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一八章 吏部選官(2 / 2)

小說:家父隋煬帝 作者:圓盤大佬粗

好傢伙.......楊銘突然想明白了。

裴矩並不是真的覺得魏徵有多大能耐,而是給裴淑英在東宮培植心腹呢?魏徵這種頭鐵耿直,什麼話都敢說的人物,那不就是一個大噴子嗎?絕對能幫裴淑英做一些她不便出面的事情。

裴矩啊裴矩,你真有這個心啊?

楊銘突然間有點心煩意亂,看樣子今後要提防著點裴矩了,免得他攪亂自己在東宮的安排。

離開寢宮,楊銘去了承恩殿,他沒有召集所有人議事,而是在各個官署之間閒逛,觀察眾人處理政務。

門下坊,元文都道

“人手緊缺啊,很多事情都忙不過來,雖有李公指導,但是進度仍是緩慢,殿下是不是跟吏部再要點人?”

眼下的門下坊,官員和吏員加起來,有一百二十七人,但滿編是三百二十一人,缺了一半還多。

其實原本楊昭留下來的吏員有很多,但是楊銘不想用,所以眼下的東宮,大部分吏員,還是他曾經的班底,不少都是從荊州帶過來的。

楊銘皺眉道“那我再給你添兩個人,御史臺的黃鳳麟,補上最後一個內舍人,魏徵讓他去做主事令史,至於左吏,我去一趟吏部親自挑選。”

楊銘以前答應過黃鳳麟,會給對方謀個新差事,來東宮做事,黃鳳麟肯定是樂意的。

東宮的屬官,屬於品級不高,但特別有社會地位,就拿那個謝文來說,他本來是楊廣的禁衛,品級也不高,但是一旦離開皇帝身邊,就是一步登天了。

去了典書坊之後,封德彝和李百藥也是在抱怨人手不夠,畢竟這兩個坊,是事務最重的兩個部門。

於是楊銘直接去了吏部。

楊恭仁笑呵呵的讓人準備出吏部記載候補官員的名錄,由楊銘檢視,然後倒了一杯茶水,笑道

“吏員好說,不少世家子弟眼下都賦閒在家,找個幾百人也就是一兩天的事情,至於官員,還是得殿下親自擇選。”

楊銘點了點頭,繼續翻閱著名錄“你可不要給我舉薦,讓我自己選。”

楊恭仁一愣,笑道“不會不會。”

他確實有這個打算,因為家裡確實有不少晚輩還是靈活就業人員,但人家楊銘提前把他嘴巴堵上了。

這個名錄裡面,名人可真不少,很多都是青史留名的人物。

最後,楊銘定下了一些人。

劉弘基,韓僧壽、李密、韋福嗣、韋義節、鄭元壽、殷嶠、姚思廉、裴行儼、唐儉、趙長文,楊思玄。

劉弘基的爹劉升,曾任河州刺史,但已經死了,他是舉孝廉添為候補,可以就任門下坊主事令史。

韓僧壽跟玄感是鐵哥們,韓擒虎的嗣子,李靖的表哥,可以任命為左內率。

李密本來是楊廣的千牛備身,結果因為宇文述的原因,現在也閒了,無事可做,這個人用好了,就是左膀右臂,可以去典書坊做管記舍人。

韋福嗣、韋義節,剛剛出事被拿下,楊銘這麼快就重新起用,是給韋家一個態度,好讓京兆韋能老實點,這兩人從前的官都不小,都去典書坊,一個做管記舍人,一個做宣令舍人。

鄭元壽,是被楊銘從右候衛將軍擼下來的,就去做太子左衛副率,給楊玄挺打下手。

殷嶠的爹殷僧,現在在秘書省做秘書丞,楊銘完全是看上了這個人的名氣,因為殷嶠就是大名鼎鼎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殷開山,我讓你擔任左宮門將,去給我看大門吧。

裴行儼去做右宮門將。

姚思廉是南方人,原先給韋盈的嫡子楊侑做侍讀,後來韋盈不用人家了,那正好我用,好歹也是秦王府十八學士之一,去門下坊做主事令史吧。

接下來的唐儉去右衛率,給李靖打下手。

趙長文做宣令舍人。

最後一個的楊思玄,是楊恭仁的侄子,燕小棠的表哥,就去做右內率吧。

一口氣選了這麼多人,其實還有空缺,但是楊銘實在不好選了,

“我要的吏員,關中出身的多一點,山東次之,江南最末,你可把握好了。”

吏員是不入品的,乾的活卻是最重的,相當於臨時工,基本出自世家大族的旁枝末節,又或是庶出,想要轉正,可能性不大,很多都是幹一輩子左吏。

但人家也算士,跟農、工、商,是跨了階層的。

楊恭仁笑道“太子放心,天下士子皆在吏部備檔,您想要什麼,我就給您找什麼。”

說著,楊恭仁又道“臣見殿下近來事務繁重,身心疲憊,要不要今晚去我那裡歇一歇?”

楊銘擺了擺手“算了,實在沒有那個精力。”

喜歡家父隋煬帝請大家收藏家父隋煬帝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