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七章 朝會議題!(2 / 3)

小說:大明嫡長子 作者:皇家僱傭貓

女人其實是個奇怪又可愛的生物。比如說,先前還不覺得有什麼,但一旦事後便覺得全身心的是別人的東西一樣。

朱厚照卻沒那麼多心思繼續回味。因為,楊一清進京了。

與其同行的還有周尚文、楊尚義。

周尚文再回來時,額頭上多了一道幾厘米的疤痕,不深,但也明顯,完全看得出來。

有些人覺得不好看,但朱厚照看到的時候對這位史書留名的名將好感度卻有攀升。

周尚文也遞交了一份軍報,按照弘治十二年當時監國的太子定下的規矩,大明騎兵的所有情況,其將領要每半年遞交報告交予皇帝。

似這種重要的政務,定期遞交的法子其實很好,因為誰也不敢阻撓這份奏疏。

他們三人在旁稍候,直到皇帝把奏疏看完。

“……回想正統、天順、成化、弘治年間,近七十年來,我大明對韃靼敗多勝少,尤其土木堡一敗,致使朕先祖受辱,國威淪喪。朕勵精圖治,重振軍威,就是知恥而後勇,周愛卿馳騁大漠,敢於接敵,且不論戰果如何,僅是這份軍人之勇,就值得朕嘉獎!”

“旬月以前,周愛卿軍報來京,朝中大臣竟還有出言不遜者,說朝廷官軍輕率出擊。朕才不理會,朕豈是那種顢頇可欺之君?!楊將軍出寧夏,周將軍出大同,朕定復套國策就是要告訴韃靼人,從此,攻守易形了!”

啪!

周尚文和楊尚義都是武將,他們聽到皇帝是這樣血氣方剛的君主,那拱手作揖之間都感覺有底氣,“身為大明之將,必守大明之土!臣等願為大明血戰!”

“陛下。”楊一清也說話,“臣在西北,也聽聞東南開海有成,從此後西北軍需可盡從海貿而出,不出三年,臣必定驅韃靼北遁大漠,再現我朝太祖之威!”

“恩。你們三人都是朕倚重的大臣,西北的事,你我君臣協力。朕聽說,蒙古的小王子也是一代英主,他東征西討滿心想促成蒙古的統一大勢。”朱厚照輕輕一笑,“世有英傑,朕豈可不樂乎?!彥章,你與他已有交手,覺得此人如何?”

周尚文答道:“蒙古小王子少年登基,他是在其養母和妻子滿都海哈屯的帶領下坐穩了汗位,滿都海哈屯是蒙古部落裡的奇女子,她能騎馬射箭、領兵征戰,弘治時,滿都海哈屯帶領小王子率兵征服瓦剌,迫其西遷,解除西部威脅。近些年,著重打擊擅政的異姓權臣。弘治十八年,火篩在花馬池敗走,勢力大減,歸入草原以後也被其收入帳下,眼下除了右翼永謝布之亦不剌、鄂爾多斯之阿固勒所領的三萬戶,其餘漠南蒙古諸部皆以其為首。”

楊一清奏報,“臣等失策,弘治十八年一戰竟為敵酋作了嫁衣,請陛下責罰。”

“此言差矣。”朱厚照站了起來,“火篩寇邊入關、掠我人丁,戕害百姓,難道朕這個大明君王還能哄著他不成?天下之事雖然複雜,但終歸要講個理字,總沒有罵不還手、打不還口的道理。所以花馬池一戰,大漲國威,是我明軍大大的勝利。而縱橫之策,能用則用,不能用則棄,大明難道要將指望放在拉攏幾個蒙古部落身上嗎?”

皇帝此言氣勢極足。

便是楊尚義、周尚文這樣的武將也不得不心生折服。

楊一清從署理馬政開始就已十心臣服,有此君主,他必會立下不世之功,留下萬世之名,作為他一個文人來說,夫復何求?

“陛下聖明。君子之國,當行堂堂正正之道。微臣以為,復套國策既分三年而行,正德元年朝廷需再備兵兩萬,次年三萬,如此,大軍出擊,便是野戰,明軍亦不輸韃靼!”

朱厚照擺擺手,“沒有那麼多的兵給你。朕沒那麼多的銀子,正德元年備騎兵一萬,交予寧夏鎮,歸你節制。除了騎兵,你們在西北要對衛所之軍多加操練,另外,注意……培養些密探,若是可以,能不能繪出地形圖來?”

大朝會之前,復套裡面的重要議題都要私下裡先說好。

如果不說好,那麼大的國家、那麼多的事情,你一言我一語說到什麼時候?大會解決小事情,小會解決大事情,這是精髓所在。

另外一邊,楊尚義大概覺得自己沒有太過出彩的機會,就稟奏說:“陛下,正德元年朝廷備騎兵一萬之後,臣想請旨出長城巡邊!”

“准奏,打仗這種事,不能總是他們打過來,咱們也要想想辦法打過去。咱們有長城、城池,他們有什麼?所以也要想辦法打到他們的領地去,掠些牛羊回來給戰士們開開葷,只要幾次騷擾,他們就會自亂陣腳。不過朕贊同你們越過長城,不是要你們盲目深入,想立功可以,但不要急切。”

朱厚照知道楊尚義的心理,但他也只能提醒至此。

否則,總不能一邊大大讚賞周尚文,卻又不讓楊尚義出擊。

民生問題重要,軍事問題也一樣重要。

朱厚照除了會見各省的主政官員,其實也很重視邊軍和京營。他不會在這個時候去清查軍屯問題,時機還不成熟,但是會抓一些軍隊的建設,尤其京營。

京營也要有建設目標。其中一項就是火器。

永樂皇帝當初設立三大營中的神機營其實就是火器部隊。這個時候的火炮,筒裡多數裝填石、鉛、鐵等物,實際上是一種實心彈,但少數也裝有爆炸性的球丸,射程一般在數百步至二三里,威力不小,在世界範圍內都很厲害。

除了炮,明軍也有火銃,而且是明軍的標準武器,生產的數量也有數萬支,在土木堡之戰後的北京保衛戰中,這種火銃曾被廣泛使用。

當然這些年來,不論是火銃還是炮大概都有些年久失修了。

從正德元年開始,朱厚照必定會力主改出這種狀態。

作為皇帝他也不必顧忌太多,三月即將到來之際,京師官場之中也漸漸傳出關於大朝會的一些訊息。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