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五章 大軍開拔(2 / 2)

小說:家父隋煬帝 作者:圓盤大佬粗

不要談什麼軍紀,軍紀就是用鞭子抽,軍法就是砍頭。

老百姓連大字都不認識,懂什麼叫軍紀。

大荔縣那邊,黃河水位不高,馮翊郡太守已經徵調當地民夫,臨時搭建了幾十座浮橋。

河東縣有軍情遞至大營,

別說蒲津關了,裴文安的八萬人,眼下連河東縣都還沒打下來。

李靖死守河東,糧草軍餉源源不斷的從蒲津關後方送來,士氣不跌,不過東面的城牆快被打爛了,用不了多久,河東縣鐵定要丟。

裴文安那裡,不管怎麼說也是正規軍,投石車和撞車都有,但數量不會很多。

因為幷州兵,主要是跟突厥打,突厥沒有城池用得著投石車。

再者說,投石車這玩意,時靈時不靈,據楊素說,他攻城從來不用這玩意,因為投石車運輸非常麻煩,拖延行軍度,到了城外還需要組裝起來,頗為消耗時間。

楊素攻城,就是拿人命堆,幾十個人扛著一根圓木,頂著盾牌去撞城門,死了就把屍體拖走,換下一撥,還有類似於三國演義電視劇裡面那樣,以高梯攀上城牆。

大隋的城牆,不高,用梯子其實是比較方便的。

投石車是一種比較雞肋的選擇,因為你打掉城牆外城的牆磚之後,裡面那層夯土才最難打。

但是可以打成個斜坡,利於軍卒攀爬上去,這就講究技術了。

所以投石兵,類似於足球守門員,基本上不會換的,還能將技術傳給兒子。

攻城最下選,就是挖地道,找個合適位置挖進城裡去,基本上很少有人會用,因為太難挖了,需要躲避地下巨石,所以經常挖著挖著就偏離了方向。

第二天一大早,大軍開拔。

裴矩那邊,雖然張羅了三萬匹馬,但實際上,一萬是騾子,這玩意是不能當騎兵的,而且這些騾子,是從府兵身上徵調來的。

大隋制,府兵除了軍資、衣裝、輕武器,以及糧食自備之外,還得提供騾子和驢。

事實上,騎兵的規模本就不宜過大,兩萬,可以說是黃金配置,多了少了都不合適,這是楊銘在路上的時候,從楊素那裡請教過來的。

史萬歲等人,各領兵馬,不在楊銘身邊,所以楊銘但有疑惑,只能詢問楊素。

而楊素也不藏私,知無不言,畢竟楊銘是他的孫女婿。

騎兵作戰,優勢有三,

一,機動性,

二,遠端騎射,

三,衝擊力。

戰場上,騎兵的主要作用是衝擊敵方軍陣,從而扯開防線,攪亂部署,遠端騎射殺敵只在其次。

再有就是敵方潰敗的時候,追殺得用到騎兵。

當然了,這些都是楊素的一家之言,他的這個用兵習慣,楊銘可以當做參考,但不能全盤接收。

河東縣那邊已經告急,所以他們必須加快行軍。

怎麼加快,還是用鞭子抽,腿腳不夠快計程車卒,免不了會被那些校尉和旅帥抽打。

大隋的軍府,叫做驃騎府,設驃騎將軍一人,車騎將軍一人,另外還有別將、長史、兵曹參軍各一人。

三百人為一團,長官為校尉,一百人為一旅,長官是旅帥,五十人隊,是為隊正,十人為火,是為火長。

京兆地區的驃騎府,基本上佔據了整個大隋的十分之三,而且所有的驃騎將軍,全部由二品至五品官員的子孫擔任。

這些子孫,不用說,肯定不是長子,嫡子都不多,大部分是庶出。

清一色的關中子弟,兵力強悍程度可想而知。

楊諒那邊就比較雜了,而且他手底下,也有不少關中子弟,所以楊諒打出的旗號,絕對不能是造反,不然這幫人,他就使喚不動。

因為他們的家卷在關中,他們要是成為反賊,就會牽連家人。

整個叛軍基層將士,眼下都只想著早點殺了楊素,好結束這場戰爭。

兩天兩夜的快行軍,火油就消耗了三分之一,火油就是石油,大隋稱之石漆。

這玩意非常金貴,有一個說法將石漆取入器中,始黃後黑,如凝膏,燃極明,與膏無異,所以也叫黑脂或黑膏。

楊銘他們夜晚行軍,為了省著點使用石漆,也是三十米一火把,照亮前路,後面看不清的,就抓著前面人的衣服,一個連一個的往前面跑。

這天晌午,走走跑跑,先頭部隊,終於抵達大荔縣。

往東三十里,就是黃河,河上有浮橋,怎麼渡河,也有講究。

喜歡家父隋煬帝請大家收藏家父隋煬帝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