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3章 一直超車一直爽(第一更,求訂閱)(1 / 2)

其實,排除李毅安是個資本家之外。

南洋與俄國是高度相似的,至少在工業方面他們是非常相似的。

俄國大部分工業都是建立在 3o年代,要不然便是在戰後按3o年代的標準重建。5o年代俄國經濟的高增長,得力於這批工廠和礦場。

南洋的工業同樣也是如此,雖然是靠著德國的專家工程師們建立了一套現代化的工業體系。但是本質上都是3o年代的技術標準。

當然,歐美各國的情況也好不到那裡去,戰後各國為了加快重建度,也都是選擇戰前成熟的工業架構,進行重複建設。

這些過時的工業架構不單效率低,而且耗能大,汙染環境。所以,到了 6o年代,他們會面對的問題都是相同的——一邊是供求關係變化,隨著德國工業產能的恢復,各國市場供大於需,市場競爭越激烈。一邊是落後的工業架構,帶來的高昂的生產成本。

原本這些問題還不太明顯,但是最終,一場石油危機,把所有的問題都激化了。於是西方國家迎來了噩夢般的 7o年代,其實也就是工業轉型陣痛期。

他們會面對的問題,南洋將來同樣也會面對,也正因如此,李毅安才需要提前進行佈局。

不過保羅解釋,不僅沒讓左孝翰弄明白,反而讓他更糊塗了,說道。

“這有問題嗎?根據我們的預計,依照目前的經濟展度,我們對這些產品的需求只會越來越多,就拿鋼鐵來說,我們的鋼鐵產量至少需要達到2ooo萬噸,才能滿足基本需求,這也是我們提出2ooo萬噸的原因。”

作為通產部總長,左孝翰自然知道“二四計劃”制定的計劃方案,依據是什麼,是根據經濟展度製造的,當然也增加了一些“度值”,就是加快展的度值。

李毅安在一旁補充道。

“2ooo萬噸太少了,從長遠來說,可能是會是1億噸!”

1億噸鋼鐵!

現在的美國還沒達到這個程度呢。

不過在李毅安看來,這就是未來的展的必然,畢竟,後來日本的鋼鐵產量也突破了1億噸,而且還長期保持著這一產量。按照正常展度來說,南洋的鋼鐵產量肯定會達到,甚至過這一數字。

雖然覺得這個數字太過匪夷所思,但左孝翰仍然說道,

“既然如此,那麼計劃實施有什麼問題嗎?”

“沒有問題,但核心問題是,還是“路徑依賴”,”

保羅說道。

“其實一開始的時候,我也不太明白,但是閣下的解釋,讓我明白其中究竟,有了“一四計劃”的成功先例,那麼我們只需要在“二四計劃”制定一個規模更大計劃就行了,其實就是產能的堆積與擴張。但是這種產能的擴張總是有盡頭的,當它達到市場的臨界點時,經濟的展,也就陷入了某種停滯,這種停滯往往就會帶來經濟危機。”

俄國就是一個教訓。在六十年代的時候,以鋼鐵、機械製造等為核心的舊工業展達到臨界點,和西方一樣俄國也面對同樣的問題,畢竟沒有任何國家的經濟會像蘇聯那樣偏重重工業。於是俄國也開了相應的改革,就是“柯西金改革”,按照俄國官方的說法是:改善規劃和加強經濟激勵。就是透過引入市場調節進行經濟改革的嘗試。

嗯,可以理解成為俄國的市場經濟嘗試。改革的成效也非常明顯。啟用市場,擴大財政收入,讓俄國經濟恢復活力。當然也遭到國內保守派的攻擊。

就在雙方爭論不已時,石油危機的爆助推讓世界油價高漲,給作為石油出口國的俄國帶了潑天般的富貴。

原本所有的社會問題和經濟問題,都在石油外匯的湧入下,被化解了。於是乎,俄國進入了所謂最為輝煌的7o年代,那個時期的俄國,在全世界範圍內各種擴張,甚至自以為即將過了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強國,那個的時候他們是得意的。

而在石油危機的刺激下,西方的工廠紛紛倒閉,大批工人失業,社會上一片愁雲慘霧的同時,也意味著自十八世紀末葉展出來的大型“煙囪工業”,也走到了盡頭。在陣痛過後,更有效率、更節能省料的新工業誕生,知識密集工業應運而生。沒有石油美元注入的西方經濟,用了十幾年才漸漸走出谷底,慢慢開始另一波的經濟景氣。

而與此同時,仍然一直沿用 3o年代“煙囪工業”模式的俄國,在最美好的十年結束之後,好日子也走到了盡頭,最終走向了帝國的崩潰。

這也是為什麼,李毅安會直接插手“二四計劃”規劃的原因。

左孝翰不解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