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六章 劉二郎是個好臣子!(2 / 2)

小說:易宋 作者:醉裡挑燈看劍客

“官家聖明,鄭相和王相也是這麼想的,幾經爭執,終於達成協議,西城所在京西路的良田,分兩百一十萬畝給劉國侯,再把淮西北路的三十萬畝良田補給他,湊齊兩百四十萬畝,撥給德勝軍和新編廂軍。

其餘京畿、京東、河北的良田,或充入公田,或掛在那裡,等官家賞賜。”

趙佶滿意點點頭,這還差不多。

他知道,裡面肯定要貓膩,大量的良田會以各種手段流入到眾臣手裡。但趙佶不在意,只要事情辦得體面,其它細節都好說。

水至清則無魚。

“新編廂軍可有說法?”

“回官家的話,劉國侯已經上疏,請官家賜名。”

“德綏軍吧,德綏威服。德勝軍在西,德綏軍在東,好生收容安置那些流民。”

趙佶心裡清楚,德綏軍收編的流民,絕大多數是西城所搜刮良田時,被迫淪為流民的百姓。甚至長水軍、德勝軍、中壘軍收編的流民裡,就有不少。

只是現在還追究這些,有什麼意義?

趙佶繼續說道:“劉二郎善經營,德勝、長水、中壘軍編練有素,調治有方。德綏軍新編流民,交給他,朕也放心。”

“官家,皇城司在各軍安插有人手,定期呈送稟文。”

“嗯,又有什麼新鮮事?”

“官家,中壘軍以工匠為主,目前已經盡攬京畿、京西、京東等州縣的河道疏浚、河堤修葺,以及橋樑道路、城池官舍的修建和維護。還自辦有煤廠、磚石廠,水泥廠,以及鍊鐵廠。”

“鍊鐵廠?”趙佶眉頭一挑。

“是的,”劉若愚不慌不忙地答道,“就是煉製一些粗鐵,產量不多,只是用在橋樑、塔閣等建築上。前些日子,中壘軍給神霄觀修建了紫霄五雷塔,用的什麼鋼筋水泥混凝土澆灌法,兩月竣工,十分神。

前幾日京西地震,汴京震倒了不少房屋,那塔紋絲不動。元妙先生十分滿意,還建議在道觀宮宇中,都用這新法。”

趙佶點點頭,不再放在心上。

“繼續!”

路上無聊,趙佶就當是聽著解悶。

“長水軍在泰、通、高郵州縣,廣種棉花。”

“棉花我知道,就是白疊子和吉貝。”

“官家真是博學多才,臣敬佩。”劉若愚奉承了一句,繼續說道,“長水軍還有一個農業研究所,專門研究稻穀和棉花良種,還向海商重金懸賞占城、真臘稻良種,以及南海海島吉貝的良種。也向河西商人懸賞白疊子良種。”

“研究?”

“官家,《世說新語》有云,‘殷仲堪精核玄論,人謂莫不研究’。”

“對,鑽研求索。”

“德勝軍也有農業研究所,除了研究小麥、粟米、大豆等良種外,還研究牛羊豬,雞鴨魚等良種和飼養。三軍還辦有技能講習所,延請技藝高的農人、匠人,講授耕種、營造、鐵木等技能。”

“二郎倒是有很多奇思妙想。若愚,加上德綏軍,二郎制置的廂軍有多少了?”

“官家,德勝軍二十三萬,在汝、蔡州和潁昌府;長水軍二十五萬,在泰、通州和高郵軍;中壘軍十二萬,在應天、興仁府(濟陰)和廣濟軍(定陶);德綏軍二十六萬,在陳、亳州和順昌府。合計男女老幼八十六萬有餘。”

“二郎幫忙安置瞭如此多的流民,為國解難,為君分憂,良臣,忠臣啊!”

趙佶感嘆道。

廂軍收編流民,好生安置,雖然是祖宗之法,但是搞得像劉國璋這樣有模有樣,卻是少見。

以前的廂軍,就跟圈禁一般,把流民圈在一起,種地、做工、開礦,不顧死活,與奴隸一般,不多日民亂就會彼此起伏——大宋朝起義數量歷朝第一,可不是浪得虛名。

劉國璋卻是完全一套手段,編制如軍隊,以互助組方式幹活,有指揮部、有倉庫、有醫護站、有技術站、有宣講隊,玩得是農墾部隊那一套。

加上分配很合理,福利有保障,百姓自然就情緒穩定。

然後是“聯產承包”、“掛靠承包”、“鼓勵隊辦工廠”等激勵措施,百姓們的生產積極性迅猛提高,產出是其它廂軍望塵莫及,甚至遠遠出地方上一般農戶的產出。

產出高,賦稅也就跟著上來。才短短几個月,就已經讓戶部的官吏刮目相看。

大家都期待著,今年秋收,劉二郎制置的幾支廂軍,會給大家爆出什麼樣的驚喜!

“直娘賊的!李師師不就是個婊子嗎?鑲金還是嵌玉了,老子非得睡上一回不可!”

猛地外面有罵聲傳進來,惹得趙佶勃然大怒。

那個混賬王八蛋,敢動朕的禁臠!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