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六章 大資料分析(3 / 3)

小說:大明第一貢生 作者:一語不語

眾人卻是在出宮門時,遇到了迎面而來的張懋。

“英國公?這是病癒了?”周經笑著打招呼。

換了以往,周經也不會如此去跟張懋開玩笑,就因為周經知道自己在朝時間也不長,也無須去遮掩什麼。

看張老頭不順眼,也不是一天兩天了。

張懋抬起頭看到諸人,驚訝中透出幾分尷尬道:“這就……散了?”

李東陽道:“西北有捷報傳來。”

“我也正是為此事而來呀。”

張懋平時在軍中倚老賣老,但論年歲,他在一群尚書和侍郎面前,就沒什麼優勢了,他甚至比周經還年輕一歲,“聽說打了勝仗,王伯安跟王德華已經匯兵了,韃靼數萬雄師目睹大明撤兵,都不敢進犯,說起來真是讓人難以置信。殺敵多少?”

張懋以為這群在宮裡等訊息的人,應該是訊息靈通,知道的比他多。

但卻不知道,這群人連個捷報都是從李榮隻字片語中分析出來的,相關戰報他們連一個字都沒看到,知道的還不如張懋多。

李東陽道:“想知道細節,還是問兵部吧。”

“我就是從兵部來的。”張懋回得也很乾脆。

周經苦笑道:“也就是說,捷報只傳宮裡,連兵部和都督府都不知細節……呵呵,有說道了。”

這說道,不是說捷報有商榷的地方。

而是在說,現在西北有什麼軍情上的捷報,都是直接對皇帝負責,跳過朝堂直接奏給君王。

這明顯跟有戰事由皇帝直接下旨調兵,而不透過都督府和兵部,形成對應。

他也就差說,這股風氣其實是由張周帶起來的,從張周在軍政上無所不能之後,皇帝好像對於兵部、戶部等,也就只有例行通知的責任,並無商議和決策的義務。

李東陽聞言語氣稍微不順,他是明眼人,能感覺出其中的變化。

張懋則笑道:“看來萊國公回京能提上日程了,說起來,好些日子沒見到他,還怪想念的。”

這話就是找罵的。

眾人心中都在腹誹,你個老傢伙,張周得勢難道只對我們文臣有影響?你大明第一武勳的身份,怕是已不保了,不是說直接退為第二,退到第幾……全看陛下和張秉寬的心情了,什麼安邊侯、新建伯、成國公的,隨時都能跳到你頭頂上。

“賓之,你這不往閣部去?這就……回了?”張懋還很熱情問道。

李東陽瞅了他一眼,沒回答。

顯然是內閣這些天的排班早就定了,李東陽心中也在生悶氣,這會也不覺得有必要回去跟劉健和謝遷商討有關戰情的事。

還不如回他在西江米巷的府上,去冷靜思考一下,如何應對張周所施加給朝堂的壓力。

“走了,走了,英國公還是養病要緊啊。”周經笑著招呼眾人繼續離宮而去。

……

……

當天尚未到日落,有關西北捷報的訊息,在京師已經傳得街知巷聞了。

謝遷當日出宮之後,也是奉命前去見馬文升。

因為無論是內閣,還是馬文升自己,都知道在西北獲大捷的情況下,已經阻止不了張週迴朝當兵部尚書,眼下能做的,大概就是多在兵部留點“骨血”,能形成對張周的制衡……雖然這種想法,多也是杯水車薪。

畢竟皇帝有什麼事,都是直接跟張周商議的,有沒有兵部好像也差別不大。

只是以後在軍事策略制定上,看上去能“正規”一些。

因為張周自己就是兵部尚書了,皇帝跟兵部尚書制定戰略,也完全可以拿到朝堂上去說,大傢伙只需要在旁邊點頭和稱是就行。

“……具體結果不詳,但以如今所獲悉戰報來看,奴兒干都司一部折損極少,偏關一部馳援及時,韃靼撤兵果決未有戀戰,短期內不會再有大的入寇交兵,且戰果……很是斐然……”

馬文升把他所知道的,也一併告訴了謝遷。

謝遷苦笑道:“誰能想得到,王伯安初出茅廬,在治軍上如此老練?”

“是嗎?”

馬文升瞄了謝遷一眼,好似在說,你們內閣提前就一點沒料到?

張秉寬、王伯安是什麼人你不瞭解也就罷了,你們難道不知道新火藥和神威炮的威力?你們不知道,韃靼人卻知道!他們本身就是受害者。

在這種情況下,你們內閣也別否認說,你們就沒想到王伯安會大捷而回。

實際上是……

李東陽早就分析過,王守仁捷報而回的機率約等於九成,便是建立在全域性分析的基礎上。

聯絡到之前張周策劃數戰的戰果,這就叫……大資料分析。

你們內閣能分析出來,難道我兵部尚書就是蠢人,分析不出來?

(本章完)

喜歡大明第一貢生()大明第一貢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