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八章 何為國力強盛(1 / 2)

小說:大明嫡長子 作者:皇家僱傭貓

關於寧夏鎮的衛所,皇帝採納了王守仁在奏疏中的意見,已經準允他們施行。

就是寧夏不再維持七衛的人員規模,只留寧夏衛、寧夏前衛、寧夏後衛以及原先的靖虜衛。

寧夏衛和寧夏前衛駐守寧夏鎮城,寧夏後衛則駐守靈州城一帶,此處是地勢開闊,儘管因為復套已經不在邊防一線,但這種具有軍事意義的位置還是要有駐守。

裁撤三衛的原因很簡單,復套以後,寧夏軍事地位下降,另外,多年的軍屯侵佔已經導致衛所敗壞殆盡,七衛人員根本都湊不滿。

既然平時根本就沒有七衛的人馬,乾脆就撤掉算了,朝廷還能剩下一筆軍餉。

剩餘四衛人馬,共兩萬兩千人,這就是寧夏鎮的守軍規模。

一般來說,重鎮都有五六萬人,現在數量直接腰斬以後,寧夏鎮的防務地位也開始下降。

換句話說,這裡的官員也要比其他處低配一些。

這樣一來就要選擇在寧夏鎮放置一個相當於副總兵官階的人。

具體來說,原先的姜漢,其實他的正式官職,是都督僉事、掛西征將軍印、充總兵官鎮守寧夏。

總兵,在明朝是沒有品級的。

有品級的事前面的四個字:都督僉事。

這是正二品武官職。

副總兵楊英的官職是都指揮僉事,這是從三品武官職。

總兵官雖然沒有品級,但要兼這個職務,基本上是要當上都督同知(從一品)、都督僉事(正二品)或者都指揮使(從二品)的武官。

所以原先的宣府總兵楊興,現在雖然還是宣府總兵,但是他的官職從都指揮使升為了都督僉事。

楊尚義充薊州總兵,這是他第三次當總兵官,但並非是一直原地踏步,實際上他第一次當總兵是都指揮使,後來當寧夏總兵則升都督僉事,現在再任薊州總兵,已經是官當得非常大的都督同知了。

楊尚義跟隨皇帝十年,是嫡系中的嫡系。

楊興也早已向皇帝表明心跡,正德二年對韃靼的戰事,他一樣盡心盡力。

所以朱厚照才將宣府、薊州兩處交予他們,這兩鎮是京師門戶,絕對不容有失。

大同總兵則由在正德二年戰事中表現亮眼的石奉充任,他以都指揮使(從二品)武官,駐守大同。

石奉是軍學院、上直親衛指揮使出身,第一次戰敗時,皇帝再次信任了他,所以他也是皇帝的自己人。

遼東總兵,則由常大成擔任。

常大成是原先駐守大同的人,他一直跟隨周尚文,也是當初和皇帝立下誓言的八人之一。

常大成善守,因為皇帝下一步要在西邊用兵,所以在東邊的遼東鎮才派他駐守。

這些都是防務地位沒有下降的邊鎮。

而在寧夏鎮,朱厚照準備選擇仇鉞。

仇鉞原先是朔方作為指揮使,這是正四品武官。

立有戰功,正常提拔,也可以升任從三品的都指揮僉事,也就是原來寧夏副總兵楊英的官職,但皇帝不想他為副總兵,而要仇鉞直接充任寧夏總兵官,統帥寧夏四衛人馬。

地位同樣下降的榆林鎮(延綏鎮)也是一樣如此,接下來要裁撤掉一半衛所。這裡朱厚照準備調甘肅鎮副總兵馬一槐為榆林總兵。

馬一槐是周尚文的老部下,也是馬榮的父親,絕對沒有立場和理由背叛皇帝。

按照朱厚照這個排列,邊鎮從西到東的各大軍區的‘一把手’,可以說全部是他一手提拔的親信武將。

這就是從弘治十二年到正德四年努力經營來的局面。

接下來,他就是要從寧夏開始逐漸清理邊鎮屯田之事,同時整備軍隊,提升戰力。

到時候五十萬邊軍、二十萬京營,還提什麼‘罪天下而不穩’的事?

……

……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