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一章 入京、復套(2 / 2)

小說:大明嫡長子 作者:皇家僱傭貓

這是站隊、拜入他門下的感覺。

王鏊心說這傢伙果然有一些江湖匪氣,什麼你的人、我的人,這些習慣估計也是多年養成的。

略微沉吟一聲,先問:“你登府的第二點是為了什麼?”

王瓊也沒有害羞之狀,直接道:“第二,便是請老天官指點迷津。浙江的事到這種程度,殿下怎麼會偏偏挑了下官去往浙江?另外,殿下還要下官進宮面奏,下官冒昧,想請老天官解惑。”

“你先不必緊張,這是殿下任免地方大員的習慣,你去也不是說,主要是聽。殿下辦事,主要有一喜一惡,抓住這兩點,你在浙江就穩得住。”

王瓊急忙豎起耳朵,這可是跟隨太子很多年的王鏊的總結。

“這一喜,就是喜幹練之官。這便能回答為何是你,因你治理漕河有功所以給殿下留下了這樣的印象。至於浙江的事如何自有殿下和你交代,老夫只是吏部尚書,萬不敢凌駕於殿下之上。這一惡便是做了朝廷的官卻誤國誤民,怎樣叫誤國,怎樣叫誤民,你肯定了解,不必我多說。尋常人記得這兩點足夠。但你……”

“請老天官直言。”

“也沒有什麼直言不直言。便是你剛剛有句話不對。不是老夫有所指,你無所不從,你當的,是大明的官,不是老夫的官。”

王瓊冷汗直流,連連點頭,“下官知錯了。”

這些提醒也算是王鏊種下的一個善因,他感覺王瓊是有機會做大的,希望往後能結一善果。

王瓊這個人後來的官確實也當的很大,很多人都知道王守仁後來一路升官,所謂朝廷有人好做官,王守仁的這個‘朝中人’就是王瓊。

寧王叛亂之象王瓊先有察覺,所以他特地將王守仁安排過去,而且很信任他,准許他便宜行事。

可惜現在王瓊還是個得在京裡處處低頭的‘小官’了。

……

……

在西北。

太皇太后薨逝的訊息來的慢上許多,但正月底的時候,楊一清也一樣接到訊息了,這讓他的心頭上了一層陰霾。

“……陛下事太皇太后至孝,如今太皇太后薨逝,陛下還不知如何?”楊一清的眼睛落在擺在堂屋中間的沙盤之上,幽幽的說:“許進帶來了殿下要用兵的好訊息,這本是西北局勢的大好時機,不想翻個年就碰上這樣的逆事。”

像這種白事,來回一搞,萬一皇帝再有些什麼,小半年就沒了。半年之後你知道太子還記不記得這事兒啊?

楊一清當下屬當了這麼些年是有經驗的,做事就要趁上面人關心的時候一鼓作氣的做掉,不管怎樣,夜長總是夢多。

他的手下,任寧夏總兵的曹雄也在,便問道:“部堂,那咱們這《復套疏》還上不上?”

復套,也就是收復河套。

這是楊一清人西北三邊總制以來,一直著力推動的一件事。但是還沒敢向上去說,說了首先兵部就不答應。雖說太子有可能同意,但當官,你不能直接反對自己的上司去舔上司的上司。

也就是許進過來瞎勸,給了楊一清這個太子要用兵的資訊,他才又開始有這樣的心思。

河套地區就是黃河‘幾’字形凸起來的那個頂端那一部分,黃河百害、唯富一套,這八個字足以說明河套地區水草的豐美。

韃靼的連年掠邊之所以難以制止,其中一個原因,就是蒙古人有河套地區作為巢穴。楊一清認為要想較大程度上緩解西北的邊患,一定要把河套地區收回。

那樣關中和中原不再受威脅,河套地區還可以屯田數百萬畝,內地也不必再一車一車的送糧食,還能蓄養更多、更精良的戰馬。

現在如今駐牧河套地區的是蒙古郭勒津部落的火篩,他是滿都魯可汗的女婿,當然,現在滿都魯可汗已經死了,是他的兒子達延汗在執政,這兩位的關係也非常親密。火篩在達延汗統一漠南蒙古的大業中也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像弘治十四年,這兩個部落還會聯合行動。

據楊一清估算,如果要想踏上河套地區和火篩部打上一仗,則至少要給他一支向楊尚義那樣的精銳騎兵,再練兵十萬,這樣一同出征方有可能。

這個代價很大,所以楊一清也開始猶豫,這個時候《復套疏》上的合適不合適。

他臉上的皺紋很深,頭上也有些間生的白色,“老夫倒不怕被太子斥責,更不怕朝中滾滾諸公的那支筆,老夫是擔心,一旦為有心人做文章,說我們在大喪之間行此之事,最後弄得殿下也在大義面前無法同意《復套疏》,這可就是大明的損失了。”

齊承遂一聽倒也是,便輕輕講道:“那麼就再等等好了,左右也不急這幾個月。”

“也只能再等等了……”楊一清把筆一扔,很不情願。

總兵曹雄更是懊惱的哼了一聲,心中很不高興,沒辦法,碰上了特殊時候。

不過還沒等他們散,就有一個士卒進來稟報,說京裡有錦衣衛來了。

楊一清和齊承遂互相對視一眼,“錦衣衛所來,必是上意。見!”

來人正是毛語文,那日太子命他去固原和大同,但只說去,沒說哪個先去,這就看他自己了。其實也簡單,固原是三邊總督,大同無非就是個大同總兵,當然是固原先了,所以他一路狂奔來到固原。

雙方的客套、虛禮,這自不必提,誰也不會短了。

毛語文文化不高,拽不了文,直接就說來意,其實也是讓楊、齊、曹印證了之前許進的話,所以聽完頓受鼓舞。

“這麼說來,咱們這復套之議,還停不了。”齊承遂笑著說。

“殿下真乃一時雄主!”

楊一清是喜怒不形於色,淡定得多,拱了拱手衝毛語文:“有上差的話,我們這些守邊人心中便更有些底氣了,也請上差代楊某回話,楊某隻要在一日,西北,他韃靼人就進不來!”

“殿下……倒沒這麼說。”毛語文也不怕傷了他面子,“殿下說,楊部堂要萬分小心,因楊部堂初上任,不熟悉楊部堂,韃靼人又是不見棺材不掉淚的性格,殿下覺得韃靼人很有可能就先挑您這位新官兒試試深淺呢。”

這話已經很明顯了,太子現在關注到他這裡了,對他這個西北三邊總督有擔心,打贏了功勞放大,打輸了自然也是罪過放大。

楊一清眉頭一挑,絲毫不懼這種壓力,“楊某做那麼多年官,就是沒當過這突破口的官兒,叫他們來好了。”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