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零九章 秦皇不必築長城(2 / 2)

小說:大明嫡長子 作者:皇家僱傭貓

“開席即可。”

“那你開啊。”

眾臣臉色一變。

尤址則心領神會,“陛下,容奴婢先為你試菜。”

“好。”

皇帝答應下來,王鏊不覺得被冒犯,反而和大家一樣心裡鬆了口氣,真是叫人無語。

“喔,對了,朕這裡有樁喜事,要和你們同享,正巧也是再為王閣老的壽辰添個喜。”朱厚照彷彿是恰巧、剛剛想到了一樣,說:“新疆總督楊一清來奏,至今年三月,朝廷已完成對關西六衛的重新清理。諸衛皆表示,仍願意向我大明稱臣。王閣老,這其實也有你的一份功勞啊。”

刷刷刷的,一幫大臣立馬站起來行禮,“臣等恭賀皇上再建新功!”

王鏊則將:“這一切都是仰賴皇上洪福齊天,老臣豈敢居功。”

“誒,話不能這麼說。朕不管旁人怎麼當皇帝,朕絕非盡攬臣子之功、盡諉臣子之過的皇帝,新疆遠離中原,地處偏遠,朕只是說了一句要盡收西域之土,可這其中的諸多事務都見臣子之功,你有何不敢居功?”

“皇上聖明。”

“還有,朕已經下旨,要剩餘關西六衛以三個月為期,全部遣親子入京為質,上諭就是寫的為質,這聽起來是非君子所為,不過關西諸衛屢屢背叛朝廷,朕尚在幼齡之時,便聽聞有些衛所調而不動,宣而不聽,因而是他不仁在前,而我不義在後,君子豈固為人所欺凌耶?其次是要諸衛所必須聽從旨意調動兵馬,若有違者,來年大兵進之,亦無不可!”

這番話說的霸氣十足,一幫人聽到耳朵裡就覺得一股帝王之氣撲面而來。

大話誰都會說,粉飾太平也從來不難,可說著讓人有感覺,又讓人相信這才是最關鍵的。

張璁也覺提氣,立馬言道:“皇上,如今我大明北驅蒙古千里之遙,遍收西域諸多部落,而東海之疆亦盡入我懷中,可說東西兩翼橫絕三千里,南北之遙則有冬夏兩季之奇觀,以千年不通中國之地,悉為我大明臣僕,實為未有之盛世。”

張璁原本是拍馬屁的話,逢迎君上大抵如此。

不過朱厚照卻沒有像之前那樣客氣,他坦然而受,就是要讓臣子們知道,皇帝也接受盛世之說,而且他心中早已想好了要如何在今晚‘名揚天下’。

當然了,他不是真的要自己的名氣,而是要將這等盛事傳揚出去。

“今日躬逢國家景運昌隆,殊勳捷奏,朕當以此並閣老生辰,與各位同賀。自土木堡一戰,我大明屢屢受挫,致使國威淪喪,士氣蹉跎。而今四海昇平,終改頹靡之氣。如今天山以南,尚有葉爾羌汗國等仍不知所謂,屢屢挑釁,朕已曉諭楊一清,厲兵秣馬,適時討之,以壯我漢人之威,是時,則是秦皇不必築長城,而漢武不必悔輪臺也!”

最後的兩句終於落了下來。

及至皇帝離開,仍是有人不停慨嘆,主要是太雄壯了。

千百年後,人們提起正德皇帝都不會繞過這兩句:秦皇不必築長城,漢武不必悔輪臺!

這句話從詩詞的角度來說,沒那麼強的藝術性。

但若輪豪邁,便是蘇東坡寫出來也不夠。

對,不是說他寫不出來,但他寫出來不夠。這等話,需得帝王來說!

王鏊也確實是瞭解皇帝,他想的就是朱厚照的打算。

首揆生辰,天子駕臨,而後留下兩句豪邁之語又瀟灑離去。

到了第二天,街頭之上早就是一片熱鬧。而在公署衙門之內,也處處爆發著各種‘爭論’,偏向民生的自然是說天子這兩句話殺氣太甚,

什麼叫秦皇不必築長城?長城之外的都殺了,自然就不必築了。而漢武帝晚年發的輪臺詔,就是對自己窮兵黷武的悔過,皇帝卻說不必悔,什麼意思?

另一方面,偏向於武功君威的臣子又對此大加讚賞,畢竟皇帝不是胡說,而且國力可以支撐,打仗打到現在,中原百姓並無徵勞之苦,既然如此,憑什麼不去開拓疆土,建立功業呢?難道要沒志氣的這樣縮著?

王鏊就更覺得自己是被當成了‘一杆槍’,第二天見到張璁、王華、何鑑等,全都是很明顯和他客套一下什麼生辰,接著就把話題直接放到皇帝的身上。

就是他自己也得談正事,“皇上金口即開,要徵葉爾羌汗國,諸位還是同我一同進宮,與皇上議議此事吧?”

實際上,內閣已經收到了不少奏疏了,很簡單的兩派,打和不打。

至於那個江南的事情……正在以很快的速度為人所忘記。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