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六章 二月二,龍抬頭

小說:滴血瞳 作者:丫丫不學語

我赫然覺得這個“小飛魚”端的是個好東西,但也不得不說,這真的是一個燙手的山芋,貌似不太好解決,並且桑林婆婆也並沒有把這“小飛魚”的情況一五一十地對我和盤托出,當我問及此事的時候,她僅僅告訴我,“自己去悟!”

我的個天啊,斷然不是因為我懶,我也自認為自己不算是資質平庸之輩,但是一個悟字,裡面卻包含著許多深層的東西,有些時候,“格物致知”這種精神固然是好的,但是有些時候,這種精神卻類似於一把雙刃劍,無知者無畏,正是由於對於某些東西我們不瞭解,所以便也會為自己招致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我不曉得這隻能讓黃金蛙都如此懼怕的小飛魚,究竟會為我引來如何不必要的麻煩。就如同在黃河斷流湖下面的那口棺材,我當時自是進去之後,一不小心,就中瞭如此惡毒的詛咒,並且也就是因為這個詛咒,差點把我送到黃泉路上。

只是,桑林婆婆的身體卻一天天的垮了下來,就像是一個千瘡百孔的機器,每天都幾乎是在以肉眼可見的度在損耗,並且這損耗量還在逐漸地加大,幾乎每天都是在走著下坡路,老太太孤苦無依,晚年又到了如此的境地,我們自然是需要多做一些東西。

仙佑堂的生意彷彿跟這逐漸變暖的天氣之間有著巨大的關聯性,我們這幾天起來卜卦問米的人竟然可以用“絡繹不絕”來形容了,顧客盈門,也為我們帶來了巨大的收益,並且我和崔明伏還可以接到一些屬於我們自己的私活。

“哎呀,明麗姑娘啊,我告訴你啊,我那個侄子啊,可是跟你很配的,有車有房,在北京有,上海有……”那個多事的石大媽這次又來了,天氣漸暖,那麼跟著變活躍的,便是人的荷爾蒙。就如同這些特別喜歡說媒拉線的大媽一般,有些時候你真的想把她們那酷愛逼逼叨的上下嘴唇全部都給縫著。

“喂喂喂,石大媽,我說您那個侄子到底是不是一個蝸牛啊,房子走哪背哪兒?”我有些煩躁了,老人是要尊敬,但是有些時候也確實需要懟一下。

石大媽有些無趣,便自顧自地離開了,崔明麗回頭看了我一眼,她嘴角慢慢地揚起,那莞爾一笑的模樣,當真是甚美。

日子到了二月二,這對於我們國人來說,也算是一個大日子。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並且仙佑堂今年開春的買賣也還算是不錯,我們三人便商量著,要辦一場慶典,請一場舞龍舞獅隊,並且還要在仙佑堂的門前進行舍飯。

二月二習俗是龍頭節,又稱青龍節,是一箇中國傳統節日。二月初二,龍抬頭,相傳二月初二是軒轅黃帝出生的日子。說龍頭節最早起源於伏羲氏時代,伏羲“重農桑,務耕田”,每年二月初二“皇娘送飯,御駕親耕”。傳說龍能行雲布雨、消災降福,象徵祥瑞,所以以各種與龍相關的民俗活動來祈求平安和豐收就成為全國各地的一種習俗。

到周武王時,每年二月初二還舉行盛大儀式,號召文武百官都要親耕,二月二,龍頭節,相傳在宋朝時為“花朝節”,把這一天指定為百花生日。到元朝時稱為“踏青節”,百姓在這一天出去踏青、郊遊。有的人在踏青回家時,沿途採摘些蓬葉(一種地上生長的花葉)拿回自家在門前拜祭。這個習俗是比喻“迎富”之意。

明清時把這天稱之為“龍抬頭”的日子,因為農曆二月初二正值“驚蟄”節氣前後。蛇、蚯蚓、青蛙等很多動物,一到冬天便進入了不吃不喝不動的冬眠狀態,這便是“入蟄”了。等到了二月二前後,天氣漸暖,一些昆蟲動物好似被春天的陽光和春雷從睡夢中驚醒了一般,因此這節令名為“驚蟄”。百姓傳說中的大龍實際是沒有的,那種龍就是在蛇、蚯蚓等基礎上,我們祖先想象加工出來的。二月初二前後,春回大地,人們期望龍出鎮住一切有害的毒蟲,期望著豐收。這就是“二月二,龍抬頭”的說法。

“二月二”也是農村的農事節。農諺曰“二月二龍抬頭,大家小戶使耕牛”。但也有一些地方春旱較嚴重,春雨貴如油。倘春雨充沛,預示著一年的大豐收。所以又有農諺道“二月二龍抬頭,大倉滿小倉流。”

在北京地區民間有民諺說“二月二,照房梁,蠍子蜈蚣無處藏”,老百姓要在這天驅除害蟲,點著蠟燭,照著房梁和牆壁驅除蠍子、蜈蚣等,這些蟲兒一見亮光就掉下來被消滅了。龍抬頭這一天進行驅蟲活動的習俗主要流行於中國北方地區。

二月二在二十四節氣之一的驚蟄前後,此時各種昆蟲包括毒蟲的活動開始頻繁,為了避免毒蟲的傷害,人們舉行一些含有驅蟲意味的活動。如用棍棒、掃帚或者鞋子敲打梁頭、牆壁、門戶、床炕等,以避蛇蠍、蚰蜒、老鼠等蟲物。通常還要念吟唱歌謠,如“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不露頭。”天津、“二月二,敲瓢碴,十窩老鼠九個瞎。”

“二月二”也是一個企盼學業有成的日子。過去私塾先生多在這一天收學生,謂之“佔鰲頭”。學生們也會念叨“二月二,龍抬頭,龍不抬頭我抬頭。”

除此之外,這還是一個媳婦回孃家的日子。舊俗規定,媳婦正月裡得住在婆家,出了正月才允許回孃家。所以中國民間又有“二月二,接寶貝兒,接不來,掉眼淚兒”的民謠,表現出父母盼女歸的心態。

“我們如果舍飯的話,確實需要準備多一些的食物,還是和這節日有關係的食物……”崔明麗一邊說著,一邊在紙上寫著一些食物的品類。

二月二日既然是“龍抬頭”之時,許多食品就與龍牽扯在一起。北京一帶,這天多食用春餅,叫做“吃龍鱗”,比較講究的還食用時搭配“合菜”。合菜是將瘦肉絲與菠菜、豆芽菜、蒜黃等菜蔬合炒而成,吃時將春餅一分為二,抹上甜麵醬,配上大蔥,再夾上合菜,捲成筒狀而食。北方地區還時興食用麵條、水餃等。

在天津,還有一種與眾不同的煎龍鱗。據天津民俗專家介紹,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所以這天的民俗吃食多帶個”龍”字,如吃餃子叫吃”龍耳”,吃米飯叫吃”龍子”。天津人這天的節令吃食”獨一份兒”講究吃”煎燜子”。

”煎燜子”叫”煎龍鱗”,因為銀白色的燜子切成扁塊狀,排在一起很像龍的鱗片。每片”龍鱗”的兩面都被煎出黃嘎兒來,以表示對”懶龍”的懲罰,督促它盡力治水,好帶來豐收。

王利文說,天津的燜子跟各地的涼粉、粉皮屬於同類食品,是用澱粉調水熬熟呈流質狀,經冷卻而成的。天津燜子講究用極細的綠豆澱粉。煎燜子要用平底鐺,少加些油,慢火煎到雙面微現焦黃。盛到碟子裡趁熱澆上麻醬汁、蒜泥、醋、醬油等作料,佐以主食大餅或燒餅食用,清香爽口,餘味綿長。

民俗專家說,燜子有涼粉一樣的”涼性”。將近早春,人體裡陽氣萌動,又時有春寒,燜子煎熱了吃,涼熱兼顧,跟節令配合非常得當,盡現中國飲食的養生之功。

在山東,二月二家家戶戶炒豆子

農諺“二月二,龍抬頭”,傳說古時候關中地區久旱不雨,玉皇大帝命令東海小龍前去播雨。小龍貪玩,一頭鑽進河裡不再出來。有個小夥子,到懸崖上採來了“降龍水”,攪渾河水。小龍從河中露出頭來與小夥子較量,小龍被擊敗,只好播雨。其實,所謂“龍抬頭”指的是經過冬眠,百蟲開始甦醒。所以俗話說“二月二,龍抬頭,蠍子、蜈蚣都露頭。”吃豆子山東農村人講法是炒蠍子爪,辟邪祈福的意思。

就算是我之前廣東的同學,這幾天也打電話告訴我在廣東省湛江市遂溪縣的”二月初二”,傳說是土地神生日,稱“土地誕”。土地神主管風調雨順、人畜平安,因而受到人們的敬仰。這天,信奉土地神的村莊盛行演白戲、做黎歌(雷州歌)、粵劇,殺豬“做社”,黎話(雷州話)稱“做眾”,拜祭土地神,搞完儀式,按照戶數平均分“社肉”,然後再按戶分攤“社錢”。此俗在遂溪縣部分農村一直沿襲至今。

還好,這些食物王嫂子都會做,我們給她談好了價錢,並且提供了原材料,她便帶著自家的後廚在二月初一那天做好了這些全部品類的食物。

二月二這天,仙佑堂門前裡三層外三層地圍了許許多多的人,我們三個站在舍飯桌的後面,一個個地給來人著飯菜還有“龍鱗餅”。來吃的人多數是流浪漢之流,也有我們的老客戶。

“您好,可以給我一個餅嗎?”我答好,抬頭一看,不禁愣住,此人正是姜帥。

喜歡滴血瞳請大家收藏滴血瞳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