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 俘虜(2 / 2)

小說:大明艦隊 作者:鐵血坦克兵

可是沒想到,高進庫吃了一個大敗仗,作為戰兵的劉五生也當了俘虜。

這時候王五生反而羨慕那些被臨時徵用的民壯和一部分輔兵,那些民壯和輔兵,直接就被編進了明軍的輔兵裡面去了,不用被送去當苦力。也不知道被送去呂宋島之後,等著自己的將會是什麼樣的命運。不過比起昨天被處死的那一批人來,王五生又覺得自己十分幸運,怎麼說都能活下一條命下來。

只是自己家裡還有年邁的母親,還有兩個妹妹和一個年幼的弟弟。自己被送去了呂宋島,也不知道還能不能活著回去,今後誰來照顧他們啊!想起家裡人,王五生眼淚都快掉下來了。

“船來了,準備上船!”明軍士卒的吆喝聲,打斷了王五生的沉思。

一艘山一樣龐大的白色軟帆船靠在碼頭上,所有的俘虜們紛紛出驚歎聲。

“好大的船啊!”

“真大!”

“比我們家後面的小山還大!”

這是一艘七百五十噸級的西班牙大帆船,船長四十七米,上下有五層甲板,上面兩層是炮甲板和高階船員住艙,下面兩層是貨艙和低階船員的住艙,最底下一層底艙是儲水艙、儲酒艙和儲物貨艙。

從海南島到呂宋島的延平港,航行距離不是太遠,最底層的底艙不需要攜帶那麼多淡水和食物,也不需要攜帶酒,因此一部分底艙也被改成了運輸俘虜的艙室。

王五生跟著其他俘虜,上了這艘大船。但他根本沒機會在船上到處走動參觀,好奇心根本無法得到滿足,就被押送到底艙上面那一層甲板。

俘虜們居住的艙室,平時是貨艙。這艘大船去了崖州碼頭,在那邊把補給的糧食、火藥等物品卸了下來,就開往陵水裝載俘虜。現在貨艙裡面的貨物早就被搬空了,但是地上還有殘餘的一點米粒、麥麩之類的穀物殘渣。

王五生和一群俘虜進了貨艙之後,艙蓋口就被人蓋上了。

所有的俘虜們就地而臥,就躺在地上睡覺。船還沒開,艙內十分悶熱,空氣中混合著汗臭味,腳臭味和各種人身上的異味

。也不知道過了多久,船開動之後,空氣流動起來,船艙內的空氣才新鮮了許多。

王五生明顯感覺船從微微的搖晃變成劇烈的搖晃,外面的風浪不小,船搖晃越來越厲害,船艙內的俘虜們都躺在地上不敢亂動,有很多人都吐了。

冬季的大海,雖然沒有颱風,但本身風浪就比較大,這些不習慣坐船的人們一時無法適應風浪,大部分人都暈船。

到了用餐的時間,艙蓋口被人開啟,有人送來了用少許大米混合了番薯熬成的粥,還有黑麵混合了玉米粉做的饃饃,餅子。這樣的食物,在海南島上的時候是俘虜們競相爭奪的美味,憑良心說,俘虜營的伙食並不比綠營兵平時吃的差,普通的綠營兵,平時只能吃高粱等雜糧做的餅,喝的是麥麩、米糠做成的粥。

可是現在,因為大部分的人都暈船,熱氣騰騰的食物放在身邊,也沒幾個人吃得下去。

王五生忍住噁心的感覺,打了一碗粥,拿起一個饃饃,強迫自己吃下去。

“這樣的好東西,怎麼能浪費了?吃飽了,睡著了就好了。”王五生對邊上一名臉色蒼白,頭上冒出豆大汗珠,躺在地上一動不動的綠營清兵俘虜說道。

那名俘虜,已經吐得連膽汁都吐出來了,食物放在他面前,也不肯動手,只是躺在地板上一動不動。

大帆船在海面上航行了五天五夜,船上的俘虜們終於感覺風浪小了。這時候,似乎船航行在一處風平浪靜的海灣裡面,幾乎就沒有搖晃,平穩得就像是在6地上一樣。

“我們應該是快到了。”王五生對那名五天五夜來只喝了一碗粥的清兵俘虜說道。

那名俘虜名叫劉江,也是江西人,是高進庫從贛州帶出來的兵。

船又航行了一段時間,終於在碼頭上停靠下來。

“咣噹”艙蓋口被人開啟,外面出現了一批手持刀槍,但是身上沒有盔甲的人們。

王五生和劉江被安排在同一組,帶著他們去農莊的是一名壯實的漢子。

“我叫林福榮,今後,我就是你們的頭了!你們幾個很幸運,碰到的是我!不過也因為你們的罪行較小,你們每個人都可以墾荒種地。軍屯種植出來的東西,有你們自己的一份!只要你們表現好,幹滿三年,你們就獲得自由了,到時候你們能離開軍屯田,以後自己去婆羅洲開荒地,還是去參軍拿起老本行,都是你們自己的事情!”那名壯士的漢子向王五生他們介紹了這裡的情況。

後來王五生才知道,林福榮原來也是一名俘虜,是在福建被俘的民壯。不過現在林福榮已經是軍屯田的一名村長了。

透過詢問,王五生又知道了,原來這裡都是南洋公司的屬地,農田分為兩種,一種是軍屯田,是俘虜耕種的,種出來的農產品要上繳公司;另外一種是自耕農田,不僅沒有地主向農民收租子,而且連稅收都不用交!種出來的東西,完全是自己的!

“有那麼好的事情,等我重獲自由之後,一定把家裡人接過來,讓弟弟在這裡種田!我還是重操老本行,去當兵好了。”王五生對林福榮說出自己的心聲。

比起那些被送去修築碼頭,修建城堡,開森林的苦力來說,王五生已經非常幸運了。

喜歡大明艦隊請大家收藏大明艦隊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