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八章 匯賢聚才,等待時機(2 / 2)

小說:大明嫡長子 作者:皇家僱傭貓

而江同祖則在這瞬間下了某種決心,“便是你我遠離朝堂,也要心懷救國之念。既然太子不聽你我之言,那我們就只能緩緩圖之。東宮不是建立書院,創立《明報》來影響人心麼?我們也要將自己的理念傳於他處、他人,匯賢聚才,等待時機,終有一天殿下碰了壁回過頭來,會發現我們才是用心良苦。”

……

……

此時的乾清宮,劉健、李東陽、謝遷在覲見。只有他們三人,太子朱厚照也不在。

“……昨日早朝,太子的表現,你們三位怎麼看?”弘治皇帝負著手,在殿裡踱步,他現在病情好些了,每日喜歡這樣活動活動筋骨。

“膽略十足、氣勢迫人。”劉健這樣回應。

皇帝看了一眼李、謝二人。於是李東陽回稟,“殿下堅毅果決,於所認定之事,敢於定計、敢於直面爭議。”

“謝閣老呢?”

謝遷也逃不掉,但他說的更為簡略,“殿下有雄主之象。”

“比之朕如何?”

如果是一般的大臣、或是不那麼聰明的,都會拍皇帝的馬屁。但他們三位在朝中已經那麼多年了,除了瞭解太子,更加了解皇帝。

咱們這位聖上,是繼承祖宗的,當年太祖皇帝就是深憂子孫軟弱為人所欺、狂喜子孫聰慧能夠擔負天下,太祖皇帝那會兒還有那麼多兒子,現在倒是不必操心了,就這麼一個。祖宗的基業、萬世的社稷無論怎樣都要交到他的手上的。

劉健執禮回說:“聖上於殿下這般年紀時,確不如也。”

這就是大學士的表達藝術,既把意思帶到,又不至於把皇帝貶得太低。

其實這幾年來弘治皇帝已經看得明明白白,什麼年紀不年紀的,“你們不敢說,朕敢說。朕的太子比朕更適合當皇帝,嘿,說來真不知該歡喜還是該感傷……朕治理天下十七載,到最後於祖宗、於天下最大的功勞,既不是治理黃河、任人唯賢,而是給咱朱家生了個心智和手段都直追先祖的嗣君。”

“聖上不必如此自謙。”李東陽回稟說:“三代以來,守成之君中陛下可稱仁德天子、英明賢君。”

“這便是問題所在。”皇帝擺了擺手,“朕是仁德之君,太子就是嚴刑峻法。朝中有些大臣總認為,朕就這麼一個兒子,所以寵愛過甚。劉閣老、李閣老、謝閣老,你們也覺得朕寵愛太子難道真的只是因為親親之心?你們也算是朕的老師,朕……便是如此不識大體的君父嗎?”

三人聽了這話,動作整齊的都跪了下來,“臣等不敢。”

“朕如果只是寵他,是不會讓太子介入朝政如此之深的,他如果沒有這個意願,強迫也是強迫不來的。祖宗的江山社稷,朕又豈敢事之以輕?”

“陛下聖明!”

“下去之後,你把朕的意思傳達傳達,天上永遠就是一個太陽,沒有大太陽與小太陽。”

他們三個都是極聰明之人。

皇帝的意思是清清楚楚的,就是朝臣不要在下面琢磨皇帝和太子之間是不是有什麼不合、太子的意思或許不是皇帝的意思之類的。不存在,朝廷裡始終就是一個政治中心,沒有第二個。

“臣等明白。”

現在就會有臣子自己腦補一番,然後舉出很不合時宜的例子,比如李世民讓他爹當了太上皇之類的。

“明白就好啊……”

皇帝言盡於此,三個老頭兒也就不繼續待了。

而此時的朱厚照正在閱讀錦衣衛給的密報,士紳真的不可得罪嗎?

如果不是知道‘清初奏銷案’他就差點信了這一點。

清初,江南的這些士紳群體因為習慣了在明朝時期拖欠朝廷錢糧,所以換皇帝不換做法。結果滿清朝廷和他們來個了不講道理,嚴令各級官員必須追徵士紳的欠糧。當然,事情一開始也和明朝時一樣,因為江南一帶地方士紳地主勢力盤根錯節且根深蒂固,單憑皇帝的區區一道諭旨想徹底剪除這些勢力顯然是不現實的。

但故事的後來則不一樣。

順治十八年,經過一番追繳之後,清廷將還在欠糧的江南蘇州、松江、常州、鎮江四府並溧陽一縣的官紳士子全部黜革,總計一萬三千多人,而且旨意十分嚴厲,不論積欠錢糧多少,一律嚴懲,就是說一粒糧食都不準欠。

以至於當時的進士葉方藹因積欠一厘被朝廷罷黜,所謂“探花不值一文錢”之謠即是出自於此。

朱厚照對著跪在眼前的錦衣衛吩咐說:“不要驚動他們,讓他們匯聚起來吧。”

一鍋端掉,總比滿大街找要方便的多。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