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事情全貌(2 / 2)

是以楊小福雖然沒進城池,但之前跟隨他潛入歷城縣,與他一起攻打過城門的人裡,卻有人跟著去了,這些人對聚攏遊俠、襲擊城門、裡應外合這種事有實際經驗,做起事來不能不順手。

因為自己的身份,李清菡屬於妥妥的特權階層,在城裡享有一定程度的活動自由。

她帶進去的那些人,得以順利聯絡遊俠,並透過賄賂、收買等手段,跟守城將士打好關係,保證了與城外的訊息暢通。

至於跟李家有關係,能放李清菡進城的人,很可能知道李清菡跟楊家的底細,在楊寧已經起兵的情況下,為什麼還要放李清菡進城,就不怕對方跟對方里應外合奪取城池這種問題,就顯得很多餘了。

說到底,楊寧起兵的旗幟是抗胡,正在做的事是對付泰山賊,還沒跟曹嶷鬧起來,李清菡跟楊家有糾葛又怎麼了?

只要楊寧沒有兵臨城下,表現出對郡城的圖謀心思,李家的親朋故舊便不可能讓李蒹葭在城外等死。

退一步說,縱然楊寧到了郡城前,李家的親朋故交也不會對李清菡怎麼樣,大家都是地方勢力,低頭不見抬頭見,利益相通,有什麼理由在曹嶷沒有命令的情況下,為了曹嶷得罪李家?

亂世當頭,明面上的青州之主是會變的,今天姓曹明顯可能就姓李,而地方上的大族卻不會更改,但凡有可能,大家就不會為了曹嶷結怨“自己人”。

總而言之,李清菡跟她帶進去的人,順利在城裡站穩了腳跟,當楊小福依照楊家傳遞訊息的特定訊號,跟城裡的人取得了聯絡,後面的事情就變得順理成章。

對楊寧而言,這個計劃真正需要他抉擇的地方,其實在事前:

要不要讓李清菡冒險,能不能信任對方的能力。

前世他是身負血海深仇,一心抗胡的沙場名將,重生後滿腦子都是軍政大計,根本沒去如何關注李清菡,更缺乏跟女人共謀大事的經驗,本能地抗拒讓女人承擔大任。

最終促使他拿定主意的,是李清菡的個人態度與非常局勢。

李清菡只用一句極為簡單的話便說服了楊寧:巾幗不讓鬚眉。

想到李清菡在跟范家購買軍械的事上的表現,楊寧接受了這個說法。

局勢所迫就很簡單了,除了李清菡,楊寧找不到別的人來做這件事,而且他不能拖延時日,坐視失去早早得到郡城的機會。

李清菡之外,還應該誇獎一下的人物,那無疑就是楊小福。

雖說李清菡帶去的人,每日固定要跟外面溝通訊息,以確保所謀之事能正常進行,楊小福作為自己人找到這個渠道不難,但相應環節還是有些講究的。

先,楊小福是早早與郡城取得了聯絡,而不是在王士誠決定進攻郡城後才臨時為之,畢竟那時候他身邊就跟著王士誠的人了,如果事先沒有準備,很可能在那些人面前露餡。

時間有多早?

楊小福在抵達郡城外的當日夜就聯絡了城裡。

其次,張明成一到,楊小福當晚立即派人找到他,雙方及時建立起訊息溝通渠道。

這很重要。

因為這個緣故,楊寧才能一到此地就瞭解到泰山賊內部的各種情況,並在綜合各種情報的基礎上,及時做出讓楊小福推動泰山賊進攻郡城的決策。

楊寧能做出這樣的決策,有很多原因。

比如說正常進攻東平陵的難度客觀存在,又比如說強奪東平陵吃相難看,無法收穫城內之人的好感。

而進城剿賊,拯救萬民於水火,一下子就能收穫大家的擁戴,有利於他迅在郡城站穩腳跟,對抗曹嶷的大軍。

還比如說,泰山賊被他逼到了進退兩難的境地,而楊小福告訴他張春是個頗有智計的聰明人,引誘、推動泰山賊進攻郡城具備可行性。

所以,當王士誠想要用攻佔東平陵的方式跳出兩難之境,而又找不到迅得手的辦法時,楊小福這個“柳統領”及時站了出來。

即便當時張春不提出這個建議,楊小福私下裡也會引導王士誠做出這個選擇,只要他說出自己在郡城有“遊俠”人脈即可。

因為楊小福的人趁著夜色往來聯絡,楊寧才能準確知道王士誠派了多少人斷後,準備在哪裡伏擊他,又因為這些人躲起來觀察了孫貴的進退路線,楊寧方能避過各種障礙。

倘若是軍紀嚴明的正規軍,楊小福的人肯定沒法隨意進出軍營,給楊寧傳遞什麼訊息,又監視孫貴的一舉一動。

但泰山賊只是一群賊寇,且一路裹脅、收攏了太多人手,營地不可避免亂糟糟的,沒有執行嚴格軍紀的基礎,這就給了楊小福施展手段的機會。

帶領興復軍衝進城門洞的那一刻,目光堅定的楊寧心潮起伏。

想要成就一番事業,人才是最重要的條件,尋常時候或許看不出來,但到了關鍵時刻區別立即顯現,若無李清菡與楊小福,他哪能如此順利進入東平陵?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