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五十一章 馬老頭壞得很(3 / 3)

小說:大明第一貢生 作者:一語不語

大明從開國之後,一直有“備倭”的說法。

其實倭寇和海盜一直都有,也跟大明的海禁有關,但一直到嘉靖年間才成為影響大明國本的大事。

現在皇帝就以“備倭”為藉口,要造船,大臣也挑不出太多毛病。

畢竟皇帝自己都說了,所耗費的戶部錢糧,加起來一共還不到兩萬兩,剩下的都是靠張周和唐寅自行去籌措,如果這都要挑剔,那這群臣子也太不講道理了。

現在對於臣子來說,最可惜的不是耗費了多少,而不是能把張周創造出來的“價值”,給歸到國庫,眼睜睜看著張周從一個不起眼的曬鹽之事上,都能創造出財富來,他們心有不甘的同時,還想著怎麼去說服皇帝,讓皇帝以“國家大事”為重,說白了就是把一切都歸於朝廷大臣的掌控……

皇帝能聽就怪了。

……

……

本來朝議中還有涉及到張周的第三件大事。

是有關京營淘汰老弱病殘事情的,但因為張周沒在,朱佑樘就沒讓陳寬出來說……但其實這件事在執行層面,陳寬出面也很多,而張周作為操刀之人,反而在此事上很低調,好似連張周也都清楚如此會開罪一大批人。

朝議結束。

一堆大臣懷著複雜的心情出來,心中各自都在感慨著“命運不公”。

憑什麼我們勤勤懇懇,卻只能落個庸碌之名,而張週三天打魚兩天曬網,連朝議都可以不來,就能做成那麼多事,讓我們想針對都針對不了?

朝議後,吏部尚書馬文升特地請了李東陽,意思是要去吏部商討來年大計考核之事,但其實是他想跟李東陽談張周。

“你該找於喬……”

李東陽受邀到吏部,卻還顯得不太情願,之前跟馬文升溝通的事情,多數都由謝遷去完成。

馬文升道:“賓之,有件事我還是要告知於你,陛下最近要了一份各地知府以上官員的名冊,拿過去說是要針對西北用人上,做出一些調整。我不知這是張秉寬之意,再或是陛下臨時起意,總認為陛下或是想提攜一些後起之秀,以協助北方用兵備戰等事宜。”

李東陽面色冷淡。

皇帝始終還是對於如今西北的用人,不太滿意。

主要是張周派系的人太少了,皇帝想要的,是張周能在西北做到一呼百應,任何的政令都能得到有效的傳達,而不是像現在一樣,只有極少數的官員屬於被張周提攜起來的……仍舊貌合神離。

李東陽問道:“莫不是陛下想以這些人,進研武堂?”

馬文升搖頭道:“本來我也以為,張秉寬要培植勢力,必定要以研武堂為契機,卻見陛下對於研武堂似並無太多的期許,也不知是跟張秉寬如何商議的。若單純是地方將官的調遣,其中某些人,似並無軍政方面的資質和經驗,陛下還劃了幾個人……似別有深意。”

朱佑樘選人。

當然是按照張周的意見來選。

張周最大的籌碼是什麼?自然是知道如今還只是朝中微末小吏,未來卻可能是一代名臣的人,都是哪些,以及這些人的特長是什麼,是否能幫到自己……

雖然這種提前的洞察,很可能只是紙上談兵,但一個人的能力到底還是在其未來仕途中得到體現的。

皇帝隨手畫出的幾個人,放到馬文升去觀察,都覺得皇帝眼光很準,無論這些人現在表現出的能力如何,至少在未來潛力方面,卻是十足的。

只有馬文升感覺到“危機”時,才會專門拿出來跟李東陽說。

如果皇帝要選的只是一些碌碌無能之輩,馬文升自然會覺得皇帝只是在胡亂點撥。

李東陽道:“張秉寬入朝之後,所提攜的幾個人,除了王瓊、陸完、王憲之外,就是朱鳳、王守仁幾個,除了朱鳳和王守仁之外,其餘幾人並非初出茅廬,以他所見,或是暗中有人點撥,也未可知。但若是從一些地方官中選擇,甚至多數人他都沒親眼見過,無實質接觸……馬部堂你是否多慮了?”

李東陽的意思。

張周再牛逼,那也只是個人,不是神。

他用王瓊、陸完、王憲很準確,並不代表這幾個人都是被他慧眼識珠給挑出來的,畢竟本身這些人已經在官場上摸爬滾打了很久,能力已經展現出不少。

就算是王守仁,也只能說張周跟王守仁是同年進士,彼此有了解……

現在你卻認為張周能從一群沒見過的地方官中,挑出未來左右局勢的人物?

杞人憂天這不是?

馬文升嘆道:“希望是我多慮,可陛下在選人時,多都不看考評,僅僅以名字和經歷便點選。如此也怕是壞了吏部大計考核的規則,身為吏部尚書,我也不得不以此作為警戒,你心中有數便好。”

(本章完)

喜歡大明第一貢生()大明第一貢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