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朝議親征(2 / 2)

王振自然是跟皇帝一夥的,堅持要親征宣大,好好教訓蒙古那群野蠻人,最好學習成祖皇帝,把這群貨趕到漠北去,省得有事沒事就來大明打秋風。

雙方雞同鴨講,自然談不到一塊去,事情就這樣僵持住了。

大臣拿王振沒辦法,這貨畢竟是宮裡的,他們管不著。

王振拿大臣也沒啥好辦法,這群貨人數太多,說不過。

英宗皇帝聽得頭疼,讓這群人先別吵,自己再好好想想,你們先回去幹自己的事情。

大臣們見暫時阻止了親征這種不靠譜的事情,心裡也是滿意,於是便紛紛離開御書房,回自己的衙門辦公去了。

不論哪個朝代,宮裡的事情都沒辦法保密,英宗皇帝要親征這事,就在大臣們離開不到一個時辰,各部官員便全都知道了。

皇帝親征是大事,各部官員先想到的就是阻止,而他們能夠阻止皇帝親征的唯一方法就是集體進諫。

朱祁鈺當然也聽到了這個訊息,他現在還是有點糾結,到底該怎麼辦?

阻止皇帝親征?這個很難辦到。

且不說他還想繼任當皇帝,就是他一個宗室親王的身份就沒辦法摻和此事。

從漢朝開始,宗室親王就沒辦法參與政事,基本就是在自己的封地逍遙快活、混吃等死。

你要是想摻和到政事裡,皇帝沒罵你,那群大臣就先跳出來參核你了。

因此,他最多就是以弟弟的身份來勸一勸。

不阻止皇帝親征?這個倒是簡單,不出聲就行了。

不過說實話,這會英宗皇帝朱祁鎮對自己還是很不錯的,各方面照顧得不說是關懷備至,最起碼也能做到不讓人說什麼。讓自己在旁邊冷眼旁觀,的確有點對不住自己的良心。

想了半天,最終朱祁鈺還是決定,以弟弟的身份去勸一勸自己的哥哥。

於是,一封申請覲見的摺子就送進了皇宮。

然而等了一天,宮裡卻一點反應都沒有。

朱祁鈺想了想,便知道這是英宗皇帝猜到了自己要幹嘛,見了還麻煩,擺平那群大臣還沒有時間呢,索性就不見他了,耳根子也能清淨一會。

好吧,不見就不見,反正自己已經盡力去做了。

大臣們鬧得沸反盈天,自己再摻和也沒啥意義。

之後的事情很簡單,朱祁鈺老老實實地呆在府上不出門,客也不見,連譚裕和陳韶聯覺拜訪都被拒之門外,不沾染一絲麻煩。

次日早朝,奉天殿。

英宗皇帝正怒氣衝衝地盯著跪了一地的大臣,為的正是吏部尚書王直。

果不其然,經過一天的串聯,各部大臣都已經串聯了起來,由文官之的吏部尚書王直牽頭,戶部尚書王佐、兵部尚書鄺埜等各部尚書率領下屬集體進諫,要求皇帝放棄親征的念頭。

大臣們的理由十分充分,邊防這種事從古到今都是嚴密守城就行,大明朝在這方面最為嚴謹,謀臣勇將隨處可見,還有太祖設計的衛所制度,蒙古人來了就會直接被打回去,天悖理而自取敗亡。您只要增加一點兵力,再許下重賞,實行堅壁清野的戰術,蒙古人打不下城池,再野外也搶不到什麼東西,前不得戰,退無所掠,人困馬乏,神怒眾怨,到時候將士再突擊一下,蒙古人保證立馬跑路,不必勞煩陛下您親征。

再說這個時候草原上正是秋老虎肆虐的時候,水源的水質還不好,人都不夠喝的。您跑到草原上打蒙古人,但是大明這麼大,朝政這麼多,四方如果有急務奏報,怎麼可能像京城這樣交通達,能夠快送到您手裡決斷。

並且打仗這種事危險性極高,古代的聖人都不會輕易打仗,您身為天下至尊,還是老老實實在京城待著,居中指揮即可。

一番話說的是有情有理,惹得朱祁鎮一肚子火氣,卻沒辦法洩出來。

王振這會也是眼觀鼻鼻觀心,站在旁邊一聲不吭。

朱祁鎮轉頭看了看王振,心說:咱們不是商量好了麼?你來想辦法讓大臣們同意我親征,怎麼這會兒就不出頭了?

王振餘光看到皇帝盯著自己,心知不出面不行了,於是站出來道:“陛下,內臣有話要說。”

英宗皇帝見他出面,臉上便露出一絲喜色,點點頭道:“講。”

王振躬身行禮:“謝陛下。”

然後擺出一副痛心疾的表情道:“陛下,王尚書所言,內臣不同意。”

英宗皇帝立刻變成了捧哏的角色,道:“為何不同意?”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