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劃時代的創舉

小說:魏武霸業 作者:請叫哥腎寶

印刷術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經過長期實踐和研究才明的。自從漢朝明紙以後,書寫材料比起過去用的甲骨、簡牘、金石和縑帛要輕便、經濟多了,但是抄寫書籍還是非常費工的,遠遠不能適應社會的需要。

至遲到東漢末年的熹平年間(公元172-178年),出現了摹印和拓印石碑的方法。大約在公元6oo年前後的隋朝,人們從刻印章中得到啟,在人類歷史上最早明瞭雕版印刷術。

雕版印刷是在一定厚度的平滑的木板上,貼上上抄寫工整的書稿,薄而近乎透明的稿紙正面和木板相貼,字就成了反體,筆劃清晰可辨。

雕刻工人用刻刀把版面沒有字跡的部分削去,就成了字型凸出的陽文,和字型凹入的碑石陰文截然不同。

印刷的時候,在凸起的字型上塗上墨汁,然後把紙覆在它的上面,輕輕拂拭紙背,字跡就留在紙上了。

到了宋朝,雕版印刷事業展到全盛時期。雕版印刷對文化的傳播起了重大作用,但是也存在明顯缺點。第一,刻版費時費工費料,第二,大批書版存放不便,第三,有錯字不容易更正。

北宋平民明家畢昇明瞭活字印刷術,改進雕版印刷這些缺點。他總結了歷代雕版印刷的豐富的實踐經驗,經過反覆試驗,在宋仁宗慶曆年間(公元1o41-1o48)製成了膠泥活字,實行排版印刷,完成了印刷史上一項重大的革命。

畢昇的方法是這樣的用膠泥做成一個個規格一致的毛坯,在一端刻上反體單字,字劃突起的高度象銅錢邊緣的厚度一樣,用火燒硬,成為單個的膠泥活字。為了適應排版的需要,一般常用字都備有幾個甚至幾十個,以備同一版內重複的時候使用。遇到不常用的冷僻字,如果事前沒有準備,可以隨制隨用。為

便於揀字,把膠泥活字按韻分類放在木格子裡,貼上紙條標明。

排字的時候,用一塊帶框的鐵板作底託,上面敷一層用松脂、蠟和紙灰混合製成的藥劑,然後把需要的膠泥活字揀出來一個個排進框內。排滿一框就成為一版,再用火烘烤,等藥劑稍微熔化,用一塊平板把字面壓平,藥劑冷卻凝固後,就成為版型。

印刷的時候,只要在版型上刷上墨,覆上紙,加一定的壓力就行了。為了可以連續印刷,就用兩塊鐵板,一版加刷,另一版排字,兩版交替使用。印完以後,用火把藥劑烤化,用手輕輕一抖,活字就可以從鐵板上脫落下來,再按韻放回原來木格里,以備下次再用。畢昇還試驗過木活字印刷,由於木料紋理疏密不勻,刻制困難,木活字沾水後變形,以及和藥劑粘在一起不容易分開等原因,所以畢昇沒有采用。

拓跋燾也現了泥活字的一個缺點,不禁摔,萬一拿不穩掉地上又要重做,所以拓跋燾改用鉛活字,鉛質地柔軟又有金屬都具備的耐高溫,韌性強等特點,製成的活字可以長期使用。

經過拓跋燾和6峰等人的日夜趕工,北魏的第一套啟蒙讀物弟子規,大學,中庸,論語,孟子成功問世,世家壟斷知識的時代將一去不復返,這是一個劃時代的創舉。

本章完

喜歡魏武霸業請大家收藏魏武霸業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