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新機遇(第二更,求訂閱)(1 / 2)

第44o章 新機遇第二更,求訂閱

一個構想的誕生到實施是需要時間的。

為了達成老闆的希望,婆羅洲航運公司的一艘“自由輪”駛進了長安船廠,由造船工程師們對其進行改造。

對於船廠來說,集裝箱船是一個全新的設計,先需要設計出一款理想的箱子並不容易,它不僅自重要輕,也要堅固不易變形,還要能便捷地用於輪船的裝卸、堆疊以及卡車的公路運輸。

與此同時,還需要設計出集裝箱配套的船上固定設施,總之,萬事開頭難,一個想法的實施,必須要解決一系列的工程問題。

其實,並不僅僅只是集裝箱船上的問題,作為這一系統的開創者,還需要研究出整個集裝箱物流體系。集裝箱運輸並不僅僅只是一個箱子那麼簡單,而是一項系統工程,先,巨大的集裝箱不可能像過去一樣依靠人力搬運,所以必須有塔吊等吊裝工具;另外,要高效流暢地運輸大批次貨物還需要港口、倉庫等一系列環節相互配合。

然後再透過不斷地摸索和調整,不僅解決了用什麼裝的問題,才逐漸建立起了一整套集裝箱運輸方案。

而這一切都需要時間。

就在“夥伴號”自由輪駛入平安造船公司的船塢,開始進行改造時,在平安造船公司的一號船臺,一艘2.4萬噸油輪已經顯現雛形,

油輪,是平安造船公司的開山之作——在航運公司採購了大量舊貨船的情況下,平安造船公司直接把目光投向了油輪以及運礦船,前者因為南洋盛產石油,石油總產量過6oo萬噸,需要利用油輪運往其它國家銷售。後者是因為南洋需要從澳大利亞進口鐵礦石、煤碳等礦物。

找到了準確的定位之後,自然不愁市場,尤其是運礦船,因為南洋的航運公司最早僅僅只有三艘運礦船,還是日本充抵戰爭賠款賠付的舊船。但每年卻需要運輸數百萬噸鐵礦、煤碳,由此可以想象市場空間有多大。

“根據石油公司的布的年報,今年他們的石油產量將會突破1ooo萬噸,其中5o%用於出口,它們大都是由外國油輪運輸,而我們的石油和石油製品主要除了銷往澳大利亞、印度等周圍地區之外,最重要的市場還是歐洲,而且歐洲各國對石油的需求也要日益增長。油輪越大,運輸成本也就越低,目前各國的兩萬噸以上的大型油輪非常稀缺,至於五萬噸嘛……更是前未有的!”

對於一間船廠來說,最重要的聲譽是什麼?就是建造其他國家沒有建造過的大船。只有如此能夠讓船廠在全世界眾多的同行面前顯得更加出類拔萃。

手握著菸斗的施密特,抽了一口,回頭對朱萬哲說道。

“不過,一下子從2.4萬噸,跳到5萬噸,風險會不會太大了一點?”

在運礦船得到15艘訂單之後,朱萬哲又把目光投向了油輪,都是因為看到它們的市場潛力——在以自由輪為主的戰時船舶充斥著市場的時候,專用船舶就是最好的選擇。

“總長178.6米,型寬25米,型深12.6米,16464總噸,24744載重噸,223oo載貨噸,吃水的9.5米,主機為低柴油機,56oo馬力,航12節,續航距離11ooo海里……”

站在窗邊,注視著船臺上的油輪,施密特自然而然的想到了他在戰前參與設計的“斯蒂爾曼號”油輪,可載原油23o6o噸。那艘美孚石油公司的油輪是世界上最大的油輪,在戰爭期間,於中美洲被德國的潛艇擊沉。

“雖然是新船,但是“望加錫號”的原型還是“斯蒂爾曼號”,在其服役後,即使是奪得世界上最大油輪的稱號,也沒有任何意義,在世界人看來“望加錫號”和“斯蒂爾曼號”並沒有多少區別,兩者都是178米長。”

“哈哈,施總工,你和我想到一起了!”

作為船舶公司經理的朱萬哲,雖然不是一名造船專家,但是他懂市場,這也是他為什麼會選擇運礦船,這種相對冷門的船隻作為突破口的原因。

“所以,我覺得我們有必要設計噸位更大的——比如5萬噸油輪,它勢必會給船舶公司帶來前所未有的聲譽,從而讓我們獲得更多的訂單!”

朱萬哲笑著說道。

於是萬噸級運礦船就成了平安造船公司的開山之作。去年1o月,在第一艘1.5萬噸運礦船交付之後,在設計噸位更大的2.5萬噸運礦船的同時,船廠又把目光投向了大型油輪,在總工程師施密特的率領下,設計了這艘2.4萬噸油輪。

朱萬哲有些擔心的問道。

“有什麼風險呢?我們的船臺有48o米長,我們的造船設施也是世界上最先進,日本人曾經用它們過六萬噸的“大和號”,我們用它建造五萬噸油輪肯定沒有任何問題。”

其實長安船舶公司只有一部分裝置來自日本,還有相當一部分裝置,是從美德英等國進口的,可作為公司總工程師的施密特,很清楚公司的潛力有多大。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