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十七章 應對措施(一)

煙臺如今已越來越像是一座城市了。

講真,煙臺這個從明末火路墩(還是已經半廢棄的火路墩)展起來的城市,如今已經愈來愈脫離軍事要塞的特點,融入了更多城市的元素。你看,煙臺外城(當年豪格所築城牆改建、加固而成)內商店、當鋪、集市、銀行、菜場、茶樓、飯館等民用設施越來越多,人氣也越來越旺,很多商店和飯館生意好得不得了,這或許從側面印證如今登州府——好吧,至少是煙臺城——經濟的繁榮。

在外城牆以外,大量附郭建築這些年也逐漸興建了起來,其中既有民家住宅(多為軍人家屬),也有其他功能的商業性建築,以服務居住於煙臺的大量軍政官員子弟及家屬。比如,新近調任遠東的6軍第七混成營一千多官兵,很多人就在這裡娶妻成家,尤其是部隊裡的那些波蘭、烏克蘭裔士兵,紛紛一擲千金,仗著佔領軍的身份,娶了在本土很難娶上的明人女子為妻,也算是賺到了——如果他們的後代再堅持與明人通婚,如此兩代過去的話,差不多也就能徹底融入東岸的社會體系了,不然總是有些困難。

而除了依託城牆形成的城區外,在芝罘島、崆峒島、養馬島等重要的工業區、行政區,也有一個個小型社群逐漸成型,平日裡的對外貿易也相當頻繁,很多在煙臺海洋局註冊的漁民或商人駕駛沿海小船不斷來回,西至萊州部分府縣,東抵威海、榮成一帶,生意做得飛起,自然而然地帶動了地方經濟的展——當然其中不乏滿清朝廷派過來的細作,不過這都不是什麼大問題了。

根據登萊開拓隊最新的調查、估算得知,煙臺縣的人口即便幾經分流,卻仍然在1664年中達到了四萬餘人的規模——因為之前無論是邵樹德時代還是常開勝時代,都更希望煙臺作為一個純粹的行政機構和軍事堡壘存在,故多次分流人口至其他人丁不旺的州縣。但時間一長,機構臃腫的府城市其人口數量總是節節攀升,擋都擋不住,因此到最後他們乾脆也放棄了,任憑煙臺的人口不斷增長,成了一個名副其實的大州望縣。

煙臺明末時原本所屬的福山縣,在這個時代人口更是早早突破了十萬人,成了登萊開拓隊統治區內人口最多的縣份,冠絕總計十七個州、縣、衛(含僕從軍的駐防地),甚至比登州等歷史名城的人口還要多(登州每年都有人跑去煙臺等地),也是奇哉怪也。

與煙臺、福山緊鄰的寧海州,雖然在崇禎末年慘遭阿巴泰率領的清軍屠戮,然後又在明清鼎革之際吃了幾次掛落,豪格徵煙臺之時更是被大肆徵,輾轉溝壑間的死難者眾多。但承平了快二十年後,寧海州的人口也緩慢增長到了三萬人左右,雖然比不上煙臺、福山、登州、文登等地,但至少比那些衛改縣要強上許多吧。

而且,寧海州在數月前基本上已經確定是要劃撥給登萊開拓隊政府直轄了,原因是常開勝對這座近在咫尺的州城被僕從軍治理得烏煙瘴氣(公允地說,其實還行,是明末中國平均以上水準了)感到有些不滿。當然更大的原因是原山東新軍第四師的師長陳之龍病逝,幾個兒子為師長寶座爭鬥不休,東岸人支援了其中比較恭順的一個,條件是讓其移鎮萊州府即墨縣(原山東新軍第二師秦尚行部的汛地),為逐漸有些緊張起來的萊州局勢未雨綢繆。

即墨縣是小縣,人口也少得可憐,尤其是在第二師官兵及家屬兩萬餘人集體移民東岸之後,這個縣的經濟就徹底衰敗了下來,如今除了少數小農經濟外,基本是處於了無生氣的狀態。因此,讓第四師五千官兵移鎮即墨縣,他們其實是不怎麼樂意的。不過誰讓這會形勢特殊呢,陳之龍的長子陳全忠(為巴結東岸人而改名,也是奇葩)為了取得師長寶座,一面向父親的老部下大肆封賞,一面向東岸人搖尾乞憐,最終讓出了寧海州,帶著全師五千官兵去即墨縣駐防了,也是蠻拼的。

寧海州收歸登萊開拓隊直轄後,預計將在未來五到十年內有一個較為快的展,畢竟其是州城,農業及區位條件都不差,好好弄還是可以起來的。之前這個縣之所以半死不活,原因很多,其中既有明末以降多次被屠戮以致人丁稀少的因素(這從第四師七成以上的糧餉要東岸接濟就能看得出來),也有軍閥剝削的因素在內。現在換了東岸直轄,其與福山、煙臺兩地的經濟、物資和人口交流將越來越頻繁,形成一整個經濟圈也是指日可待,未來展的前景大為可期。

對了,登萊開拓隊隊長常開勝已下令將寧海州的名字改成古名牟平縣,以區分同樣屬於東岸人轄下的溫州府寧海縣。煙臺、福山、牟平、文登(三四萬人口)四個緊挨在一起的東岸直轄縣份,加起來已經破了二十萬人口,幾乎佔了整個登州府的四成,且農業產出相當不低,對外貿易達,捕魚業近些年也漸漸有了一定規模(當然仍不可避免地要從黑水大量進口醃製的鮭魚、秋刀魚、沙丁魚等食品)。煙臺港幾乎每年都有不少船隻前往寧波、朝鮮和黑水做生意,甚至還有一些膽大妄為的商人,從黑水造船廠訂購一百多噸的捕魚船進行改裝,然後前往日本薩摩藩甚至清廷近海做走私生意,也是牛逼。

社會經濟的展及生產力的提高,自然而然地使得社會節奏開始提,登州府的人民被迫跟著經濟這個指揮棒開始了動作,無論你自覺還是不自覺,都慢慢地被這個體系開始帶動,漸漸與周圍其他府縣居民的生活方式有了不小的改變。

從這一點上來說,登州府與東岸本土有些類似,明末以來頻繁的戰亂使得登州府慘遭蹂躪,鼎盛時期的百萬人口僅剩下兩三成,大部死於孔有德之亂、清軍屠城、土匪暴亂、東岸征服、豪格東征等一系列的戰爭災難之中,社會秩序幾乎蕩然無存,原有的各個階級之間的鴻溝被徹底打破,因此後來被東岸人慢慢整合、重塑,並花了二十年的時間,才催生出了一個全新的社會與經濟體系——與登州府相比,寧波在這上面要差遠了,東岸人在那裡大量任用投靠的明朝士紳加入維穩會,對地方實行間接統治,除少許安置的退伍軍人及家屬、外縣移民外,對地方的統治力遠不如登州府這麼強,因此舊的習氣、風俗、制度大量被保留了下來,雖然當地地主資本家(主要從事絲、茶、棉行業)的財富可能要比登州府這邊多,但貧富差距較大,不如登州這邊有一個數量龐大且穩定的中產階級群體。

另外,登萊開拓隊隊長常開勝打算在登州府幾個重要縣份之間修建二等國道,普通縣份之間修建三等國道,同時碼頭、採石場、鹽場、農場、軍營等重要設施之間還要修建馬拉貨車軌道,以利於大宗物資的運輸。這項工作從去年底、今年初就已經著手在辦了,目前一些道路的勘探、測繪工作已經結束,圖紙也已接近完成,差不多可以開工建設了。

可以想見的是,這項巨大的工程必將耗費巨大的人力、物力,登萊開拓隊若真想完成的話,必然要背上沉重的財政包袱。不過好在這裡終究不是本土,很多事情無需花錢,直接大範圍徵徭役就是了,甚至朝鮮王國都已經接到了行文,要求他們派出一定數量的壯丁到登州來,幫助這邊修建各類基礎設施,料想他們也不敢拒絕,因此登萊開拓隊的財政包袱可能沒有想象中那麼大,他們最大的開支,大概就是從黑水進口建材、肉魚、勞動工具等商品了,長期來看還是可以負擔的。

更何況,這些公路、軌道、碼頭的修建,對於提高登州府上下的動員效率、物資轉運度和能力、交流通訊的便利都有很大的促進作用,無論對於民用還是戰爭都一樣是利在千秋,尤其對後者來說更是如此。

毋需諱言,目前清國正在醞釀著一場規模驚人的戰爭,這隻要不是睜眼瞎都能看得出來。作為遠東“三大藩鎮”名義上的最高軍事領導人,除了黑水地區回報一切風平浪靜以外,無論是萊州還是寧波那邊,都報告清軍部隊調動頻繁——駐紮在山東青州府的多是有戰鬥力的部隊,很多被抽調南下,取而代之的是從其他地方調過來的綠營——籌集物資、糧草的動作也很大,市面上很多物資都漲了價,原本小規模走私糧食到寧波境內的商人也偃旗息鼓了,似乎是受到了極大的壓力。這種種的一切都預示著又一場傾國之戰即將爆,這滿清朝廷統一南北的意志也太強烈了,一如當年宋時的金國一樣,可惜無論是南明、大順還是大西,都沒有當年南宋政府的實力,即便打退了清軍的進攻,北伐大約也是沒多大戲的,除非他們先整合了南方勢力再說。

而得知清廷的決心後,東岸人自然也不能袖手旁觀。於是乎,在一面派出外交人員同時前往南京、濟南進行交涉時,一面瘋狂囤積物資、整修道路、保養船隻,準備在來年雙方大戰時,能夠集結大量兵馬,利用海軍卓的機動性,在清國沿海、沿江地帶登6,擄掠人口、金銀、物資的同時圍點打援,給正面戰場上的順軍、明軍乃至西軍減輕壓力——其實這都是套路啊套路,可誰讓清軍這麼多年就沒辦法應對呢,畢竟你怎麼知道東岸人會在哪裡登6,總不能處處都堆放十萬以上的軍隊吧?那樣不用別人來打,自己先嗝屁了!因此,這是東岸人的戰略優勢,對清軍來說無解,因為海軍的機動性實在太強了,打不打、在哪裡打、何時打、打到什麼程度、打多大規模,操控權全在東岸人手裡,清軍只能疲於奔命,被動應對,也是無奈得很。

山東作為登萊開拓隊的根本之地,離清廷北方腹心之地又如此之近,自然是要大加整飭了登萊6軍中堅挺身隊步兵第一聯隊、花費巨大糧餉維持著的騎兵聯隊,以及作為精銳核心的第七混成營,煙臺野戰第一、第二炮兵連,這時都提升了戰備等級,並且經常在膠東半島上進行合成軍事訓練,場面蔚為壯觀。

很多登萊二府的民眾也是第一次看到東岸軍隊的軍容,除了驚歎就是驚歎了,尤其是藍衣軍那明晃晃的刺刀叢林、騎兵聯隊黑水大馬奔襲衝鋒的場景、步兵第一聯隊隊形切換的整齊自如,都給他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然後他們再把看到的那些穿著棉甲、號衣的綠營官兵一對比,心中立馬有了高下之分,而且他們本人心中這時往往也與有榮焉,不知不覺這歸屬感和凝聚力也加強了。

現在唯一憂慮的,大概就是步兵第一聯隊第二、三兩個大隊組建時間才剛剛一年,且兵源較為複雜,雖然以明人居多,但日本人、朝鮮人、山丹人、特蘭西瓦尼亞戰俘乃至澳門的葡萄牙人也為數不少,想要整合成有戰鬥力的部伍還需要時間的磨鍊。以目前來看,他們雖然佇列轉換已完成得不錯,但行軍打仗還欠缺一些火候,故防守有餘、進取不足,未來的大戰,多半他們只能在家守一守堡壘了。

除此之外,包括僕從軍各師在內的人馬,狀況都還不錯,軍械、物資充足,士兵士氣也不算低落。在海軍的配合下,無論是在渤海灣還是江北地區登6,對上同等數量的清軍,當是能夠戰而勝之——經過多年整飭的軍隊和行政體系,給了東岸人在遠東越來越多的自信,若不是執委會諸公壓著不讓他們做大的話,相信這會地盤也許已不僅僅侷限在登萊、寧波和黑水三鎮之內了。未完待續。

喜歡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請大家收藏穿越163o之崛起南美內本站更新度全網最快。

本站所有小說均來源於會員自主上傳,如侵犯你的權益請聯絡我們,我們會盡快刪除。
本站所有小說為轉載作品,所有章節均由網友上傳,轉載至本站只是為了宣傳本書讓更多讀者欣賞。
Copyright © 2024 https://www.lwxszw.com All Rights Reserved