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雜事(2 / 2)

問題是,自己所有的根本就在文人這一點上,而京察八法這幾條哪個都不能安在自己身上啊。

貪,肯定是不行的,大明律規定,貪汙六十兩銀子就要剝皮實草,這一點是不敢的。

酷也談不上,自己是文人,士林中名聲頗佳,一旦被人說自己是酷吏,那他只有自盡一條路可走,一死以明志而已。

無為、不謹,這是文人的大忌,這一點絕對不能被扣上。

年老、有疾,這兩點倒是無所謂,反正自己年歲也不小了,身體不算太好,一般情況下,皇帝罷黜官員用的比較多的就是這兩條,但是,一旦因為這兩條被罷黜,那自己就再也沒有起復之日了。

浮躁,有損自己名聲,才弱,那更是在汙衊自己。

因此,薛瑄判斷,對於自己最好的評價應該就是年老、有疾,這樣能夠不損自己的名聲。

只是他想錯了。

朱祁鈺搞京察的根本原因壓根就不是對付他的,而是為了掌控朝局做準備。

不得不說,朱祁鈺原本只是個富貴王爺,於社稷危難之時登基稱帝,沒有先皇正式的傳位昭書,沒有足夠深厚的官員班底,朝廷裡算是他親信的也就只有儀銘一個人,眼下還只是一個禮部侍郎,上面壓著資歷深厚的禮部尚書胡濙,一時半會兒還用不上。其他府衙的大佬,實際上也都是朱祁鎮提拔起來的,和他朱祁鈺算是合作的關係,還遠遠談不上恩澤某人的程度。

最關鍵的是,太上皇朱祁鎮雖然不靠譜,但是他好歹是宣宗指定的繼承人,又當了十幾年的皇帝,正朔身份誰都不能否認。

因此,其實朱祁鈺急需的是建立自己的班底。

數一數,禮部左侍郎儀銘肯定是,這是郕王府長史,想跑都跑不了。

兵部尚書于謙算一個,他是前任尚書鄺埜在土木堡遇難之後由自己提拔起來的,打贏京師保衛戰之後,聲望頗高。

戶部尚書陳循也算一個,他也是前任尚書王佐在土木堡遇難之後繼任的,不過眼下他和自己並沒有太多的關係,只是兢兢業業地完成自己交代的任務而已,也就是說,他忠於的是大明,不是自己,不過可以改造過來。

剩下的朝廷大佬裡面,吏部尚書王直是四朝元老,刑部尚書俞士悅也是老臣,工部尚書高谷和俞士悅一樣,都是永樂十三年的進士,更別提禮部尚書胡濙了,那在永樂朝就是皇帝親信,這幾位大佬他誰都掌握不了。

朝廷群臣中,朱祁鈺可以掌握的官員不過十分之一,這裡面還有不少阿諛奉承之輩,剩下的大臣隱隱以吏部尚書王直為,全方位掌控著朝政的制定和實施。

至於武勳集團,別鬧了,英國公張輔都戰死在土木堡了,魏國公在南京逍遙自在,輕易不進京,剩下的裡面,老的老小的小,眼下居然是隱隱以武清伯石亨為。

要問石亨能不能扛得起武勳這杆大旗?看看王文的彈劾就知道了。

石亨想率領武勳對抗文官集團,還早得很。

所以,朱祁鈺如果想掌控朝局,要任務就是換上一些自己的人,最起碼六部裡面必須都有自己人,還有就是如何處理這群老臣,找機會讓他們讓位置出來。

不過這群老臣們能力的確都很強,本身威望頗高,在沒犯什麼錯誤的情況下,想讓他們讓位幾乎是不可能的,只能從下面的非重要衙門入手,大理寺就是第一個。

王直應該是理解了朱祁鈺的意思,對大理寺的京察格外的嚴格。

於是乎,就在十二月初的早朝上,吏部考功司提交了本次針對大理寺的京察結果。

刑部尚書兼大理寺卿俞士悅監督不嚴,京察結果為不謹,罰俸半年。

大理寺右丞李茂被評了個浮躁,罰俸半年。

其他人等基本上都是差評,罰俸從三個月到一年的都有,甚至還有兩個官員被查出違背大明律胡亂判案,直接以貪官的名義罷官去職,丟進刑部大牢裡等著判決。

而最關鍵的核心人物,大理寺丞薛瑄,直接便是和薛瑄的預估一樣,評了個年老,被罷官歸鄉,放回山西老家養老去了。

薛瑄對於朱祁鈺來說只不過是個插曲。

但是在薛瑄準備離京回鄉的時候,朱祁鈺則是在御書房和六部九卿開小會,會議內容則是討論是否全面推廣本次京察的績效考核方案。

在吏部尚書王直介紹了本次大理寺京察的經驗和官員反饋之後,朱祁鈺笑著對下面的大臣道:“諸位愛卿,聽了王老尚書的介紹,大家有什麼想法?不要有所顧忌,今日大家可以暢所欲言。”

下面仍然是一片安靜,沒人會輕易表態。

朱祁鈺看著下面的大臣,無奈道:“諸位愛卿,朕招你們過來,是真心討論此事,看看是不是可以在朝中推行,不是逼你們表態支援朕的。”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