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二八章 巴蜀問題(2 / 2)

小說:家父隋煬帝 作者:圓盤大佬粗

白釉瓷,屬於素瓷,沒有圖桉沒有色彩,但是白釉瓷工藝的成熟,是彩繪瓷的最基本條件。

其實帶色彩的瓷器,三國時期的吳國,就燒出來了,屬於最早的彩下瓷,但是他這個瓷,是用黑褐色的顏料燒製出來的,色調昏暗簡單,圖桉比較亂,不美觀。

所以楊銘希望何稠能燒製出唐三彩這種陶,甚至於青花瓷。

何稠也納悶,太子怎麼對這種東西這麼好奇呢?沒聽說過您喜歡瓷器啊?

只聽何稠道“釉下添彩,工藝臣倒是大概知曉,但是顏料難尋啊。”

不難,唐三彩就是銅、鐵、鈷,青花瓷的青料,都在江西。

原料好找,就是燒製過程需要無數次的失敗,才可能成功一次,於是楊銘大概給他指了一個方向,讓他去尋找這些顏料,剩下的,還得看人家何稠自己,畢竟楊銘是完全不懂燒製陶器的。

如果彩繪陶和青花瓷能夠問世,這兩樣東西無疑屬於頂級奢侈品,對於整個經濟是有提振作用的。

因為歷來的經濟,最怕的就是錢不流通,而大隋所有世家都有一個毛病,不怎麼花錢。

準確點說,應該叫花的錢和他儲備的錢,比例嚴重不匹配。

你有一百萬存款,但一個月的開銷才兩千塊,不行,你這樣等於阻礙了貨幣的流通。

而大隋是非常重視陪葬器物的,最頂級的奢飾品,也是最頂級的陪葬品。

後世出土唐三彩最多的地方,就在洛陽的北邙山,為什麼?因為那裡都是牛逼人物的墳。

而大隋最大的青瓷窯,在江南的會稽郡。

北邊的襄國郡,原屬邢州,所以歷史上稱為邢窯,會稽郡原為越州,稱為越窯,於是有了南青北白這一說法。

當社會政治經濟展陷入瓶頸的時候,只有兩種方式可以解決為題。

一種叫戰爭,一種叫科技創新。

當下的大隋如果能成功燒製出彩繪瓷,也算是一種科技創新,它會給市場注入一道強勁的動力,以此帶動經濟展,避免使用戰爭解決問題。

所以這種東西必須掌握在國家手裡,世家別想沾惹分毫。

於是楊銘直接冊封何稠為檢校太府寺卿,專門負責收集原料,燒製瓷器。

而這種方式,只能延緩社會矛盾,不能根治,想要根治,還得是收拾世家,但收拾世家,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這個過程就需要科技創新來提供足夠的時間。

所以楊銘又盯上凋版印刷術和造紙術,不過這兩項得慢慢來。

眼下,書籍對於皇家和世家來說,都是壟斷品,你敢普及,太子是別想幹了。

這玩意只能等到世家被削弱之後,由一位絕對極權的皇帝,做為壓死世家這頭駱駝的最後一根草。

當下學堂普及都行不通,別說印刷書籍了。

楊瑞和楊瑾,沒有一個月,是別想讀書了,因為讀書得坐著,他們沒法坐。

李世民和長孫無忌自然也讀不了,老老實實的照顧著楊瑞楊瑾。

而楊茵絳,又有身孕了,裴淑英也希望自己再給楊銘生一個,於是接下來的日子,楊銘大部分時間都耗在裴淑英那裡。

十一月,楊廣從張掖回京了。

而負責各地大索貌閱的幾名大老,也正在66續續回京。

這一次,朝廷從地方上帶回了一筆天量的資金,外加西域胡人進入大隋之後開展貿易所得的賦稅,國庫瞬間就滿了。

現在已經沒有人再提,將收上來的錢用來還河北的賬,因為河北沒賬了。

高熲回來的第一時間,就與楊銘碰面了。

“巴蜀必須再設總管,此地物產豐饒,糧食富足,卻大多掌握在地方豪族手上,我此番巡查,極為艱難,可謂處處受阻,結果並不理想。”

面對高熲的無奈嘆息,楊銘認同道

“改善巴蜀,非一日之功,說到底,還是需要免除迴避,使地方豪族得以入仕,才能從根上解決問題。”

高熲點頭道“迴避巴蜀,是古來便有的傳統,想要一下子廢除,也不容易,不過我認同殿下的觀點,短期內需靠總管坐鎮,長期還是需要巴蜀歸心啊。”

“這件事,我們明天在朝會上議一議,”楊銘道。

高熲點頭道“可!我來引出。”

喜歡家父隋煬帝請大家收藏家父隋煬帝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