尤其涉及到幾年之內平草原的……朝中文臣聽了都覺得很扯淡,他們不想配合皇帝未來幾年的大計方針。

朱佑樘對此似乎並沒要勉強的意思。

甚至連評價都懶得說,擺擺手讓趕緊下一個議題。

劉健看情況不對勁,趕緊把先前就擺好的問題拿出來,主動徵詢道:“陛下,朵顏三衛因遭韃靼小王子東漸入寇,請以朝廷出兵,此事已耽擱半月之久,如今北方戰局不定,或威脅薊遼之安穩,還請陛下對此事早日定奪。”

劉健也學聰明瞭。

不求皇帝把事拿出來公開議論,只說讓皇帝趕緊定奪,意思是愛誰誰,你想出兵那就趕緊決定,不想出兵也讓我們死心。

至於是像李東陽所預言的那樣,出兵出一半,把巴圖蒙克給嚇唬走,雙方和氣收場,那我們也認了。

朱佑樘道:“朕幾時說過要出兵援助從未有王化之道,遵守君臣禮數的朵顏三衛?年初他們兩次寇邊之事,諸位卿家應該不會忘吧?”

那就是……不出兵?

在場大臣琢磨了一下。

不符合張周的性格啊。

劉健再請示道:“如今遼東從巡撫都御史,再到鎮守中官、總兵官、參將等多有更迭,若此時韃靼寇邊,只怕會令將帥不睦。臣請將巡撫遼東都御史,及總兵官、鎮守中官更迭之事,延後再議。”

這就是在試探皇帝的態度。

如果皇帝執意於此時要更換,那說明就是想在遼東有動作,張周很可能會被安排去遼東。

若皇帝也說這件事可以暫緩,就說明皇帝對於遼東的事也不是很上心。

朱佑樘道:“遼東巡撫的人選,不都已圈定在三人之中?朕問過秉寬的意見,他認為,在三人之中,以陝西道監察御史陸完最為合適,鎮守中官初定為先前於偏關等戰中有所建樹的張永,至於鎮遼總兵官……朕再思量。”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