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七十七章 光有坑沒有蘿蔔(3 / 3)

小說:大明第一貢生 作者:一語不語

朱佑樘沒理會這種馬屁話,繼續問道:「秉寬,你覺得,此戰應該怎麼打。朕把各處能調集的兵馬,按照之前所呈報的,都總結出來,你也應當都看過,三邊能出兵十五萬,大同能出兵十二萬,如果再從京畿周邊調兵的話,那就能出兵三十萬以上……」

這次朱佑樘好像已經迫不及待要當千古一帝了。

這所謂的三十萬兵馬,張周看過,其實很勉強。

要在保證各處防守的情況下,徵調十五萬以上的兵馬,就非要從京營以及各地來招募,其中有近乎半數還要是後勤補給人員,很難拿兵器上戰場。

其實大明邊疆能調動的兵馬,一直都只有十萬左右。

那除非是不顧後路,就是全力出擊,各處的兵馬一個都保留,才能勉強調出三十萬人。

張周道:「陛下,要跟韃靼人交戰,完全用不上這麼多,不妨按先前新建伯進軍草原的規格,或者是……保國公帶兵進河套的規模,調個五萬兵愛美,您意下如何?」

「五萬?會不會……」

朱佑樘顯然覺得這數字,是少了點。

朱暉用五萬人,把大明的臉面都丟盡了,要不是那場戰事,透過楊一清等人力挽狂瀾,或許大明就要在西北吃癟。

張周道:「五萬兵馬足矣,只是在領兵將領的人選上,還有出兵的方略上,需要再行協調。」

「朕思量過,就由新建伯帶兵,最為妥當。」朱佑樘想都沒想,就覺得由王守仁帶兵去,最合適。

也是因為,皇帝覺得,既然不全面出擊,那就要找個善於以少打多的。

整個大明,好像沒人比王守仁更會玩這種以少勝多。

張周笑道:「陛下,何不看看在場的諸位同袍,是否有此等能耐之人,由他們親自領兵呢?且還有三邊總制王瓊等人,或許也適合來領兵?還有朝中諸多的老將,似乎也都是老當益壯呢。」

「是嗎?」

朱佑樘笑了笑。

那眼神,明顯就有點不對了。

陸完在旁聽出點苗頭,他先看了看張周,當發現張周沒有極力去爭取讓「自己人」來當這個領兵的主帥,他就意識到,也許皇帝所謂的平定草原,也只是個幌子。

韃靼人來犯,也可能就是個由頭,更多還是要完成軍中的整肅。

因為之前張周曾詳細跟他說過,要平定草原,非要有個三五年的準備不可,而眼下才到準備的第二年,皇帝不可能不知道這個準備期限,那現在出兵的目的就呼之欲出了……

為將來傾巢而出掃除障礙。

陸完道:「陛下,臣也認為蔡國公的提議非常好,應該派出有見地的將領,前去帶兵……還有應當派出更有見識的都御史等人,督辦軍務之事。臣願意請命。」

陸完看起來是在為自己爭取,但其實也只是表明態度自己不會退縮。

連陸完自己都知道,皇帝和張周暫時是不可能派他去的。

主要還是因為能幫上張周的人,諸如王瓊、王守仁、唐寅等人,現在都不在京師,唯獨一個朱鳳可能會幫上忙,但這也明顯不是幹大事的,他陸完再怎麼說也算是能為張周分憂的。

皇帝這會,怎會把張周的左右手往外掰呢?

「陸卿家勇氣可嘉,但朕仍舊覺得,還是應當從富有經驗的老臣中,挑選出一些能帶兵的人,先前保國公帶兵進河套,讓朕大為失望,但後來結果倒也並不算差。你們就先推演一下,看看這場戰事的演變……更符合哪些將領的風格,或者說,你們也都推舉一下,看誰去領兵合適!」

朱佑樘似乎是在聽取他人的意見。

但也好像是在給在場之人挖坑。

張周道:「陛下,此事應當於朝上商議,除了由朝中臣僚來廷推,也應該找人來毛遂自薦。」

「嗯。」朱佑樘點點頭。

正說著,李璋又將一份戰報呈遞過來,說道:「陛下,新建伯上奏,說是偏頭關等處,也發現大批的韃靼人寇邊跡象,韃靼人似是想多點入侵我邊陲重地,為今之計,只怕推選出一兩名領兵將帥,是不太夠了!」

「那就多推選出幾名,朕在軍務上,也不能總依仗於那區區幾人,還是應該採納更多人的意見,讓更多人挑起擔子!」<b></b>

喜歡大明第一貢生()大明第一貢生。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