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4章 獨立自主之路(1 / 2)

第444章 獨立自主之路

回想起那一年清華大學為了研製計算機,可真的是艱難啊,電晶體、二極體、電阻、電容,慢慢的不斷試錯的跟微晶片焊接(裝配)到一起,可費了老鼻子勁了。

尤其是晶片,這稍一不慎,就毀掉了,只能是再去中科院的半導體研究所敲門,舔著臉要,這個活一般都是交給顧維軍的.

誰讓他臉皮厚呢.

想到這裡的時候顧維軍不由自主的露出了笑容,當年真的是真實、樸素啊,半導體研究所根本就不像是後世電視裡播放的乾淨整潔的無塵實驗室那個樣,反而像是鍊鋼車間。

當時的梁工程師跟顧維軍介紹:“咱們的單晶矽爐和區熔矽單晶爐,都是用電子鍊鋼爐改的,尤其是後者,為了保證矽順利的融化,還用了大理石做隔熱。”

梁工程師樂呵呵講的時候,顧維軍也陪著樂,但是卻有種莫名的心酸。

“沒辦法啊!”梁工繼續介紹,“咱們也沒有其他的參考資料,就有一本蘇聯的《半導體材料分析》,然後我們查了好久的資料,終於看到了錢學森寫的《工程管理》這本書,然後又看到美國的一些雜誌資料。”

“有兩個字,高頻,那就直接計算後試驗唄。”

“你可不知道,當初我們拆開鍊鋼爐的後蓋,上面直接寫著不能改變使用頻率呵呵。”

時間過的可真快啊

顧維軍奮筆疾書,很快就將單晶矽棒這部分寫完了,可是當寫到光刻機這部分的時候,就有些拿不準了,因為國內的光刻機都是上海那邊做的,現在的技術到哪一步了,他還真不清楚。

“哦,你不是學工程物理的麼?”

而56年,咱們的第一隻晶體三極體就誕生了,59年,林蘭英所長,就率領著梁工這些留學蘇聯回來的學生們,設計了咱們國家自己的單晶爐:拉出3個9純度的矽單晶和區熔矽單晶爐:提前7個9純度的矽單晶

61年我國又成立了第一個積體電路研製課題組

這些自主研的技術,尤其是梁工“高頻感應加熱”這一技術,到後世還在使用著。

“之後國產光刻膠、器件封裝材料、擴散爐、光刻機、壓焊機、真空鍍膜裝置、電晶體測量儀等材料裝置就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這不是浪費麼?”

國家為了在光學領域上的技術和半導體領域的展,從歐洲進行引進技術的時候,特別強調必須要從法國的光學研究所引進當時世界上先進的光學技術。

半導體研究所就在清華大學邊上,顧維軍輕車熟路的一路開過去,門口是兩個站崗的戰士,說明來意並且拿出工作證後,顧維軍被允許入內。

“你現在在哪個單位?怎麼都有幾年沒聽見你的動靜了?”

“我跟你說啊,你現在這個年齡可正是全身心投入研究的好時候,精力又充沛,思路又開闊,可不能懈怠啊?”

“你在外交部的確比單純做一個技術員要好。”

“就是不搞核技術,也應該來我們半導體所啊?”

“那你今天來是?”

“就這樣,咱們闖過一個接一個的難關,63年咱們就研製出第一批小型高頻電晶體,只有火柴盒那麼大,64年4月份進一步改進後就變成芝麻那麼大”

顧維軍不好意思的摸了一下鼻子,“林所長,我現在在外交部呢,之前分配工作的時候領導說我在外交戰線上更能為國家做出貢獻。”

林老太太沒有直接回答這個問題,反而先給顧維軍道歉,“我剛才的話說的不夠客觀,向你道歉,領導安排你去外交部是對的!”

老太太推著眼鏡一看,推門進來的竟然是顧維軍,不由得打趣,“喲,你這個小子可好久沒到我這打秋風了?今天是什麼風把伱吹來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光刻機屬於是光學裝置,而顧維軍是參與了64年的技術引進的。

所以後世咱們國家晶片卡脖子,其實不是卡在了單晶矽棒這塊,也就是矽片這一塊,咱們國內的8-12寸的矽片基本上都已經國產化,且產量年年新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