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周公(四)

小說:王朝的腐朽 作者:立日耳

周公攝政第七年,成王已經成年,周公便將王位還於成王,北面稱臣。

必須要承認的是,周公身上的功績和光彩實在是太重了,我只覺得自己好像用再多的筆墨都會顯得稚嫩和無力。

孔子十分推崇周公,尤其是周公開創的禮樂之世,一直都是孔子所追求的。

“如有周公之才之美,使驕且吝,其餘不足觀也已。”

在孔子的口中,周公儼然一個德才兼備、沒有缺點的完人,要說沒有主觀的崇拜是不可能的,因為我們的孔聖人雖然著經編史,但一生都想要施展自己的抱負,可大多數時間卻都是不得志的

光從生前的成就來看,與建下了不世功勳的周公相比,孔子實在是有些不夠看。

畢竟,武王建立周朝的時候,周公可是立於身旁,手拿大鋮的,地位之隆只在武王之下,七年攝政,更是將他推向了人臣之極。

而孔子最得意的時候,也不過就是魯國的大司寇而已。

相較於孔子帶著個人理想主義的推崇,漢代文學家賈誼對於周公的評價就要高得多了。

“文王有大德而功未就,武王有大功而治未成,周公集大德大功大治於一身。孔子之前,黃帝之後,與中國有大關係者,周公一人而已。”

自黃帝開始,對於我們歷史程序有著重大且深刻影響的人也就那麼幾個。

五帝、夏禹、成湯、文王、武王、孔子、秦始皇......

除了孔子之外,都是歷代的君主,還多是開國之君。

從周公的經歷和功績來看,他雖然不一定真正能與上面的幾位並列(主要還是身份的原因),可他的功績卻是影響深遠。

正如賈誼所說,自黃帝開始,無論是五帝時期,還是夏商時期,歷史的面貌雖然已經有了變換,可原始社會遺留下來的特質卻沒有多大改變。

莽荒原始,血腥殺戮,部落氏族各自為政,夏商兩朝雖多有作為,可收效都不大。

直到周朝分封、宗法、禮樂等制度確立,才一掃夏之原始蠻荒、商之鬼神血腥,方有文明輝煌之始。

所以說,如果沒有什麼其他的差錯的話,周公的名頭哪怕是不與上面的諸位相當,也不會弱多少。

只是如今提起周公,除了孔子對他格外推崇之外,也就只有曹操的那句詩了。

周公吐甫,天下歸心。

從中可以知道自周始,哪怕是到了秦漢三國之時,對於周公還是十分推崇的,歷代文人大儒不少都尊他為古聖人,與孔子等同,甚至猶有過之。

根據史書記載,直到唐代之前,周公都是與孔子一樣享受著文廟最高規格的供奉,可到了唐開元年間,唐明皇不滿周公代成王攝政,將周公趕出了文廟。

自此,周公雖依然被尊為儒家的奠基人之一,可他的事蹟和功勳卻漸漸被人遺忘,名氣已遠不能與孔子相比。

這其實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像賈誼所說的一樣,周公有大德,於周朝初創之時、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代成王攝政,平定叛亂,營建成周,大行分封,製作禮樂,最後還政成王。

可這件事情說到底,本質上是臣子的僭越之舉,哪怕成為了千古傳頌的美談,也無法避免這一點。

哪怕是周公不在意,成王不在意,姜尚、召公不在意,卻是避免不了後世之人的悠悠眾口。

階級之間的隔閡向來是極大的,尤其是對於至高權力的窺視,無論是出於什麼目的,都很難為人所接受。

後世的紛爭,自有後世之人去煩惱。

對於周公來說,攝政七年,他的歷史使命已經完成,周朝的局勢也平穩了下來。

他雖然北面稱臣,可實際上已經不再摻和周朝的政務,只是不斷對成王提出告誡,要約束自己的德行,體恤下民,記住殷商帝辛亡國的教訓。

等到年老致仕之後,就在豐地養老,病終之前,曾給成王留言,希望自己能夠葬在成周。

根據相傳,周公死後,成王欲將他葬於成周,可天有異象,風雷雨大作、莊苗傾倒、樹木拔地而起,周民大恐。

直到將周公葬於文王墓地,異象方才消退。

成王也是感慨,“這代表我不敢以周公為臣子。”

關於這個典故,在如今看來,可能杜撰的成分要多一些,但也看出了時人對周公的推崇敬仰之情。

以筆者看來,周公的功績或許已經不比武王滅商要差了,光以君臣關係來論,也就只有為父的文王能居於周公之上了。

周公的一生,都奉獻給了周部族和周王朝,前期輔周滅商,後期穩定周朝國政。

也正是他的所為,使得周朝逐漸強盛了起來,給後來的成康之治打下了基礎,方才有了西周二百年的長治久安。

喜歡王朝的腐朽()王朝的腐朽。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