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吳國公府(中)(2 / 2)

小說:元末之爭霸天下 作者:斷訣

吳國公府的微小便在於早先施行的三項制度,開荒令,攤丁入畝,保甲鄉基層三級行政制度。

實施好三項制度便是吳國公府接下來關鍵中的關鍵。

開荒令保障百姓生產,攤丁入畝保障吳國公府稅收,保甲鄉三級行政制度則保證吳國公府對轄地內人員控制。

一環扣著一環,每一環都至關重要,絕不能有半點馬虎和閃失。

目前在短期內不會再有戰爭生,休養生息將成為徵南軍的主旋律。

開荒種田保證數量龐大的吳軍糧食供應,更是擺在朱子明面前的頭等大事。

將近十七萬人馬一個月吃掉的糧食就要二十萬石以上,另外還有每人每月一石糧食的補貼,軍將另算!

所以,養十七萬人一個月沒有四十萬石糧食下不來。

其次,吳國公府體系內其他人員,諸如礦工、工匠、軍屯、官員等,一月消耗的糧食至少十五萬石。

最終總的算下來,一個月最少五十五萬石糧食支出,一年則需要六百六十萬石糧食,方才堪堪能夠支撐吳國公府正常運轉,對朱子明而言真可謂是壓力山大!

如果僅僅靠稅收支撐的話,六百六十萬石糧食需要兩千五百多萬畝的土地。

兩千五百萬的土地看似不多,可治下到底有沒有這麼多的耕種土地真的要打一個大大的問號。

因此,與其寄希望於這種不穩定因素之上,朱子明更喜歡把一切都確定下來。

他要大力進行軍屯,用軍屯豐厚的收穫養軍養民,消除吳軍在糧食方面的供應問題。

十七萬的軍隊養著不做事肯定是不行的,白白養著十七萬人那得是多大的人力資源浪費。

最好是分出一大部分人出來屯田,比如招降的元軍六萬士卒,他們打戰或許不在行,可種地絕對是個中好手。

華夏數千年的農業社會,大夥別的沒學會,但種地的屬性絕對是點滿了的。

把人組織起來,集中安置在環巢湖的平原地帶,開荒種地種植水稻,半年過後就能有豐厚的收成。

鐵製工具、耕牛的大量使用,將大大提升耕種效率,一人耕種土地將能達到五十畝,六萬人就是三百萬畝。

三百萬畝土地的收成,吳國公府與之對半分,按照畝產兩石,一年最少也是三百萬石的收入。

不過可以肯定實際收入必然過三百萬石,畢竟水稻的畝產比小麥可是高出不少,一畝水田能達到三百斤左右,相當於兩石半的畝產。

再者,安豐府、信陽府內亦有幾百萬畝的屯田,只要把土地管理好,一年下來亦有三四百萬石的糧食收穫。

最後再有地方賦稅收入供給消耗,吳國公府的財政狀況自然是能夠維持的。

也就初期會有一點艱難,不過早在之前朱子明就做了打算。

廬州府內有不少當初跟他做糧食生意賺的盆滿缽滿的大商家,這些大商家就是大肥羊,隨便抓兩隻宰了保管夠過一個大大的肥年。

只是吳國公府做事得講究法度,不能隨意對商人出手,必須師出有名,不然就是壞了規矩,影響非常惡劣。

朱子明現在是投鼠忌器,暫時未對轄地內的商人動手,不過可以肯定動手收拾轄地內的商人是早遲的事,尤其是一些色目商人、與蒙元勾結甚密的漢奸商人。

……(未完待續)

喜歡元末之爭霸天下請大家收藏元末之爭霸天下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