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一章 劉健與山東(2 / 2)

小說:大明嫡長子 作者:皇家僱傭貓

一來,這樣一個年紀大、歷經四朝老臣的人一旦回到內閣,那就是要當‘祖宗’供起來,什麼都要給他面子,趕都趕出去了何必呢?

二來,七十多的人了,性格是絕難改變的。到時候再有什麼矛盾,作為皇帝他怎麼辦,再弄出去?朝令夕改,實在不妥。

所以劉健可能一直要在山東了,山東暫時不需設總督,所以巡撫就是劉健的盡頭。

因為不換,可以解釋為幹得好,認可了他所以令他一直掌舵。

如果換了,這樣一個重臣,一換卻不是從地方往京裡調,而是平調……或者不入閣,這就顯得皇帝心胸不夠,

所以針對劉健,可以升但不能動,動而不升,不是聰明的做法。

劉健也許想得到,也許想不到,或者也不在乎,朱厚照不能夠確認這一點,他也不知道老人家對他有沒有怨言。

說有,似乎有些輕看,說沒有,又有些不真實。

這事兒他可能永遠也鬧不清楚。

“山東轄濟南、兗州、東昌、登州、青州和萊州六府,治下生民數百萬,此次升你為巡撫,朕就是將這些生民都交付於你,劉先生,山東是孔廟之地,還望你多多用心。另外,河工的銀子放到你的手裡,朕也是放心的。”

“濟南、兗州、東昌這西三府毗鄰運河,尚算富裕,登州、青州和萊州這東三府朝廷也不能忘記。自正德元年回任後,劉先生要深解民憂、實解民苦,把山東治理成一片人間樂土!”

“陛下囑咐,臣豈敢一刻或望?只是有一議,希望陛下允許。”

“你說。”

“東三府多丘陵,地形起伏,陸上交通不變。尤其東面登、萊二府,三面臨海,雖西連青州,而阻山界嶺,鳥道羊腸,車不能容軌,人不能方行。繼而貿易不通,商賈罕至。即便糧食有餘,但不能出售他境,資用大匱。臣以為要解東三府之貧,必暢通貿易,而暢通貿易,一則通海禁,二則開運河。”

“運河?什麼運河?”

“膠萊運河。”

開運河不行,都是山,開運河得花多少銀子。朱厚照可不願意當楊廣。

“喔……所以劉先生的意思,是要在登州、萊州也擇地開埠。”

“陛下聖明。”

“開埠之後,與何處貿易?”

“登、萊陸上交通不變,然海禁一開,則登遼兩地皆可相通。誠令登、遼兩地不為禁限,則商賈往來絡繹不絕。不惟登遼邊腹之間徵貴徵賤,人可使富。即青萊淮泗皆可與登遼轉相貿易。則登州且為一大都會……何患戶口之不殷繁,方輿之不充實?”

所謂登、遼,其實就是今天的煙臺、大連一帶,陸上交通不變的時候,海上如果能開個口子,其實也行。

因為古代的交通運輸條件有限,水路是重要的運輸通道,所以古時候大城市都以運河而興,譬如揚州、淮安等。

進入近代以後,人類的交通方式產生巨大革命,所以運河城市因此衰落。

“登州如甕大,小民在釜底。粟貴鬥一金,粟賤喂犬豕。大熟賴糧逃,大荒受餓死。”劉健念得應該是歌謠。

“劉先生不必憂慮過深,朕既然允許在寧波、福州和泉州開埠,就沒有不許登州、遼東開埠的道理。朕也常常和各地督撫說,只要是有利於百姓民生,所有的措施都可以提。你說要開海路來彌補東三府陸路不通的弊病,朕以為可以。”

劉健行跪拜大禮,“陛下真乃我大明仁君!”

朱厚照去將他扶起來,畢竟七十多的人了。

“劉先生,山東就拜託你了。朕一直盼望著,大明的百姓能富起來。都說朕富有四海,大明是中央之國,可中央之國的百姓衣不蔽體、食不果腹,就是朕當老百姓,也不願意成為這樣國度的百姓。山東地大、民多,耕地還是不缺,劉先生主政山東,務必要以百姓為重,鼓勵耕種、經商,大興教育,懲戒貪腐,如此百年之後,山東先有孔、後有劉,劉先生也不辱孔門子弟的名聲。”

先孔後劉,這一點劉健自己不敢多想,但朱厚照一說出來,他便有些動心。榮華富貴他不在乎,這個他是在乎的。

“說來說去八個字,為官一任,造福一方。”

劉健打量了一眼皇帝,他似乎有些幻覺,這些話像是還年少的太子對他說的。當初小小的太子也常說要為民請命。

“陛下,當得起賢君之名。”

……

劉健對此是滿足的,因為皇帝真的在意百姓。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