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4章 漳州海商之變(1 / 3)

次日,朱祁鈺將這個事情和政務院理王直一說,王直便立刻同意了下來。

對於這方面的政治敏感度,王直還是極為合格的,朱祁鈺剛把將禮部打造成朝廷喉舌的事情一說,王直便敏銳地感覺到,這件事可以讓禮部成為政務院手中的一柄利劍,在施政的時候會有極大的助力。

當然,對於儀銘來執掌這個位置,王直也沒有什麼反對的意思。

朝廷喉舌,朱祁鈺自然要掌握在手裡,王直對這一點沒有任何異議。

而且禮部現在是個什麼德行,大家誰不知道,早就有人上疏朝廷,要求取締禮部了,只是今年政務院的重心在開徵商稅上,王直不想在朝廷掀起太大的波瀾,也就沒有搭理那些人。

但是如何處理禮部,王直也早就有了自己的想法,但是現在看起來,自己的那點手段和皇帝是沒辦法相比的,差距太大了。

按照他原來的想法,禮部併入鴻臚寺,將外事方面的事情全部交給禮部打理,鴻臚寺卿楊善立了這麼多功勞,早就該晉升了,現在升到禮部尚書的位置上,不會有人有異議。

但是,這麼做遠不如將禮部打造成朝廷喉舌來的巧啊!

王直是政務院理,掌握天下文政,他沒意見,政務院也就沒有意見了,政務院沒有意見,文官自然不會有意見,當然,也不敢有意見。

況且儀銘調出學部,這個位置讓誰填補,朱祁鈺就交給政務院來決定了,對於朱祁鈺來說,學部只是六部中普通的一部,但是對於政務院來說,那可是個香餑餑,可以決定未來家族數十年呢!

畢竟學部尚書是天下公認的大宗師,哪一年的進士不得尊稱一句恩師,有這些進士在,自己家裡人即便犯了什麼錯誤,大家也會睜一隻眼閉一隻眼過去的。

不過朱祁鈺也提前宣告瞭,禮部掌握朝野輿論,只能對文政方面的事情點評,大都督府的事兒,禮部還是不能說三道四,至於宗室方面,更是不能點評。

用朱祁鈺的話來說就是,大明宗室藩王已經沒什麼權力了,上面還有都察院和大理寺盯著,文官們就還是先管好自己手頭上的事情再說吧。

什麼時候朝廷歲入過十億,到時候在談宗室藩王的事兒。

不過去年大明的歲入不過兩千多萬,想要達到十億,還不知道要幾百年呢。

禮部重新崛起是件大事,滿朝官員的目光全都被吸引了過來,尤其是朝廷喉舌的這個定位,文官們立刻就認識到了其中的權力有多大。

畢竟文官手裡掌握的風評就是他們手裡最大的殺器,對付所有人都極為有效,即便是皇帝也不例外,不過風評這個東西,以前是掌握在全體文人手裡的,文人說好,那就是好,文人說不好,那就是不好,即便是好事,在文人口中,也能說成不好的事情,這就是風評輿論的威力。

但是現在,禮部這個朝廷喉舌的建立,毫無疑問會掌握至少一半的風評,以朝廷如今的權威來看,遇到什麼問題讓禮部出來解釋一番,那麼這個問題所造成的負面影響必然會極大降低。

不客氣的說,誰是禮部尚書,誰就有對風評的掌控權,他說是對的,那就是對的,不容任何人反駁。

而儀銘從學部調任禮部,毫無疑問會是掌握朝野風評的那個人,再加上他是學部創始人的身份,未來二十年之內,儀銘必定會登上政務院理的位置,這是所有人的共同想法。

於是,許多人開始想方設法地調任禮部這個清水衙門,儀銘甚至因為人選太多沒辦法挑選而求助於王直。

好在王老大人威信極高,又執掌吏部多年,三下五除二便解決了這個問題,將禮部重新充實起來,不過和之前不同的是,重建起來的禮部還是隻有兩個清吏司,只不過原本的祠祭清吏司和精膳清吏司徹底剝離了出去,分給了太常寺和光祿寺,而禮部又重新設立了兩個清吏司。

第一個清吏司名曰文報清吏司,負責朝廷邸報、內參等刊物的撰寫和刊印,基本上都是老傢伙,官場上比較聽話的那種,上了衙就是一杯茶坐一天。

第二個清吏司名曰宣政清吏司,負責朝廷邸報的行,需要出差,所以以年富力強身體好的官員為主,讓這些人全國各地到處跑,宣傳和解釋朱祁鈺的旨意和政務院的政令,當然,這都是有統一口徑的,不得隨意解釋。

文報清吏司還好,只是負責抄抄寫寫的活計,而宣政清吏司則是鬧出了些亂子。

畢竟大明在各省都是有布政使的,原本宣傳和解釋朝廷政令都是布政使的事情,現在禮部多出來個宣政清吏司,這在外人看來,毫無疑問是搶了各省布政使司的權力。

好在朱祁鈺提前預料到了這種情況,只用了一招便解決了所有的問題。

九月初,禮部改制完成,人員齊備,朱祁鈺立刻讓宣政清吏司的官員分赴天下各地,宣傳朝廷開徵商稅的好處,並且帶著戶部統計出來的資料作為證據,在各省宣佈起了開徵商稅的好處。

不過在這個過程中,宣政清吏司的官員秉承了一個原則,那就是隻宣傳事情,絕不對當地政務做任何干涉,即便是有人上告某些政務的不合理之處,宣政司的官員也只是讓那些人去地方衙門或者分佈在各省的監察御史反應。

各地布政使一看沒有搶走自己的核心權力,這才放心下來,紛紛配合起了宣政司的官員宣傳朝廷政令。

畢竟布政使們也要完成政務院交代的任務,有了宣政司這個中央機構的宣傳,對他們完成任務也是有好處的。

但是,朱祁鈺失算了。

他原以為這次加強禮部的事情可以將朝野的注意力全部吸引過去,這樣開建海軍的事情可以小些。

最開始的時候,朝野的注意力的確被吸引過去了,但是隨著事情的平息,開建海軍之事重由登上朝堂,越來越多的官員繼續為東南的豪商大賈說話,直到.......

景泰三年八月初,大都督府收到軍報,福建漳州府捕獲海商嚴啟盛,被漳州府衙下獄問罪,以通番之罪判處秋後問斬,誰料漳州府刑房書吏鄭孔目與其勾結,私自帶人殺入大牢,放出嚴啟盛,平海衛都指揮僉事王雄率兵阻截,戰敗被俘,請求皇帝治都指揮趙鋼、陳信臨陣怯敵之罪,並且要求都察院查問提督海道的福建布政使司右參政陳瑊,因為據陳信所言,漳州府刑房書吏鄭孔目正是陳瑊小妾的弟弟,屬於他的小舅子。

朱祁鈺收到訊息大怒,立刻就要下旨處置都指揮趙鋼和陳信,並且追封王雄為都督僉事,還順帶著用這件事情反駁那些上疏勸諫的官員,暫時堵住了東南官員的嘴。

但是誰能想到,大都督府的軍令還沒有到福建呢,那個被俘的都指揮僉事王雄便活著回來了,還帶回了嚴啟盛和鄭孔目的口信。

鎮守福建的崇信伯費釗面對大都督府的軍令和還在喘氣的王雄,一時間也不知道該怎麼好,想了半天才最終決定,將大都督府的軍令暫且擱置,王雄則是送去京師,讓皇帝和大都督府的人頭疼去。

於是,九月初的時候,王雄一路快馬,帶著費釗的親筆信,來到了大明京師。

王雄的到來毫無疑問讓大都督府的人全都非常意外,誰都沒有想過,一個被海賊俘虜的人能活著回來,於是立刻上報朱祁鈺。

畢竟大都督府的大都督是朱祁鈺的兒子朱見濟,不過現在還好,所以實際上的大都督就是朱祁鈺,他又是大明天子,所以需要他來做出最後決斷。

不出意外,朱祁鈺立刻召見了他。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