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5章 朕來背這個黑鍋

朱祁鈺的問題讓王通一愣,旋即明白過來,點點頭道:“是的,安南因為氣候炎熱,水土又足夠肥沃,所以稻米可以一直種,交趾布政司那裡,稻米是一年三熟的。”

金濂等人也瞬間明白了過來,皇帝這是打算將這次互市的主要產品定為稻米了。

不過也可以,大明雖然土地廣袤,但是糧食其實一直不太夠吃,因為可以開墾的肥沃土地都集中在江淮一帶,那裡水網密佈,氣候溼潤,所以糧食產量一直是大明最高的地方,北方的華北平原也還可以,但是山西陝西就差點意思了,至於遼東,那破地方差不多一年到頭都是冷的,只能種一些小麥粟米之類的耐寒作物,而且時刻面臨著蒙古人的威脅,糧食產量對於大明來說只能算是聊勝於無。

漢人有個習慣,那就是打多少糧食,養多少孩子,糧食多的時候,普通百姓能養得起的孩子就多,那就是歷朝歷代的盛世,糧食少的時候,普通百姓自然養不起孩子,如果再來幾次天災人禍,那就是歷朝歷代的末世,這條規律不管是在漢唐,還是宋元,都是不折不扣的真理,就連大明的崛起,也是建立在這條規律之上的。

至正元年開始,蒙元便開始經歷各種各樣的天災,在蒙元末代皇帝元順帝在位的三十五年裡,只有七年時間沒有遭遇過饑荒,天下餓死的百姓不計其數,然而因為統治者的原因,對於這些百姓的屍體處置得並不得利,所以蒙元這三十五年裡遭遇了整整十二次大疫,平均三年一次,這在有歷史記錄以來都是最頻繁的,再加上對於黃河的治理不善,最終導致了紅巾軍起義,在一具獨眼石頭人的影響下被推翻統治。

大明建立其實已經有近百年的時間了,但是因為各種原因,導致大明現在也只有九百五十八萬戶,而地盤只有大明一半的南宋,都有近三千萬戶,如果大明的糧食能多一點,那麼人口也會多一些,連帶著朝廷賦稅也可以多起來,在座的官員也就不用看著每年那兩千萬的歲入愁了。

石亨張軏等人則是冒出一個念頭,怪不得當年太宗皇帝要打安南,原來根子不在於欽差被截殺,而是因為那塊地方實在是太好了,如果真的如王通所言,稻米一年三熟,那就意味著一畝地可以比得上北方的三畝地,十畝地等於北方的三十畝,眾人瞬間在腦子中回憶了一下自己手裡的土地,如果真的換到那面,那就意味著家產直接翻倍啊!

石亨瞬間也對再徵安南起了興趣,不過旋即便放棄了,拿下安南的功勞再大,也比不上北征蒙元的功勞大,如果說拿下安南可以讓自己死後封公,那徹底擊敗蒙元,自己死了之後就可以追封一個王爵了。

看看大明那些被追封王爵的家族吧,中山王徐達的後代是魏國公一脈,世代鎮守南直隸,黔寧王沐英的後代是雲南沐家,世代鎮守雲貴,至於河間王張玉,那更是英國公一脈的老祖宗,他的兒子張輔去年都被追封為定興王了,乃是大明一等一的豪門,自己要是也能被追封一個王爵,那豈不是說石家也能成為大明的頂級勳貴嗎?和這個身份相比,安南那多出來的糧食產量就不值一提了。

不過石亨不在乎,張軏卻是眼睛一亮,他去過南方,也在南方弄到了一些田地,但是南方的田地和安南的相比,那就差很多了,這是可以多出整整一季的糧食啊!他張軏沒辦法繼承英國公的爵位,那是自己侄子的,所以能弄到更多的錢才是他追求的,而在現在的大明,糧食就是最硬的硬通貨,你可以不穿衣服,可以住自己搭建的茅草屋和廢棄破廟,甚至可以不吃鹽,但是誰都不能不吃糧食,不吃就會餓死,如果自己能在安南弄到田地,那別人的土地可以收穫一季或者兩季的糧食,自己就能收穫三季,多出來的糧食不就是錢嗎?

張軏立刻出聲問道:“王老將軍,你說的可是真的,安南真的能收穫三季糧食?”

王通見張軏提問,也不敢怠慢,連忙回答道:“回張都督的話,這是真的,一年三熟是沒有什麼問題的,而且在下面的一些士卒看來,一年四熟都是可以做到的。”

“而且那裡的土地肥沃,當地人基本上只是把種子撒在地裡,平時都不用照看,只需要簡單除草就行,所以也沒有什麼力氣活,下地除草的更多還是女人,男人則是在家歇著即可。”

“種地只需要女人?”王通的話算是徹底讓所有人震驚了。

這在漢人中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歷朝歷代的漢人,耕種的時候基本上都是全家出動的,衣服多的就白天干活,有些人家太窮,做不到人手一套衣服,那就晚上幹活,藉著月光照明,晚上還涼快些,即便不穿衣服也沒有人看到,哪裡會像安南那樣,種地只需要女人,估計只有開墾的時候才需要男人出力氣吧。

王通還沒回答,朱祁鈺坐在上面出聲了。

只見他笑著點頭道:“王老將軍說的沒錯,安南當地的農活更多的還是女人在做,並不需要男人幹太多的活,因為土地太肥沃了,壓根用不到那麼多人。”

說完朱祁鈺皺起眉頭道:“所以朕很奇怪,當年朝廷為什麼就不在安南堅持下去呢?只要將安南的男人消耗光了,那剩下的所有東西就全是咱們大明的了,包括一年三熟的土地、勤勞能幹的女人、溫暖宜人的氣候,這麼多好東西,為什麼就白白便宜了安南的那群懶漢呢?”

“若朕是父皇,那就絕對不會放棄安南,即便是用消耗的方式去耗光安南的男人,或者用蒙古人的方式去殺光安南的男人都可以,朕就不相信,這麼多好東西拿在大明手裡,再分給窮苦的大明百姓,到時候還會有人說朕是暴君。”

朱祁鈺的話讓一眾文臣都有些心驚,高谷立刻出班道:“陛下,當初朝廷放棄安南,也是因為再無力支撐安南的軍費,那會兒每年近百萬兩的銀子都耗在安南了,國內又是有諸多問題,若是再繼續下去,那不僅安南保不住,就連大明腹地都會出現亂子的。”

王文也是贊同道:“是啊,陛下,殺戮過重有傷天和,會損失國朝氣運的,宣宗皇帝也是為了大明著想,這才放棄了安南這塊地方啊。”

朱祁鈺卻是不悅,反問道:“王愛卿也是正經學儒,走科舉正途入仕的吧?”

“正是,臣是永樂十九年三甲進士出身。”王文雖然不明白朱祁鈺的問題,但還是老老實實回答道。

朱祁鈺點點頭,繼續問道:“那相信王愛卿是深通經史的了,王愛卿能否為朕解惑,為何秦國在長平坑殺過四十萬大軍,又幹出水淹大梁的事情,是不是有傷天和,如果是,那為何一統六國的卻是秦國?如果不是,那秦國的所作所為還是不是有傷天和?”

“還有趙宋那會兒,金國南下汴梁,屠戮百姓無數,甚至還折辱我漢人的皇室,算不算有傷天和?既然是有傷天和,為何還能存續百年?”

“更別提蒙元了,他們在天下造下多大殺孽,但是仍舊佔據中原百年,難道儒家認為,若是他們沒有造下殺孽,難道太祖就不該驅逐韃虜,恢復中華嗎?”

朱祁鈺這番話懟的王文啞口無言,不是沒辦法回答,而是不能回答。

前面兩個還好解釋,秦朝時間太短,金國也不過百年,而且二者的下場都不怎麼好,嬴政的後代全都被屠戮,完顏家更慘,還被蒙古人畫下了嘗後圖,但是第三個問題咋回答,現在可是大明啊,難道說朱元璋起兵反元是錯的?那他也就別做這個內閣閣臣了,都察院的那些同僚也不可能放過自己,身敗名裂都是輕的。

朱祁鈺見王文不敢回答,也就沒有繼續追究,畢竟王文當初也是支援自己登基的大臣,登基之初也算是支援自己,而是話題一轉,繼續道:“朕在這裡再確定一個原則,只要你們的所作所為是對大明有利,對朝廷有利,諸位愛卿都可以和朕說,天下誰不服,讓他們來和朕說,朕來給你們做主。”

“有黑鍋,朕來背!”

“臣等不敢!”這次包括王直等一眾文臣和石亨等一眾武將全都恭敬出聲,于謙聽得更是兩眼放光,皇帝這番話實在是太貼合他為官的原則了,他向來都是以江山社稷為重的,如果自己的為官理念和皇帝一樣,那今後他的揮空間就會更大了。

朱祁鈺揮揮手,讓眾人起身,然後道:“好了,就不說這個了,現在說回正事兒。”

“今天招諸位愛卿過來,是商議如何從安南撈銀子的。”

“朕在這裡先說一個原則,只要是能從安南撈到銀子,諸位愛卿可以無所不用其極,大不了最後就說是朕的主意,朕來背這個黑鍋。”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