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八章 崔駙馬的覺悟(3 / 3)

小說:大明第一貢生 作者:一語不語

儼然一個受氣包。

不過在楊一清看來,這正符合崔元的人設,這可真是個第一次上戰場的外戚,一時可以指望他以莽來收穫奇效,但可不能指望他治軍、安定軍心,甚至是安民。

……

……

崔元惶惶不安回到了自己的軍營。

面對麾下將士的問詢,崔元選擇了緘默不言,隨後他收到了來自襄城伯李鄌的訊息,而李鄌也在當晚後半夜抵達了關口,李鄌領兵抵達之後也是驚訝於韃靼人被放走,但李鄌的心思跟朱暉不同,因為他跟崔元是繫結的。

功勞沒有崔元大,料想至少也不會跟朱暉一樣可能被問罪吧?

“崔駙馬審時度勢,看到局勢不適合領兵追擊,並沒有刻意違背保國公的軍令,等見到保國公之後,在下會替你分辯。”李鄌很熱心。

崔元道:“保國公說今夜會領兵來馳援,但到現在都還沒動靜。”

“這個……行軍這種事,或有阻礙,說今夜來,必定不會等到天明。”李鄌道,“不過現在來與否,差別也不大了,除非保國公準備繼續領兵追擊。從兵馬糧草等事上來看,繼續追的難度頗大,或不會採用。”

崔元問道:“那保國公會以此來問罪嗎?”

李鄌笑了笑,沒回答。

崔元道:“寧夏巡撫楊中丞對於追擊韃靼人這件事上,也不太熱衷,將士疲敝人困馬乏,於此時進兵河套只怕會遭來反噬。保國公領兵遷延不進,是乃錯失戰機的罪魁。”

“嗯?”李鄌愣在當場。

你個崔駙馬,剛才還很窩囊怕被追責,怎麼現在就開始反擊了?

聽你這意思,是要先下手為強,先參劾朱暉?

崔元問道:“襄城伯認為我說得有道理嗎?還是說,你另有高見?”

李鄌往四下看了看,湊近問道:“這話,是楊中丞教的?”

“沒有誰教,我說的是事實。”崔元顯得有些生氣道,“從開始,保國公就沒打算與韃靼人決戰,聽聞韃靼小王子犯境於寧夏,他仍執意要領兵北上,而無往援之心,直到花馬池一戰的訊息傳來,他才不情不願領兵前往,事情已過去十幾日,他所部行軍尚且不到五百里。這是一個領兵主帥該做的事?”

李鄌提醒道:“崔駙馬,不是我說,這位保國公在朝中的關係很硬啊。聽說司禮監的印公蕭公公,暗地裡跟他有不少往來,連朝中大臣也推崇他,陛下對他寄予厚望,甚至之前還入值上聽處,連蔡國公都要給他幾分面子。”

崔元道:“你是說,我不能對陛下參劾他?”

“您隨意。”李鄌苦笑了一下。

你是誰,你是皇親國戚,以前也從來不在朝中謀職位,你想參劾誰就參劾誰。

但我們這些靠治軍混飯吃的人,可就不像你這麼不管不顧了,我們還要為自己的將來,以及自己子孫的將來著想,誰願意惹比自己官大背景深厚的人呢?

崔元打量著李鄌道:“可是我想得到你的聯名。”

“啊?這……這……”李鄌隨即就有點打退堂鼓了。

崔元道:“此戰中,連襄城伯你也一直都在後方,關鍵的戰事一場都沒上,難道你自己都沒責任?你到底是願意站在保國公一邊,還是願意站在公義一邊?”

李鄌聽了直皺眉。

感情支援你就是支援公義,而支援保國公就是站在邪惡一邊是吧?

換了以前,李鄌肯定是要掙扎一下的,但現在……

他很懂得選邊站。

“在下自然也看不慣保國公如此惡行。”李鄌言辭有點斬釘截鐵不留餘地的意味,“此等怯懦無能之輩領兵,是乃大明將士的恥辱,若不參劾他,如何才能定軍中威嚴?都有誰聯名?在下願意在其中聯署一份。”

崔元道:“沒別人,就我。”

“……”

李鄌有點無語。

你好歹跟楊一清他們站在一邊吧?現在居然要我一個人跟你聯名?你這是……把我往風口浪尖上推啊。

“你若反悔,我不阻攔。”崔元道。

“豈能如此?戰事既已平息,就請崔駙馬起筆吧。”李鄌決定當個“正直的人”,跟崔元出來挑頭參劾朱暉。

崔元道:“那好,我這就書寫參劾的奏疏,也請你多提點一番,有些事我還不太懂,如果再有什麼不對的地方……就找人再回來參詳。”

“別洩露此訊息。”李鄌道,“保國公手上有重兵,怕他趁機報復。咱還是低調行事。”

(本章完)

喜歡大明第一貢生()大明第一貢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