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六章 杯水車薪(1 / 3)

小說:大明第一貢生 作者:一語不語

蕭敬聽完之後差點沒站住。

好歹是撐著回到司禮監值房,把他所知的訊息跟韋彬和陳寬一說,二人也不由大吃一驚道:“萊國公……果然是有後手嗎?”

蕭敬道:“遼東出兵的訊息不準確,陛下未跟咱家多言,但料想如今正是秋收之時,除了尚在籌建奴兒干都司,於遼北等處用兵的新建伯,是最充閒的吧?”

陳寬嘆道:“所謂的充閒,還不如說只有他這一路是乾耗損而無進項的,到哪用兵不是用?但從遼北馳援寧夏,是不是……不太會有時效?”

韋彬也急忙道:“最近未從遼東聽說有關出兵之事,連糧草調集的訊息也沒有。”

在司禮監三人中,韋彬在遼東的勢力最大,但那也是過去式,在遼東巡撫張玉等人被撤換之後,遼東現在基本也是張周的地頭。

但一點舊部還是有的,訊息渠道對他來說也很通暢。

蕭敬道:“錢糧物資的排程,陛下會以京營來代為安排,或許此戰也涉及到薊州,具體的,咱家也不知曉。”

陳寬和韋彬二人也感覺出蕭敬的無奈。

在張周崛起之後,連司禮監都不再是皇帝最信任的“身邊人”,司禮監後知後覺的情況已不是一次兩次,他們也理解為何蕭敬會站在文官一道去制衡張周,也不一定非說是要彰顯他蕭敬多牛逼,或是想爭權奪利,只是想平衡幾方的關係,不至於讓張週一人做大。

可現在……

一切都好似是徒勞的。

“萊國公,他如今可有動向?”

陳寬問了一句,隨即意識到自己可能問得不恰當,他補充道,“九邊用兵,萊國公不在邊地也就算了,他人都不在北方,如今參劾他的事已經過去了,陛下在用兵時,也不急著將他召回來?”

就差說,這不像是咱這位陛下的風格啊。

有事沒事問秉寬,現在秉寬在被群起攻之的情況下全身而退,還讓他在南京待著,有事還怎麼問你的秉寬?

蕭敬嘆道:“太子也在南京,估摸著萊國公會跟太子一起回,如今連陛下讓他去南京做什麼,咱這些人都不清楚,還是別去操那心了。回頭去通知戶部周尚書一聲……還有,最近戶部尚書和工部尚書可能要一併撤換,戶部尚書已知是佀鍾,工部尚書陛下尚未問過朝臣的意見,多留心一點,最好找個……”

“能通氣的。”韋彬道,“明白,其實提督易州山廠的王宗彝,或是總督京倉的戶部尚書王繼,都是可以的。”

司禮監想在朝中文臣勢弱的時候,儘可能安排“自己人”來當這個工部尚書。

王宗彝之前受張周的排擠,提督易州山廠也不過是侍郎職,而王繼雖是戶部尚書但只是兼職,其本身身份更類似於戶部左侍郎,在大明弘治時期,總督京倉儲備也是掛尚書頭銜的。

王宗彝和王繼在歷史上都是沒有北六部尚書命的,最後都是以南京六部尚書致仕。

對司禮監這三位來說,知道他們相對處於文官的邊緣,容易被收攏。

“回頭趁機走動一下,不要親自去,這時候陛下會留意於我等的動向。希望陛下不會對工部尚書的職位也有所執著,也或不是給萊國公的人所準備的。”蕭敬感慨著。

大概在說。

一旦張周插手,那工部尚書的職位很可能是給“某個人”留著的。

是誰,也不好說。

陳寬問道:“為何不是為萊國公準備的?”

蕭敬道:“不會的,陛下最近常翻閱有關楊善和王驥的例子,明顯是想讓萊國公兼任兵部尚書。此事不會有錯的。”

“那……”韋彬往陳寬那邊瞅一眼,見陳寬也再無表示後,點頭道,“回頭就派人去。”

……

……

寧夏鎮。

朱鳳雖是從京師出發,而楊一清是從南京走,但二人近乎是前後腳抵達,朱鳳也只比楊一清早到了一天。

楊一清星夜兼程抵達寧夏之後,也顧不上休息,馬上就要展開對韃靼小王子主力的一戰,甚至他對於目前寧夏的備戰情況也知悉不多,可皇帝的旨意接連傳來,連朝中頂級文臣也對他充滿期待,他能感受到那股無形的壓力。

“楊軍門,您或是不知,現在寧夏鎮周邊可排程的兵馬數量實在不多,單騎兵,連萬數都不到,且還分散於各城內,也有的在遠關的堡壘鎮所之內,倉皇調集的話,只能調出三千。”

在軍事會議上跟楊一清彙報情況的,是之前的寧夏總兵宋蘭,如今朱鳳到來,他宋蘭就成了副總兵。

宋蘭本身沒有爵位,是作為寧夏西路指揮僉事的。

之前他先當成國公朱輔的副手,現在又當朱鳳的副手……老朱家父子倆輪番來當他的長官,但要問他想跟誰幹……自然是想跟著朱鳳幹,就因為朱鳳名氣大,也容易混出名堂。

楊一清道:“不是非出騎兵不可。”

朱鳳道:“可要是不出騎兵的話,以步騎混合,要與韃靼的鐵騎正面抗衡,只怕是……”

“不是有威武天火藥和神威炮嗎?”楊一清打量著朱鳳。

他顯然並不是想完全倚仗新火器,這話更好似是在提醒朱鳳,你少在這種軍事會議上唱反調甚至是唱衰,哪怕張周和王瓊等人慣著你,我可不慣你的毛病。

你作為總兵官,只負責執行軍令,不負責發號施令,也不可參與到決策。

楊一清透過教訓朱鳳,果然在眾軍將之中,瞬間提升了幾分威望,連安邊侯都敢直面訓斥的……那應該是有真本事吧,不然為什麼安邊侯就這麼忍氣吞聲呢?別說什麼武將要聽文臣的,自古以來將帥不和的情況也屢屢出現,更別說安邊侯還深得皇帝和萊國公的信任。

楊一清道:“此番兵馬不多,便化整為零,各邊關要隘皆都要出兵,分為兩路,騎兵要負責其鎮守關隘來回五十里的區域,而步卒要出城外三十里,要確保關隘周邊五十里左右不被韃靼人劫掠。”

在場武將不由面面相覷。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